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法律推理不仅是法律逻辑研究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法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作为一种实践的人类推理,其本身必然是非常单调的,也不可能是保真的,无法用纯粹的演绎推理来刻画;传统的只关心形式有效的逻辑推理在法律适用中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在采纳"形式法律推理"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法理学家又提出了"实质法律推理",试图挣脱严格的形式逻辑的枷锁,从非形式角度研究法律逻辑项下的逻辑推理,使逻辑不再是一门玄学,而真正成为指引我们法律人理性思维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国家与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法律体系的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环节之一.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律是社会活动的依据与标准,法律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依据理论研究,必须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并利用实践检验法律体系的可行性.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仍然具有较大的缺陷,很多领域的法规处于空白状态,政府是法律体系构建的主体,法律体系的构建需要服从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3.
关刘 《活力》2011,(21):41-41
通常认为,法律信仰是指基于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法律信仰是法理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对于强调依法治国的现代社会来说,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更无可置疑。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就业指导与学生就业工作实践,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将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肖春茂 《企业导报》2009,(10):158-159
法律文化可以分为深层法律文化和表层法律文化两个层次。深层法律文化是产生、形成、维护表层法律文化和创造新表层法律文化的"发动机";表层法律文化为深层法律文化的自新提供前提条件,深层法律文化的变化是表层法律文化施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遗产税的开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众多学者也都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虽然坚持开征遗产税的观点一直是主流,但在现阶段的中国开征遗产税的争论却异常激烈,本文主要是从法律社会学的法律功能角度以及法的基础功能角度去论证现阶段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治化进程缓慢,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存在着法律信仰危机.法律信仰包括法律信仰观念,法律信仰情感和法律信仰行为三部分.要培养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可以从培养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法意识,严厉打击司法腐败,力保司法公正,摒弃法律工具主义认识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尊重法律就是尊重社会。近些年来,我国积极实行依法治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依然淡薄,法律人格的状态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人格仍然很欠缺。本文将从大学生法律人格概述、现状分析及其培养对策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促进大学生法律人格的正确形成。  相似文献   

9.
尽管广大企业对于提高经营效益已非常重视,但对作为企业经济效益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效益,却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法律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大都集中在经营中的法律成本过高上。企业注重依法经营,其目的无疑是为了获取理想的法律效益。然而,讲到法律效益,就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投入和产出问题,只有以尽量少的法律成本来换取尽量多的法律产出,才能取得较好的法律效益。造成企业法律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法律人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如将企业的法律人才委以它用,没有让他们学用对口,一旦有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又花…  相似文献   

10.
邹芳 《财会月刊》2011,(36):87-89
新《公司法》的颁布使得债权出资成为公司出资方式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然而债权固有的特性又使得债权出资比其他财产出资更具风险性。本文拟从债权出资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出发,探讨债权出资在法律上的可行性,并结合债权的特性分析债权出资的法律风险,进而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法律路径,以完善我国债权出资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国际法律服务贸易自由化呈现出不可逆转的渐进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高等法学教育在国际法律服务贸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的缺陷,并对高等法学教育如何全面适应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法治化进程并使我国法律职业素养得以提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大学校园里发生的或者大学生实施的盗窃、伤害等违法犯罪案件的特征表明,单纯依靠法制宣传教育无法改变现状。必须通过法律意识,法律心理和法律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法律素养主观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方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近十年中,中国立法始终重视投资保护的问题,将其作为立法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确立了一系列的保护证券市场投资权益的法律规范,集中体现在1993年制定的公司法、1998年制定的证券法、1997修订的刑法、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法律中。重点是从确立必要的法律原则、明确基本的法律关系、规范其行为、对若干重要事项作出具体规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发生后,关于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讨论再掀高潮,其中不乏要求确立巨灾保险法律地位的建议,似乎我国相关巨灾保险的法律处于空白,缺乏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事实上,我国在十多年前已经开始通过法律支持巨灾保险,并且确立了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7.
法律工具主义认为法律只是实现一定社会目标的工具性手段,强调法的统治功能,挑战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所具有的普遍性,挑战法的至上性,忽视程序正义和公民权利保护,动摇公民的法律信仰,极易导致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是对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一种挑战,我们必须摒弃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然而无论哪一个技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诸多问题,人脸识别也不例外.在法律层面上,美国采用分散立法的规制模式,欧盟采用统一禁止的严格限制模式,我国最新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则是从政府、企业两个角度分别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但是光靠现有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不少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针对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都提出了高薪养廉的方针政策,希望借此达到抵制腐败,保证廉洁的目的。不可否认高薪有可能对腐败有暂时的抑制作用,但并非长远之计,真正要实现廉政,还得依靠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20.
孙冬梅  郭玉杰 《活力》2010,(6):40-40
一、土地储备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法律动因 1.土地资源自身稀缺性与人类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之矛盾是催生土地储备法律规范的沃土,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稀缺性。所谓稀缺性,是指土地因其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而不可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