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征信修复”与“信用修复”有着本质区别。近年来,在商业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征信代理维权开展误导性虚假宣传,以各式“不良征信信息洗白”骗局牟取非法收入,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司法案件频发,同时也给征信部门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风险和挑战。当前,非法信用修复监管面临政策尺度把握难、证明材料审核成本高、中介机构“组织严密”、过度维权现象突出、联合监管机制尚未形成等诸多困难。建议健全多方参与联合监管机制、加强接入机构合规监管力度、搭建非法信用修复举报平台、深入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人民群众在征信领域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纳税信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拓展与深化纳税信用的增值利用、提升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上,还存在着信用信息不完整、信用平台共建和发挥合力欠缺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共用、共治,推进纳税信用全面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对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将我国纳税信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介绍美国信用修复行业沿革变化和《信用修复机构法》的核心内涵,分析我国信用修复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美国信用修复行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为建立并规范我国信用修复市场发展提供一种思路,也为我国信用修复行业立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刚 《涉外税务》2005,(2):20-22
由于非正式制度对于正式制度的实施具有制约或促进作用,而且其本身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选择也具有无形的约束力量。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推动非正式制度变迁来有效治理和改善我国的纳税信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信用修复制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逐渐成为关注焦点,发挥着维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鼓励重塑信用、激发市场活力的积极作用。通过系统梳理信用修复的概念和信用修复的制度探索,厘清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信用修复规范,并从信用修复的方式、主体、客体和程序方面对信用修复机理进行了阐述;以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修复实践作为切入点,对当前信用修复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给出了加强信用修复机制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韩鹏 《征信》2016,(9):38-40
从《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发布的意义出发,通过介绍当前纳税信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拓展渠道、加强宣传、大胆借鉴、奖惩结合、各方合作、共建信用体系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纳税信用管理的实施,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我国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税信用管理能促进信用良好的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并改善企业运用财政补贴的效果,有助于提高财政补贴的效率。机制分析显示,纳税信用管理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和奖惩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财政补贴的效率。此外,纳税信用管理对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获取财政补贴、运用财政补贴的效率有更大的积极作用,反映纳税信用管理通过改善财政补贴的效率也有助于提高财政补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纳税信用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融资、发展壮大发挥着巨大作用。为更好帮助企业管好、用好纳税信用,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对贵州纳税人纳税信用管理服务状况开展专项调查分析,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纳税信用管理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通过走访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纳税人信用诉求,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探索搭建“纳税信用管家”服务,实现失信风险提前预警、评价扣分及时修复、良好信用充分激励,持续推进精细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针对我国纳税信用缺失的状况,从历史的角度和制度角度分析,指出我国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存在信用缺失状况使得纳税信用低下;税制设计方面有违公平原则,存在不利于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地方,制约了纳税信用体系的建设。然后,由原因入手提出构建纳税信用体系的几点建议:转变对信用的认识,完善税制,健全社会信用等。  相似文献   

11.
姜世群  朱波  从宝辉 《征信》2020,38(2):64-68
作为促进现代金融和农村经济耦合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金融精准扶贫、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2019年,安徽省委组织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选点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方案》,在全省13个地市选择基层党建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条件较好、信用体系建设水平较高的26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实地调研发现,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促进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推动全省农村信用体系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应当从思想上强化使命担当,永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本色;从行动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顾洲一  楼裕胜  毛通 《征信》2021,39(3):18-23
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全面推动招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招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同时,结合已有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创新性地构建招投标领域信用监测体系,提出信用监管机制构建的新思路、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由于信用评级是对风险的评价,国际组织、各国监管当局以及利益相关者会对信用评级设定规则并进行监管。基于监管者对信用评级的使用和依赖,信用评级变动会引发金融头寸调整而导致经济金融领域的变化,会使受到评级约束的不同主体的投资行为和业务模式发生改变,形成评级变动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14.
李建平 《征信》2015,(2):38-42
小额信贷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主要原因是小额信贷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信用评级过程中缺乏综合考虑相关产业的生态环境。信用是产生在产业环境中的,只有在授信过程中,把信用和产业生态相结合,才能够较好地解决小额信贷的信用问题,进而也才能有助于中小企业从融资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5.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机构信用代码管理系统作为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工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困境。结合基层实践,从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及应用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现行制度条件下推进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路径:以“四个一核心”为建设主线和行进路线,通过“一套编码体系、两级数据库建设、三大推进步骤”的制度设计,围绕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进社会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最终建成包括统一的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平台且高效对接社会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晗  郭静  孙雨晨 《征信》2020,38(2):33-39
目前对C2C卖家信用的动态性研究仅停留在卖家整体信用上,忽视了单笔交易中信用的动态性问题,且信用评价的定量表达与卖家信用构成无直接关联,导致信用评价结果与实际卖家信用本身的偏离。首先对卖家初始信用研究范畴进行界定,确定卖家初始信用的影响因素。其次,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其因子构成,建立信用评价定量表达与卖家信用构成的直接关联。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在不同交易参数下卖家初始信用计量模型的有效性,可以为刻画和表达单笔交易微观视角下的卖家信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宏观经济前进的步伐,我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也在加速,商业银行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其顺周期性也逐步凸显。本文用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亲周期性。在世界各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监管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秦响应  申晨  陈刚  杜光辉 《征信》2020,(2):12-17
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信用体系存在信息壁垒严重、信息交易不畅、信息安全堪忧等诸多不足。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信息共享、信息交易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上具有优势。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互联网信用体系,并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较好地解决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包含政府机构、征信机构、企业和个人用户等运行主体的互联网信用体系框架,分析其运行模式,对比互联网信用体系与传统信用体系的差异,建议强化管理体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监管制度,健全激励机制等,以促进互联网信用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吴太轩  谭娜娜 《征信》2021,39(3):9-17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信用激励功能逐渐彰显,有必要从内部认知信用激励内涵、类型,引入并解构嵌入性理论,从制度嵌入和文化嵌入两方面建构我国信用激励机制.制度嵌入方面,通过嵌入事前信用信息供给机制以缓释信用市场对信用信息的紧张供求关系,重构信用评级制度,纠正社会信用激励偏差,强化信用激励力度,从而为信用激励...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建成商业征信、金融征信、行业征信和地方公共联合征信并存的社会征信体系,其中地方公共联合征信为我国特有的征信模式. 在现阶段商业征信、金融征信尚不能满足全社会信用服务需求,且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尚难启动的情况下,开展地方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十分必要. 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主要有政府主导运营、市场化运营等投资运营模式和省级统一、省市两级、省市县三级等数据征集模式. 综合分析各模式的优缺点,建议地方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选择政府主导运营的省市两级数据征集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