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良锐 《技术经济》2003,22(2):12-13
中国现代化问题涉及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阶段以及如何趋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 ,备受国人关注。中国三代领导集体都对现代化问题作过缜密研究和作出过重要决定。中国理论界不能不倾注最大的力气来研究这一问题。但是 ,无论从理论上阐述 ,还是实际工作中的触摸 ,中国现代化研究都还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句话 ,大家急需有一个指引我们迈向现代化的明确的兰图 ,以增强我们的信心 ,加强我们的干劲 ,端正我们的航向 ,特别重要的是利于操作。2 0 0 1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公布了他们的《中国现代化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徐雷中国的经济需要现代化,同样,中国的经济学也需要现代化。在世纪之交,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内在规律,推动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为整个人类的经济科学发展做出贡...  相似文献   

3.
<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指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化标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现代化一方面要符合国际现代化的一般趋势和理解,另一方面双要保留自己独有的特色,中国的现代化,是中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使其社会生产力水平接近,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生活达到世界中上等收入水平以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化的渐进过程,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改造工程,从经济到社会,从社会到个人,从物质到精神,从宏观到微观,都将经历一场现代化的洗礼,就当前中国亟等实现的现化领域而言,我们认为,现代化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科技和人的素质四个领域,国际化和特色两者都构成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具体说,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5.
肇始于19世纪中期的中国现代化运动一开始就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中国现代化的社会政治前提问题,一是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为了解决第一个难题,中国人民奋斗了一个世纪,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难题才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在中国现代化社会政治前提的解决过程中,虽然也触及到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但中国现代化道路具有实质意义的探索,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的。在世纪之交,回顾新中国现代化道路半个世纪的探索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几个前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现代化是现在理论界热议的问题之一,也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议题,旨在理清研究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以便进一步开展农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重大原则,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这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讨论。梳理学界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谈到“中国式现代化”,很多研究阐释都是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的“五大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严鹏  黄蓉 《经济导刊》2023,(6):72-75
<正>我国的工业遗产是传承优秀工业文化的载体。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从几乎空白的基础起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新中国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工业遗产,它们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凝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体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且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的研究,对发达国家来说,指的是其所走过的由传统到现代的历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指的是其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和发展进程。对中国人来说,现代化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反映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推进的现代化尊重现代化的一般性规律,重视先行国家现代化成败得失经验教训。但是,  相似文献   

11.
余斌 《经济纵横》2023,(1):25-31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陈静 《江南论坛》2001,(2):12-13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特别是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时代特征,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创立了既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理论,又不同于发展中国家依附理论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一、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实现现代化与振兴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是我国现阶段要解决的最重大的历史课题。早在 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杨志和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和追求。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在工业化西方国家的挑战和压力下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现代比不曾有过的痛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  相似文献   

14.
刘克英 《经济师》2001,(7):158-159,165
要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条件,就必须结合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对中国现有的生产力、科技及经济实力、教育、高科技和高技术、组织和管理、生态平衡与资源环境保护,以及人的现代化意识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并围绕这些要求和目标,不断创造条件,探索中国现代化实现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实现的根本出发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农村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只有制定正确的政策,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邓小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和前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从历史纵向维度看,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从横向对比维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二是系统观念的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性;三是人本逻辑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四是制度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五是和平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健全平衡保护与共享的数据产权政策、兼顾公平与活力的数字平台竞争政策、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数字经济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具有鲜明的历史感。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难题,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样板,具有重大世界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坚持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双重规定:一是实现生产力的现代化,从落后国家走向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对消费经济的研究在我国理论界已有较长一段时期,但是消费现代化的研究却鲜有研究。消费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志。本文在深入探讨其内涵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消费现代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人类现代化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突出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创造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量和质两个维度改变世界现代化人口版图;二是创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摒弃和超越了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三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摒弃和超越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偏废的现代化;四是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摒弃和超越了人与自然偏废的现代化;五是创造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摒弃和超越了基于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思维推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式现代化演进到新时代的最新实践成果和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