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在众多的企业中已占据了大壁江山,而国内学者在对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CSR)会对消费者购买意向产生怎样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旨在为互联网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此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假设检验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调查,研究发现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成正相关,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让消费者具有良好的企业感知,有助于提高消费者购买意向.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键沟通对象之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在有丑闻还是无丑闻的情形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均能显著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社会形象的评价;在无丑闻的情形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能显著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购买意向,而在有丑闻的情形下,对购买意向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商品市场经济中,产品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渐的缩小,产品本身的性质及特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逐渐的降低。企业社会形象及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购买意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阐述从而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其次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最后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为切入点,探究企业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过程并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效应。在计划行为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消费者、求职者和投资者行为意向关系的概念模型。采用情景设计和调查问卷方法获取研究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对购买意向、求职意向和投资意向具有直接影响。信息可信度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的CSR-CA观念及其对CSR与购买意向关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研究表明,在企业社会责任(CSR)与企业能力(CA)关系方面,绝大多数消费者持相互促进(Win—Win)观念而不是相互对立(Trade—off)观念。进一步研究显示,同样是持Win—Win观念的消费者,程度不同,对CSR与购买意向关系有不同的影响:持强CSR—CA相互促进观念的消费者与持弱CSR—CA相互促进观念的消费者对CSR水平较高和一般的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购买意向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CSR水平较低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前者的购买意向显著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作为经济支柱的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社会组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否不仅影响相关利益者,也影响着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作为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在阅读了国内国外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企业消费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也被证实了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出发点,去探讨企业消费者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关系。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费希宾(Fishbein)合理行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框架,通过学生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消费者态度产生影响,但消费者态度和购买意向之间有较大差距,责任消费意识和行为更多出于对主观规范的遵从.因此,企业应将消费者响应作为社会责任战略关联的切入点,有效推进战略性社会责任,政府和社会应发挥合力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和责任消费互动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消费者—品牌情感的新视角细致考察了消费者国货意识不同维度与外国产品品牌购买意向之间的内在机制.通过对418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其一,消费者国货意识对外国品牌产品购买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基于危机感的国货意识比基于自豪感的国货意识具有更强的负向影响;其二,消费者—品牌情感的两个不同维度对消费者国货意识与外国品牌产品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不同维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方向恰好相反.该研究结论为现存研究争议提出了一种消费者—品牌情感视角下的理论辩护.最后,文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时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不同地区、行业的三个集群品牌为研究对象,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研究集群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为企业加强集群品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洁 《中外企业文化》2023,(10):124-126
企业社会责任被视为吸引利益相关者、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武器。换言之,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鉴于中国市场中型酒店数量的迅速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变得迫在眉睫。本文旨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员工品牌偏好的影响,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包括自愿性企业社会责任和工具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品牌偏好有直接影响,但工具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品牌偏好的影响更大;工作满意度确实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偏好之间发挥了有益的中介作用。此研究利于中型酒店有效打造强竞争力的雇主品牌,吸引和留住人才,确保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9,(3):23-33
本文基于所构建的利益感知对消费者绿色品牌购买意向影响的概念模型和提出的相关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发现:功能性利益感知和情感性利益感知对绿色品牌购买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享乐性利益感知的影响不显著,且三者均对消费者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仅在功能性利益感知和情感性利益感知对绿色品牌购买意向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概念清晰性正向调节享乐性利益中尝新利益感知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据此提出,企业应在提高绿色品牌环保功效的同时,注重保障绿色品牌产品品质;应重视以消费者幸福感提升为导向的绿色品牌利益创造;应根据不同消费者自我概念认知程度细分绿色品牌市场,采取差异化的绿色品牌创新性信息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作为新的提升策略现已成为企业追求竞争差异化的重要手段,但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如何,目前国内外研究还未达成一致性的结论.本文采用实验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利他性归因、利他性价值观与消费者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价值观水平下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利他性价值观调节了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通过利他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的间接影响.利他性价值观较高时,间接影响显著;利他性价值观较低时,间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将消费者信任危机类型划分为产品危机和社会责任危机,探讨不同危机类型对于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变动效度。通过对通信行业统计数据分析,考察危机爆发前后对消费者品牌信任效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不论何种危机,都会导致消费者品牌信任效度和购买意愿的下降。第二,若品牌原有的信任效度较高,产品危机所导致消费者品牌信任效度和购买意愿的下降就更加明显;若品牌原有的信任效果较低,社会责任危机所导致的消费者品牌信任效度和购买意愿下降就更加明显。第三,原有品牌信任效度对危机后的品牌信任和购买意愿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伏虎 《企业经济》2020,(1):19-25
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摘要本文以虚拟品牌社群社会资本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与消费者溢价购买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影响路径。构建了消费者溢价购买行为与虚拟品牌社群社会资本各维度的影响假设模型,并讨论了各维度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消费者信息价值感知通过社会资本各维度影响溢价购买行为,消费者社会价值感知通过结构性维度和认知性维度影响溢价购买行为,社会价值感知在关系性维度上对消费者溢价购买行为不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了消费者对大宗耐用消费品与低价快速消费品在溢价购买行为中的差异规律。研究建议:大宗耐用消费品的企业需要在品牌社群运营中引导成员开展"体验性知识"的分享;企业在虚拟品牌社群运营中需要改善社会价值感知;企业应聚焦虚拟品牌社群的社会资本培育,获取溢价定价权,从而提升企业利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回馈社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企业开始加入到慈善捐赠的队伍中,慈善活动及捐赠数额逐年增加。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企业慈善行为方式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慈善行为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态度,善因营销方式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建议企业可将慈善行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采取善因营销可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研究结论对帮助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回馈社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企业开始加入到慈善捐赠的队伍中,慈善活动及捐赠数额逐年增加。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企业慈善行为方式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慈善行为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态度,善因营销方式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建议企业可将慈善行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采取善因营销可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研究结论对帮助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国峰  张玉荣 《价值工程》2014,(29):193-195
随着零售业竞争不断加剧,自有品牌战略成为零售业一个新的利润源泉。但实践显示,大型超市在不断推出自有品牌商品后,并没有带来意料之中的利润增长,消费者对自有品牌商品的认可度较低、满意度不高、购买意愿不强。由此,对影响自有品牌购买意向关键因素的识别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围绕六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假设,利用调查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有品牌的感知质量、感知风险、销售价格、促销力度、超市自身形象、消费者品牌偏好等因素与大型超市自有品牌购买意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雇主品牌是企业品牌,是"贵族游戏",还是面子工程?雇主品牌是人力资源部的专责还是企业每个人的责任?树立雇主品牌是对外捐款行善重要,还是对内修炼内功重要……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事件的危险远高于其他产品事件,此类事件频发消费者势必会更关注企业应急措施并影响其购买意向。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与消费者访谈归纳了企业危机管理的形式,并聚焦于不同企业危机管理形式对消费者购买意向恢复的作用。得出:食品事件发生后企业回应比企业不回应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恢复效果要好,而且企业主动下架召回要比仅仅声明道歉并会加强质量管理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恢复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7,(4):98-104
全球消费者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对消费者的全球品牌行为产生影响,而消费者的本土情结却会引起其对全球品牌的抗拒。本文基于全球消费者文化敏感性(SGCC)和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CET)视角,对中国消费者购买韩国品牌的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者文化敏感性与全球品牌形象、国家形象及其购买意向有着显著正向关系。中国企业要想打造全球品牌,应在锁定SGCC的消费者、展开目标性营销、加强"汉风"引导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有效削弱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和产品的抵触情绪,以提升国家和产品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