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旅游业是奉化经济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先导产业,在当前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奉化要把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探索一条旅游业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基本认识(一)旅游业集中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十八大提出要积极探索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旅游业可助推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海南城镇化推进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及其意义,并从理论上为海南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定位——"第六类型"独特海岛型。海南自身的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分析进一步证明: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大环境下,"第六类型"独特海岛型是海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必然选择。当然,海南要走"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服务业为拉动力的城镇化推进途径,必须完成两大核心任务:不仅要对旅游业进行业态转化,而且要对旅游要素进行国际化改造。同时,需重点关注"四农"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和城镇规模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协同发展作用机理,文章构建福建省新型城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评二者协调发展程度,进而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深入剖析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2000-2015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013年前城镇化发展滞后旅游业发展。两者具有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且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中,旅游产业对城镇化拥有反向修正作用,旅游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研究为促进福建省旅游业与城镇化深入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生科技,科技服务于生产,未来是知识经济社会,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要在这个历史范畴中走过。如何让知识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为一体,在发展知识服务业的同时又能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是当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构建了面向城镇化的知识协同创新模式,该模式具有高度的互动性特征,其应以中介机构为协调、以高校为主导、创新的主体应趋于民众化的指导原则来构建。该模式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充实城镇化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推动城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提供科学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快讯》2013,(50):I0025-I0032
新型城镇化是前一阶段城镇化的升级版,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创新驱动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能源资源承载能力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
2013年,“新型城镇化”成为各行各业颇为关注的话题。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又该如何推动?目前,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经系十周年庆祝报告会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芮明杰教授表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与新型工业化相呼应,  相似文献   

7.
核心提示 国家新型城市化规划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要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让进城农民早日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布局,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的合川区,成为全市未来城镇化主战场之一,提出建设重庆经济强区、西部宜居江城、中国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愿景.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合川区建设西部宜居江城如何破局?农村如何实现就近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江苏科技信息》2020,(1):37-39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从经济、空间和社会层面对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产业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旅游城镇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协同模式包括资源驱动、消费驱动、产业融合驱动和业态创新驱动等基本类型。推进旅游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突出政策引领,同步完善市场运营机制;强化资金支持,促进旅游城镇良性发展;坚持绿色发展,重视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发掘地方特色,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南充市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借鉴物理学中耦合模型,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充市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处于低度耦合和初级协调阶段,但二者协同质量不断提升,综合评价发展水平差距不断减小。未来南充市应当优化人口和产业城镇化,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以提高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上期文章《新规引领创新驱动统筹城乡引擎》中,曾针对新颁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进行了剖析,并创新性的提出进行新型城镇化改造建设不用一味的追求规模化的造城,新型城镇化的起点应该从城市的最小节点——“村”出发.只有真正的实现了“村”的内涵发生根本变化,才能由量变引起整个城镇区域范围的质变,最终完成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旅游城镇化是处于发展困境中但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较优选择。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城镇化过程中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就旅游城镇化的概念、模式、影响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着重总结了旅游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内涵、动力因素、研究方法等,提出旅游业驱动城镇化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展望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海文 《广西经济》2011,(2):103-105
高起点规划、科学化布局,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谋划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起点规划、科学化布局,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引领城镇化有序发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世界裤子之都”福绵管理区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全区城镇化总体规划。按照玉林市委、市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玉一北一福一体化”的决策部署,福绵组织编制了《福绵管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准确定位了福绵管理区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即是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构建科学的规划体系。及时编制和完善各镇规划,将福绵镇和成均镇、新桥镇分别建设成为福绵城区的中心和副中心,樟木镇、沙田镇、石和镇建设成为福绵城区的次中心。同时,  相似文献   

13.
牧区新型工业化的引擎,不断助燃了乌审旗“全国文明旗”、“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镇”和“自治区园林县城”等光环。在若干荣誉的背后,城镇建设与工业转型中背负的经济压力一样,也在接受着新型城镇化改革的考量。在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的指引下,乌审旗准确把握中央新型城镇化的方向,迅速并入“以人为本,推动城镇建设向功能完善、品质提升转变”的轨道,让宜居宜业生态型文化品质城镇成为北疆“绿色乌审”最亮丽风景线上的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14.
云南旅游业发展存在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深重、开发资金不足和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只有与新型城镇化取得互动,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再次飞跃和新型城镇化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王刚 《中国西部》2011,(19):10-13
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务院把旅游业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以培育,批准设立了“中国旅游日”。旅游已成为现代生活之必需。旅游产业是举世公认的绿色、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服务业”这五个字,近期已成为全国各地特别是高新科技园区里的热门词汇.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为创新驱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2,(39):10-11
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发展服务业。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会议强调,要将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文化产业、电子商务、旅游业、设计咨询、健康和养老服务、农村服务、海洋服务和其他新兴产业、新型业态等作为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凤彩  张祥翠 《中国经贸》2009,(12):141-142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分析,指出迅速发展以物流、商贸流通、资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动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双轮驱动”,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之间具有价值相通性、目标趋同性、主体一致性、政策共融性的特点,要素流动视角下,构建城乡互促共生的有机生命体必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文章通过构建内在动因—价值范式—载体依托的分析框架,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机理进行阐释。研究发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内在动因源自城乡要素渗流通道梗阻,价值范式为市场经济理性规则、政府有效政策供给与政策引导“双轮驱动”,载体依托为县域城镇化。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路径重构应秉承系统治理理念,在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中,实现城乡“人、地、钱、技”等要素双向等价流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过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目前在“2013京都论坛——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上这样说。在题为“新型城镇化如何延伸”的演讲中,他表示中国城镇化要走自己独特的道路,要处理好各种问题和挑战,最终在改革中释放新型城镇化最大的内需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