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的私有化和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俄罗斯从1992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产权改革居于体制转变的核心地位。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下中国的国有资产改革很有现实意义。 一、俄罗斯的私有化 俄罗斯的产权改革,主体为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的改革。国企改革是在私有化的概念下进行的。俄罗斯的私有化是一个把国有企业资产转为私人所有、转为非国有  相似文献   

2.
李将军 《经济界》2010,(3):85-89
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是其经济转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本文详细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从叶利钦的私有化,再到普京对能源和军工等战略产业的国有化,再到2010年联邦财产私有化计划,反映了俄罗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政府经济职能的曲折探索。对于落后国家来说,要想尽快实现“赶超战略”,功用国家资源,采用“有形之手”是难免的,关键是这只“手”的力度要合适。在这种前提下,国有企业只能居于特殊的战略领域,而不是占据绝大部分经济领域。就俄罗斯企业组织形式来说,股份制已经成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商界寡头"是指俄罗斯经济转轨中涌现出的"暴富"者以及由这些人组成的社会群体.他们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中"共青团经济"的创建而萌芽,随着私有化的实施获得了合法地位而出现,之后逐渐发展并不断演替.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要介绍俄罗斯私有化问题几种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美国经济学家BernardBlack等人从公司治理层次对俄罗斯私有化问题的考察。BernardBlack等认为:在俄罗斯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条件下,企业控制者在价值创造与内部交易两种战略中,将会倾向于选择内部交易战略。内部交易行为的泛滥给俄罗斯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后果,为了避免这种后果,必须推行分步私有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焦点     
《英才》2010,(12):24-24
俄罗斯再掀大型国企私有化 私有化再启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埃莉维拉·纳比乌琳娜11月17日正式宣布,俄政府已经批准了“2011-2013年国企私有化方案”。这将是苏联解体后俄政府的又一轮大型国企私有化进程,其规模仅次于上世纪90年代的“证券私有化”。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的出台标志着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的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成果最终获得法律确认,新的土地法典是前苏联解体后新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改革的集大成者,对其基本原则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围绕"国进民退"这一经济现象的重大争论,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变成了一种改革方向、道路之争.一些"专家学者",既上书党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要求两会讨论"国进民退"的问题,又在国内报刊公开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求把全部国有企业私有化,走彻底的私有化道路.私有化由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到破门而出,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必须从思想、理论上把这一问题弄清楚,坚定不移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攫财大亨"(Robber Barons)是美国著名政治与经济 评论人马修·约瑟夫森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巨头的一种称 呼。今天,我们借用这个名词形容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制 度转型中发家的亿万富翁和金融寡头。在过去的10多年中,俄 罗斯的私有化造就了以金融工业集团为主力军的"攫财大 亨",俄罗斯70%的经济被控制在极少数这样的寡头手中。这一  相似文献   

9.
《经济界》1996,(6)
(一)提高认识加快进度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提高认识,不能把产权改革与私有化划等号。国有资产等价有偿转让,就是国有资产的物质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国有资产转让的货币资金仍属国有,其货币资产的所有权仍属国家所有,并不是将国有资产无偿划分给集体或个人所有,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私有化”问题。为了防止在产权转让中出现“化公为私”、“损公肥私”等现象,应正确评估资产,保持转让或交易价格合理,只要坚持规范运作,就不会出现“私有化”现象。从我省情况看,现有小型国有企业多数都适合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形式,可通过产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攻坚的目标之一是深化国企改革。为了促使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答。国企能不能搞好搞活?我的回答是,又能又不能。例如英国的国企,可以说通过私有化搞好搞活了。但是苏联的国企一直到苏联解体也没有搞好搞活。看来俄罗斯实行私有化,至今也未能把国企搞好搞活,可见,私有化也不是改革国企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唯一的道路。也有先没有把国企搞好搞活后来搞得比较好的。如东德,和西德合并后两年国企也没有搞好,但是现在情况比较好了。因此,我的结论是,国企是可能搞好搞活的,问题在于具备必…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掠影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导致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私有化”的浪潮滚过俄罗斯大地,俄罗斯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欲知俄罗斯近况如何,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即社会的犯罪化: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很多经济活动.包括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基本都是与某种犯罪行为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正> 保护私人财产的呼声日益强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极其复杂。一般人总以为,保护财产乃天经地义,不需要任何争议。如果不保护,别人的财产可以随便据为己有,岂不成了强盗的天下。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争议的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俄罗斯私有化的内涵、历程和某些具体措施董志凯本世纪九十年代,私有化议论与,思想在俄罗斯开始广泛流行。当时提出对政治经济体制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要广泛利用市场机制,价格自由化,改变国家直接管理的方式。然而,在国家处于垄断地位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市场竞...  相似文献   

15.
保护私人财产的呼声日益强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极其复杂。一般人总以为,保护财产乃天经地义,不需要任何争议。如果不保护,别人的财产可以随便据为己有,岂不成了强盗的天下。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争议的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操作不当,那么 这台高压锅炉就会爆炸."浙江省特检院院长丁守宝警告记者. 不过不要担心,这种爆炸不会造成人员安全和财产的损失,因为它发生在电脑上,是虚拟的.  相似文献   

17.
姚红星 《公司》2000,(2):38-39
目前,国有企业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主要是背离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原则,利用职权侵占国家财产和侵害群众利益,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权力被滥用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权力私有化。有的企业领导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的私有财产。“有权不用,近期作废”;“一朝当权,鸡犬升天”。有什么权,就用什么权捞好处;干什么事,就以什么事谋私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捞“油水”。 二是权力关系化。有的干部把商品经济中的交换关系引入党内来,用手中的权力送人情。违反组织原则和人事制度,封官许愿,安插亲信,组织关…  相似文献   

18.
看看林肯     
请看一则竞选总统者的"财产公示": 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间办公室,室内有一张办公桌,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面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惟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这位竞选总统者叫阿伯拉罕·林肯,于1860年当选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  相似文献   

19.
《上海企业家》2005,(4):56-56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在国企改革这个问题上,过去20多年来,中国已经把根据主流经济学理论所能设想的可能改革方式全部试过了,只有一项还没有,“就是大规模私有化”。但“大规模私有化”显然也不能解决国企的问题。他认为,尽管国企还没有试过大规模私有化的改革,但从已经发生的事件看.国企改革已经出现私有化的现象。认为私有化就能解决国企的弊病,这显然又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三年前,保罗·萨缪尔森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4岁。在去世前,他定义了现代经济的典型特征——"混合经济"。在混合经济中,"看不见的手"时常失灵,所以,政府有干预经济的必要。"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部分都是必不可缺的。没有政府和没有市场的经济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经济。"实际上,"混合经济"就是垄断与竞争、市场与政府调节的混合。政府就像一个日夜为子民操心的保姆,"当企业变成一头垄断的野猪时,防止它到处乱撞;当企业喷吐出来的浓烟威胁生命和财产的时候,就限制它们的活动。"按照这一思想,我们可以解释很多看起来彼此矛盾的现象。比如1980年前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弱化政府的职能,"私有化"国有企业。而几乎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