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财政学》理论教学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学》是介绍财政理论,指导财政工作的专门学科,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传统的《财政学》无论是在理论体系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应该根据我国财政实践的发展趋势,结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对《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是当代中国财政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的方向.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首先必须厘清中国特色与财政科学一般的关系及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核心范畴、研究范式、学科属性等基本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理分析,为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勾勒一个简要的框架.本文认为,中国特色财政学须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既具有解释和解决中国财政问题的特殊针对性,又具有反映财政运行一般规律的高度科学性.由此考虑,其应以财政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以社会公共需要、公共物品和公共利益为核心概念,并在研究范式上重树分配范式的地位,将其学科属性定位于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抽象法对构建财政理论体系的启示是必须寻找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基础概念.我国财政理论界所选择的核心基础概念并不准确.这一包含制约财政演变过程的基本矛盾萌芽的核心基础概念应该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推动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构建"国家治理财政学"是近期我国财政学界的一件大事。如何将具备多学科属性的财政学与国家治理有机融合也是一件学术难事。为了凝聚学术共识,提高理论创新效率,几个基本理论命题急需讨论,它们是:"国家治理财政学坚持什么国家观"、"坚持什么国家治理观"、"国家治理财政是财政的本质还是类型"、"国家治理财政学采用什么研究范式"以及"构建什么主题叙事逻辑"等。在对以上基本命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国家治理财政学的三个可行方向,即坚持财政学的普世性导向、坚持财政学的融合发展方向以及坚持渐进主义的学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财政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精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技巧,教授学生掌握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和精髓是财政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分析了该课程的特色及在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财政学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财经类院校《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精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技巧,教授学生掌握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和精髓是财政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分析了该课程的特色及在目前财经类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世纪之初到建国之前,财政学的发展处于译介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编译、介绍西方著作,停留在西方财政理论的传播与运用;1950年到1964年是初创阶段,大批论著相继发表,确立了国家分配论的主流地位;80年代到90年代是成熟,国家分配论有了成熟而系统的理论体系;90年代至今出现了多种理论体系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铁卫,1983年毕业于原陕西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后获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现为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委员,经济学院院长,财政学教授,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财政学硕士生导师组组长。兼任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税务学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财政理论论争的过程,就是以国家分配论为代表的中国财政学发展的过程。中国财政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理论论争,以国家分配论为代表的中国财政学就实现了三次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财政学科及《财政学》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这是1997年10月7日—11日出席在山东财政学院召开的第八次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讨会的23所高校40余位新老财政学者的共识。本次研讨会正值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之际,与会代表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面向21世纪的财政学科及《财政学》的革新、建设和发展问题各陈己见,相互争鸣,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夏江宁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20-121,125
文章从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入手。对诗中所涉及的“檞”字与“槲”字之争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植物学、音韵与训诂学的方法对其是非正误进行较全面的考证判别,以求还其诗歌以本来之面目,同时亦对今世“檞”、“槲”二字混淆误用现象进行了适当纠正。  相似文献   

14.
易堂九子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士人群体。他们的文法理论构成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唐宋派和桐城派相比,易堂九子的文法理论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与明末清初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他们主张由规矩到神明,既是易代之际立言的法则,又针对有明一代的模拟文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斯密的理论假设,市场经济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其本质特征是理性"经济人";另一个是管制市场的政府,其角色定位有如"守夜人".无独有偶,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也将社会上活动的人描述为"两者":一是社会经济的活动者,他们都是忙碌奔波的"利者";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即政府,其理想角色是充当一个顺应社会经济自发发展的"善者".斯密的"两个人"假设与司马迁的"两者"描述既有同工异曲之妙,又有交相辉映之趣.比较二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各项工作都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科学观的统一,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用生产力分析思维模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毕生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为己任,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目睹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分化、大组合之中,他满怀修齐治平的理想,鼓吹仁义,推行礼教,一面深入实际作社会调查,一面培养推行理想的政治人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他二重性的理论素养、政治主张和生活作风。他的学说与事业闻名世界,本人被誉圣人。然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喊打倒孔家店,到文革至于极点,对孔子的评价其实各执一端。按历史唯物论试图实事求是地辩证孔子的思想核心,还其本来面目,以此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在降低库存、节约成本方面,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对库存管理,取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很难解决库存本质问题---战略性库存控制。随着这些方法的运用,深入分析库存,便会发现库存实质上是企业综合管理问题。一些数学模型和算法虽然能辅助库存管理,但只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库存而进行库存策略的运用。真正的"零库存"是企业间、企业与外部环境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无缝对接的结果。在"合作、共赢"取代"竞争"的今天,基于"工作流"的库存管理,更能解决传统的库存方法无法解决的库存问题,更能帮助企业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排斥"与农村"新贫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趋于缓慢,农村"新贫困"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新贫困特点,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着重分析了农村返贫致贫的制度性原因,在于农民经济、政治、社会权利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