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两个角度,分析了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动因,指出对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而言,双赢的策略是发展集聚经济。东道国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机制可以分为产业耦合和产业升级。在产业耦合层次,集聚经济应建立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地方协力生产体系;在产业升级层次,集聚经济应克服锁定效应,不断沿着价值链向上攀升。政府吸引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重点应该从提供优惠政策转向建立地方协力生产体系;并且要为国内企业创造与外资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不断地发展、壮大本土企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产业转移背景的分析,指出我国面临的机遇;进一步分析了几个代表产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情况;随后介绍了产业转移中技术进步问题;最后给出了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我国服务业的现状,进而结合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揭示了其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启示,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台湾产业资本外移的现状分析和趋势判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重新配置。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反映形式,产业资本外移成为一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形成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互关联、互相波及的互动传导机制。台湾作为国际产业转移梯度上的一个梯层,在接受外来资本的同时,也在向外转移产业。通过分析目前台湾产业资本外移的情况和入世对台湾产业资本流向的影响,得出台湾将增加对大陆投资的趋势判断。  相似文献   

5.
谭善梅 《市场论坛》2007,(10):15-17
产业选择的本质是选择性的招商工作,在产业环境中,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影响广西产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广西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做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国际产业资本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日趋增强,在中国的三大产业内国际产业资本集团正在试图控制部分或整条产业链,并且通过控制力攫取暴利,企图掌控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或产业,本文通过对其行为的分析,对其影响进行评价,并对其潜在威胁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经贸导刊》2004,(21):20-21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 ,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全球战略目标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因此 ,掌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 ,主动地有选择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提高产业竞争力 ,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阐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格局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的产业转移应包含两部分,第一是部分是我国和其他国家间的产业转移,既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产业转移,也有我国对其他国家的产业转移。另一部分是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但这些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势,就是对这些新趋势作出探究和总结。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差距明显,各种资源禀赋存在很大差异,具备在东中西部之间产业转移的原因,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国内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中也出现了特有的趋势,同时对这样的趋势作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1.
汪斌 《财贸经济》2005,(7):58-63
国际产业政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传统国别产业政策转型而来的一种新产业政策.本文从国际产业政策概念、国际产业政策形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政策目标及主要内容、政策实施方式和手段等角度,综述了国际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及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指出,加强国际产业政策的研究,对于正处在力争跨越式发展和追赶阶段的我国产业和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论证了资本市场与国际收支的关系。通过分析18个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数据得出:一国如果拥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往往吸引较多的国外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大量流入,引起资本账户顺差,与之同时往往伴随着经常账户逆差。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一国合理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前提;与之同时,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能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过程中实现自我调节的缓冲器。我国多年来一直保持资本账户巨额顺差,但主要是通过FDI实现的,这种格局的形成也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有关。对我国而言,建设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对我国国际收支管理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拓展M-O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匹配程度和匹配质量对企业加成率影响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利用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城市人力资本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低质量耦合锁定趋势;“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度与企业加成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系统协调度与企业加成率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中间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耦合度产生的加成率效应主要通过“工资渠道”,而协调度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随着城市人力资本匹配质量提高,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和研发创新协调投入会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匹配与行业技能密集度相协调、与行业技术水平相匹配、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相结合、与企业自主升级行为区间互补,能让企业破除人力资本低质量耦合锁定而提高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发挥人力资本质量外溢和技术进步效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国资本已成为福建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福建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跨国资本的大举进入,福建省市场过度竞争导致产业集中度下滑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尽管目前跨国资本的进入与福建省产业集中度的正相关效应尚不显著,但从趋势看,跨国资本的进入对提升福建省的产业集中度将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控市”的可能性。而对跨国公司的市场准入实行完全的或大规模的限制是不现实的;尽快发展壮大能与跨国公司抗衡的国内竞争者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东亚与欧美的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最初只有两方参与,随着产业向更低工资水平的地区转移,逐渐形成了三角形的生产贸易关系与国际分工网络。随着欧美订户不断追求靠近供应商,更多的通过中间商的间接转口贸易被直接贸易取代。东亚与欧美的纺织品与服装生产贸易模式呈现出两角——三角——两角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重心由欧美向亚太地区的转移,服务业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两大现实。北京的经济发展现状显示,北京完全具备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比较优势。及时把握国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国际服务业向北京地区转移,既是北京市面临的时代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17.
FDI、人力资本与省际工业能源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技术吸收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人力资本通过外资企业对各省区工业能源使用效率的吸收效果。结果发现,整体上所有群体对外资的先进技术吸收效果并不显著,而当考虑不同教育人群的吸收能力时,发现初中和高中教育水平对外资总体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好。同时这两类人力资本对其他外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也较好,但由于港澳台外企的技术相对于其他外资比较落后,导致未受教育和小学教育水平人群也呈现出较好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阐述一个“资本分类配置理论”来解释价值链利益分配上国家间的巨大差异。其基本逻辑是,随着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逐步从产品生产领域发展到资本形成领域,出现了资本分类形成与资本分类配置;所有参与分工的国家里,两类资本的数量不同和形成速度不同导致了二者间在价值链利益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袁诚  何西龙  刘冲 《财贸经济》2019,40(5):23-38
本文在传统的税收竞争模型框架下引入PPP模式的设定,分析了PPP模式影响资本流动和地区税率的理论机制。理论模型发现,PPP模式会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渠道影响资本流动;社会资本参与率对地区税率呈现U型影响。当参与率较低时,以间接效应为主,参与率提高将导致地区税率水平下降;当参与率较高时,以直接效应为主,参与率上升将提高本地税率。本文进一步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城市间存在普遍的税收竞争行为;PPP引入后,社会资本参与率越高,地区吸引流入的资本越多,同时也更大程度地降低了税率对资本的边际影响;社会资本参与率对地区税率影响的U型曲线临界值约为55%。  相似文献   

20.
价值链、产业转移与国家产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出现产业安全问题,是全球价值链升级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地区)主导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分离与转移的必然结果。通过价值链理论回顾与分析,揭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全球价值链角度重新界定国家产业安全的本质与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机制,有利于我国产业安全管理与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