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为了提高组织化程度,共同组建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推动基层民主管理,改变乡村习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的重要内容。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下,信阳市在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实效,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信阳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科技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后扶贫时代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提升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三农问题若想更快更好的解决,必须依靠新型职业农民。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现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彰显优势、弥补劣势是大势所趋。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水平,使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其专业技能、沟通技巧、计算机操作技术等,增加销售额,使其未来前景可观,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为国家建设奉献农民群体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机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谋洲 《商业研究》2008,(6):157-161
乡村旅游被普遍看作乡村就业增加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然而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它同样面临许多限制条件。要使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促进乡村旅游的本地化、加强乡村旅游的组织化、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强化乡村旅游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民数字素养的高低关乎数字乡村建设的成效,当前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时由于自身条件不充分、社会环境缺乏包容以及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供给不完善等面临数字素养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数字意识转变过程慢、数字技能应用能力欠缺、参与数字建设的主动性较低三个方面,未来需要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建设数字乡村、加强社会协调帮扶的同时提升乡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水平,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占比不断增长的数字社会中,乡村直播带货逐渐成为乡村社会和农民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主要路径之一,推动众多农民与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相衔接,促进农民收入提升以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大国小农”的数字化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要将共同富裕战略与乡村直播带货实践有机耦合,在推进乡村直播带货过程中促进共同富裕。反思性借鉴斯科特的道义经济学理论,发现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推进乡村直播带货,必须塑造相对平等的参与机会、合理的数字红利分配、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完善的保障制度,构建适应乡村直播带货的数字道义。然而,由于存在数字鸿沟下弱势农民参与边缘化、流量分化下红利分配不平等、乡村“原子化”下村民互惠不足、新型数字风险下保障制度匮乏等原因,乡村直播带货可能带来乡村内部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非预期后果,应通过提升弱势农民数字参与能力、强化乡村直播带货红利共享、构建乡村直播带货分工体系、完善乡村直播带货保障制度,夯实乡村直播带货中的数字道义基础,增进数字化转型的普惠价值,在推进乡村直播带货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改期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出现了大量先富起来的经济能人,他们在促进农村的科学发展具有巨大的积极的作用:经济方面,先富群体掌握的经济资源可以帮助农民共同致富;政治方面,先富群体的认知可以推进乡村民主建设;文化方面,先富群体开阔的视野可以推动公益事业,繁荣乡村文化;社会方面,先富群体掌握的社会资源可以加速乡村社会的整合,促进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管理方面,先富群体新的思维和政纲可以强化乡村政权的执政能力,推进乡村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永平 《农机市场》2023,(12):42-44
高素质农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发展时期,还存在乡村人才振兴机制有待完善、主体参与培育不足、培育能力亟待提升等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稳定发展,更关乎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为此,本文在厘清高素质农民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从三个方面考虑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渠道,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本文主要对西安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朱瑞洁 《中国物价》2022,(9):118-1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农户电商直播赋能了乡村振兴,实现农产品增销和农民增收。但也暴露出了农民主播存在文化素质、卫生意识、直播能力的短板;农产品品质无法保障;直播内容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着力探寻直播营销效果的提升策略,从构建农民主播形象特征、提升农民主播的素质修养和直播能力、借助公众人物来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挖掘多维度直播营销场景4方面探讨了小农户电商直播营销效果提升策略,以期小农户在直播浪潮中能站稳脚跟,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李慎波 《中国市场》2003,(12):36-37
<正> 如今,广告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在农村也已成为广大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日益改变着农民的消费习惯,成为农民选择产品的第一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在职业、地域和身份上向市民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合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时序环节。每一环节的推进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支持。由于特殊的二元制度使然,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缺失与制度不当同时并存,阻碍了市民化的进行。以正义与公平为逻辑起点,以制度变迁的低成本为原则,进行农民工市民化的土地退出制度、户籍进入制度、社会保障融合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农村金融中的常态“非中介化”和农户货币偏好规律进行了探讨,揭示伴随农户借贷行为而产生农户融资渠道的转变和货币偏好,这两种经济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信用的核心———普适性信任在发生作用,提出通过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和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重构农户信用。同时,通过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优化对农户信用缺失约束的外部环境,以增强双方的信任度,从而达到消除农村金融中的常态“非中介化”等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丽芹 《商业研究》2007,(6):166-169
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尽管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相应有所增长,但并没有表现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没有消除。其中资源、制度与政策、产业、科技、市场等因素对农民的增收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河南省农村的社会调查资料,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拥有量、家庭状况和信贷环境均是影响农户民间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尤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负担水平较重的家庭以及所在村存在"高利贷"等因素对农户获得民间借贷的可能性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市场化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以浙江省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的三个基本特点:(1)农民主体,多元主导;(2)面向市场,服务社员;(3)强调效率,体现公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目的是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问题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和较高绩效的关键问题。产权的保障功能、配置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收入分配功能是合作社成员确立市场主体地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特征,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安排特征,立法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界定仍然模糊、产权安排缺乏激励等问题,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建设需要明晰个人产权机制、界定公共积累产权、维护农民产权利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的农户个人信用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芳  王恒山 《商业研究》2006,(6):132-136
近年来,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在服务于农户的同时,自身的信贷资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信用危机时有发生。因此,在此背景下,分析设置了农户个人信用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AHP的农户信用度评价模型,并用此模型进行了实例研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富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表现为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鉴于过去30年我国八成以上的农民转移到城市不仅没有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缩小。反而导致城乡差别明显扩大。孕育了难以转型的农民工特殊社会群体,今后应当把转移农民就业渠道的重点放在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上,即实行农民的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形态的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同时也会对所处的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新兴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不例外,因此有必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区域环境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区域环境的作用力是相互的,这些影响既包括农民合作社对区域经济环境的贡献,也包括当地区域环境对合作社发展的促进或制约。规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区域环境的改善,反过来,良好的区域环境又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