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舒 《江苏商论》2023,(7):14-17
为探究中国化石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选取1965年至2020年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时间序列,通过单位根检验、建立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对上述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与化石能源消费关系显著,第二产业的发展是引起煤炭消费的双向格兰杰原因,也是引起石油及天然气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第三产业与天然气消费关系显著,第一产业与化石能源消费无显著关系。在传统化石燃料中,对比于煤炭及石油的碳排放量,天然气的碳排放量最低,属于低碳排放化石能源,而第二产业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均是引起天然气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在未来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中,应调节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以天然气为主的低碳排放能源的使用比例,并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能源安全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国内环境治理制约能源消费增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要求能源低碳发展,环境容量已成为制约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二是由于国际能源技术和经济竞争加剧,能源技术水平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因素和经济竞争力,我国必须要加快能源技术创新;三是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速仍然过快和煤炭占比过高、消费结构不合理,油气对外依存度大,非化石能源近中期占比仍十分有限,我国的能源消费现忧不可持续,严重影响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3.
控制和降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碳排放量,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利用Moran's Ⅰ检验统计量研究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拓展的STIRPAT模型框架下,通过GWR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2)GWR模型较好地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和碳排放间的关系,农村人口规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和农村居民能源消费强度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黄沈海 《商》2012,(18):162-162
在IPCC碳排放技术指南提供的碳排放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采用Tapio模型对长三角地区1996年—2009年碳排放和GDP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长三角地区应积极发展新能源,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控制和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计算杭州市2001-2011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并采用LMDI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能源消费结构整体上以煤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煤炭消费仍然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经济增长是CO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第二产业能源强度是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量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探讨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影响和关系已成为低碳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基于浙江省2000-2016年能源消费等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函数(IRF),分析浙江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以及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利用了STIRPAT模型,设置8种不同的发展情景,试图预测浙江省未来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代燕  赵枫 《商业科技》2014,(1):200-201
文章以新疆唯一的特大城市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IPCC的表观能源消费量估算法、SPSS19.0、LMDI分解模型探讨能源消费的主要碳源。得出结论:(1)乌鲁木齐市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持续增加,碳排放速度减缓;(2)碳排放结构中二氧化碳占99.69%;甲烷、氧化亚氮比重小,但排放数量增长了2.07倍;(3)目前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处于“相对脱钩”阶段,在技术进步、资本形成方面容易发生“锁定效应”;(4)人均GDP、人口与碳排放显著性、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67;能源效率与碳排放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20,但不显著;(5)现阶段,经济增长是碳源的主要构成,对碳排放增长有着显著性影响;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随之产生较多的环境问题,能源大量消耗导致碳排放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过度碳排放导致的环境恶化引起了高度重视,文章选用2003—2017年的中国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PCC清单编制法,从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现状、能源消费强度、行业碳排放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不仅给能源的供应带来巨大的压力,还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大力调整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推进可持续发展。为此,首先阐述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现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困难;最后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0-2014年云南省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分析云南省能源消费增长趋势及结构特征.云南省能源消费自2000-2012年呈大幅度增长趋势,2012-2014年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研究云南省能源消费品种结构的变化及产业结构变化,分析云南省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重点,找出结构调整过程中应重视的十大高耗能行业.云南省能源的利用率从2005年起明显升高,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呈增长趋势.云南省工业经济发展基本快于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长.云南省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在2012年达到峰值,此后碳排放量趋于减少.根据云南省能源消费分析现状,提出针对性节能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于璐  詹蕾 《商展经济》2022,(3):125-127
成都市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碳减排目标,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绿色发展新路径,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高能耗产业占比过高、产值能耗高、能源消费结构过于依赖油品燃料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优先发展支柱服务业、控制交通领域碳排放、加强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和计划与市场机制相协调等方式,促进成都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量的定量分析,探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对策,以便为陕西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南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其1994—2016年的GDP与工业能源消费数据的整理分析,通过碳排放系数法估算出每年的工业碳排放量,采用Tapio脱钩分析法对工业碳排放与GDP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阳市的煤炭和石油消费比重在不断减少,而电力比重在不断增加,以2007年最为明显,而天然气比重则一直处于超低状态;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碳排放之间多数呈同步关系,而GDP与工业碳排放存在不稳定的交替脱钩关系,近年来多处于不稳定的强脱钩状态,且整体有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为此,建议南阳市应优化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工业能源利用率,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倡导节能减排意识,从而逐步实现南阳市GDP与工业碳排放的强脱钩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国内的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多.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7%左右。居民电力消费中.10度电中有8度是由煤炭发电提供的。现在.中国原煤消费量每天大约是981万吨.相当于2002年英法两国一年的煤炭消费量。  相似文献   

15.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有效控制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温室气体减排主要在于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对于传统化石能源具有高度依赖性,又缺乏有效的二氧化碳排放末端控制措施,因此二氧化碳减排对当今世界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和化石能源发展物质文明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提出了挑战,逐渐变成一种商品贸易的碳排放权已经成为一种关键的要素资源。本文对碳排放权会计确认、计量和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温室效应的增加,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种状况,我国也积极采取措施、出台相应的策略以缓解现状。以陕西省1991-2012年人口、人均GDP、工业化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为基础数据,利用LMDI模型进行因素分解。对陕西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率三个因素是陕西省碳排放量增加的拉动因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因素是陕西省碳排放量增加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尹刚 《商》2014,(24):149-150
本文认为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占比过少、收入差距过大、再分配不够完善等是影响收入分配方式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居民消费总量不足、不同社会收入群体的消费质量不高,制约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以调整收入分配方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温室效应的增加,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种状况,我国也积极采取措施、出台相应的策略以缓解现状。以陕西省1991-2012年人口、人均GDP、工业化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为基础数据,利用LMDI模型进行因素分解。对陕西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率三个因素是陕西省碳排放量增加的拉动因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因素是陕西省碳排放量增加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俞薇 《商业时代》2012,(28):20-21
随着消费水平和结构的提升,居民消费行为逐渐成为碳排放新的增长点,倡导低碳消费行为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对消费升级和消费模式的基本内涵进行梳理,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现状进行研究,并通过19 9 0-2009年的数据对居民消费模式和碳排放量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胡哲太  苏飞 《北方经贸》2013,(12):80-84
基于STIRPAT模型,选取人口规模、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城镇化水平、非原煤能源使用比例以及第二产业能源强度等七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2LSL),设定10%,11.6%和13.5%三种不同人均GDP增长率情景,对2012-2015年杭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与2010年相比,到“十二五”末期,三种情景下的杭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9.2%、14.5%和8.6%.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到2015年杭州市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分别降至44.78%和0.22吨标准煤/万元.根据杭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回归方程中各因子的碳排放量贡献率,提出有效降低能源碳排放量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杭州市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