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把产业组织理论的CMP分析范式应用到债券市场模式选择中,得到了债券市场发展的IMP分析范式。文中回顾了全球债券市场,投资机构化成为了各个国家债券市场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轨迹都表明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由以个人为主导转变为以机构为主导的过程导致了各国债券市场从交易所市场到场外市场的变迁。中国债券市场20年的发展轨迹也印证了这一发展规律。自从2001年以银行间市场为主的债券市场模式确立以来,债券市场运行绩效呈现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债券市场总体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和债市规模发展迅速,流动性不断提高,金融创新不断;二是企业债务融资市场发展缓慢,并且呈现结构性差异,交易所企业债和公司债市场发展缓慢,银行间企业融资市场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企业债务融资的主要场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路径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以交易所市场为辅,打破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发行和交易市场的人为割裂,让发行人和投资者自由选择债券市场,提高企业债务融资的规模和效率,推动债券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世安 《资本市场》2012,(11):98-100
近几年来,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市场交易规则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债券托管体系以及交易系统建设在不断加快。截至6月底,我国债券存量已经达到24万亿元人民币,形成了政府债与信用债共同发展,银行、券商、保险、基金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格局。五大因素阻碍发展然而鉴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些问题阻碍了债券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3.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现为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为了扩大我国直接融资规模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需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本文以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以1993-201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额和股市筹资额共20年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建立相关性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进一步实证研究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发现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银行间债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从而说明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而言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与国际资本市场上债权融资的规模规定远远大于股权融资的规模截然相反,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国内,在中国债权市场上发行公司债券成为其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预见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这也预示着中国的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的加速发展,而作为国内企业领军人物的上市公司可以率先尝试发行公司债券以确立自己在债券市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债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债券市场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中国股票市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债作为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占债券总量比重一直偏低.因此,其金融经济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挥.结果是中国债券市场关于资本配置的市场化功能,即在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动上体现出的效率与公平,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完善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中国企业债市场的发展现状之后,给出了完善中国企业债市场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宁璟 《经济论坛》2006,(2):116-118
投资者是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如果没有投资者的参与,债券市场就无从形成和运转。因此,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我国的债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债券总量只占GDP的24%,相比较国际上95%的比例,所占比重还很小。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市无论是市场规模、债券品种,还是市场发育程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主要是不能对投资者进行有效的保护。具体表现为:一、市场规模过小,品种过少,债券流动性差,市场参与者单一中国债券市场的债券种类不多、品种不丰富,尤其是公司债券的发展严重滞后。在国外,既有国家信用等级的优…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现代债券市场的发展现 代意义上的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应该是从 1988年国债流通转让试点开始的。尽管此前也有债券发行 ,但由于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并不具有与国际惯例相符合的特征 ,所以还不能称其为现代意义上的债券市场。从 1988年 4月开始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因国债变现难而导致的民间黑市国债非法流通变现的严重问题 ,国家决定在全国 61个城市先后进行国债流通转让试点。此试点工作的开展 ,标志着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债券市场开始起步。经过这十多年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 ,我国的债券市场无论从结构、规模 ,还是从品种、发行交易方式上都较从前有显著进步。体现在 :(1)从国债流通市场来看 ,我国的国债流通市场已经从最初的 61个试点城市拓展到目前的全国各大中小城市 ,基本形成了密集的办理国债流通转让的业务网络。 (2 )从市场结构来看 ,当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呈现出独有的结构特征。债券市场被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柜台市场。这三个子市场各有侧重 ,在交易主体、托管方式、定价方式和资金清算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 ,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自主报价、格式化询价、确认成交”的场外交易模式 ,类似于债券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债券市场,大致包括国债市场、市政债券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等3个子市场。在我国,除国债市场近年获得长足发展外,企业债券市场因为信用问题基本上徘徊不前,而包括收入债券在内的市政债券市场在我国则一直是一块空白。市政债券是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成为鼎之一足,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应借鉴发达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以收入债券为突破口,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债券市场。一、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展的启示尽管市政债券在我国还属一块空白,但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已经是极为成熟的金融工具。美国公共…  相似文献   

9.
我国债券市场分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场外交易(银行间市场)为主、场内交易(交易所市场)为辅的债券市场体系。但从总量看,我国债券规模还比较小,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受观念和体制等方面的束缚,我国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发展滞后,并在发行、交易、托管等环节上存在分割。我们认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统一债券市场的监管和托管结算体系,要实现我国债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必须从建立统一跨市场的托管结算体系的改革入手,打通交易所和银行间两个市场,实现债券在两个市场间自由流动,共同促进两个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占军 《经济导刊》1999,(4):36-41,35
债券市场作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一条渠道,其作用已日益重要。但通过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结构的考察,其企业来自证券市场的外源资金中,债券融资已经远远超过股权融资。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相对于股票市场和整个债券市场偏小,说明直接融资的结构以及债券市场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债券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即所谓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前者采用自动报价、撮合成交的交易方式,主要适合中、小投资者;后者则通过询价谈判、协议成交,适合大资金运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规模较大的债券买卖。由于多咎原因,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虽然规模最大,但成效稀少,而交易所债券市场规模虽小,但流动性较强。因此,对于广大的投资人而言,交易所市场是其进行债券投资的重要场所。本文以交易所债券市场为对象,以分析债券投资的基本前提-利率走势为基础,对近期债券二级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与成因进行了深入,并通过建立完整的债券指标分析体系,构建债券投资组合,为不同需求与偏好的投资者提出具体的投资策略与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用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规模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造成影响.本文利用美国金融市场数据,通过对复合利率、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和信贷债券市场规模三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和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确实对信贷和债券市场有着显著的影响,弱化了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而反过来,信贷和债券市场对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即它们之间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债券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规模相比太小。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两个轮子,构成了证券市场的有机整体。债券市场主要由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组成,目前国债占主要份额,金融债券次之,企业债券规模最小。我国的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都起步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玮 《经济师》2010,(2):21-22
我国证券市场明显存在着"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企业债弱"的特征。这与国际上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的规模远远大于股票市场规模的特征正好相反,也明显突出我国过于重视股票市场而忽视债券市场的倾向,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文章同时提出了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腾华 《经济管理》2006,(20):86-90
积极发展和培育债券市场乃是金融危机后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调整金融结构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东亚新兴债券市场的市场规模、债券期限结构、二级市场流动性、债券投资者基础以及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了比较。虽然都属于新兴债券市场,但所处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整齐划一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债券市场,大致包括国债市场、市政债券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等3个子市场。在我国,除国债市场近年获得长足发展外,企业债券市场因为信用问题基本上徘徊不前,而包括收入债券在内的市政债券市场在我国则一直是一块空白。市政债券是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成为鼎之一足,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应借鉴发达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以收入债券为突破口,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7.
谢长艳 《经济》2012,(9):117-118
债券市场近年来扩张迅速,截至2011年底市场规模已升至全球第四位。中国债券市场将面临极大发展空间。专业机构从中嗅到机会,摩拳擦掌积极备战,以期在债券市场的大发展中拔得头筹。近日,在易方达基金公司举办的债券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上,不但有证监会、中债登、全国社保理事会参加,还吸引了评级公司、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和美国最大的债券基金管理公司PIMCO等债券市场顶级机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存缺陷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2,(35):107-108,114
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广度和深度都得到很大提高,呈现多元化稳步发展格局。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既不成熟,也不发达,还存在制度性缺陷、结构性缺陷和市场运行机制缺陷等。只有加强债券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优化债券结构以及消除债券市场分割状态,推行利率市场化,才能推进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债券市场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6月组建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构成了中国债券的基本特征。因此,要理解中国的债券市场,有必要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立为案例基础,考察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个制度变迁过程。这需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中国的债券市场为什么首先是以交易所市场为主体建立起来的?第二,从交易所债券市场为主到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的制度变迁为什么会发生,而且建立场外债券市场的推动者为什么是中央银行?第三,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20.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9):117-118
债券市场近年来扩张迅速,截至2011年底市场规模已升至全球第四位。中国债券市场将面临极大发展空间。专业机构从中嗅到机会,摩拳擦掌积极备战,以期在债券市场的大发展中拔得头筹。近日,在易方达基金公司举办的债券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上,不但有证监会、中债登、全国社保理事会参加,还吸引了评级公司、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和美国最大的债券基金管理公司PIMCO等债券市场顶级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