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贫困是21世纪困扰人类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的反贫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反贫困中我们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本文从农村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审视我国的建设扶贫工作,认为二者存在契合性不足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提出农村社会工作在反贫困中的功能与作用,提出在今后的反贫困中应重视与利用农村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2.
农村反贫困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旨在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入手,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形成的原因,并就如何推动贫困人口人力资本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是涉及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因此,农村扶贫的难度也远远超过城市,且返贫现象极其严重。从包容性视角来看,我国农村贫困外在表现是经济贫困,而更深层掩盖的却是基于可行能力被剥夺的权利贫困以及所遭受的各种社会排斥。包容性增长作为农村反贫困的新范式,核心要义就是要消除贫困者的权利贫困和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实现机会平等和公平参与。这一新范式的确立,使我国农村贫困群体能够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均衡。  相似文献   

4.
人的思想观念素质之所以是人力资本的内容,是因为其同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资本要素一样,总是依附在人身上,与人身不可分离;并且其通过支配人的行为,进而使人获得或失去经济机会(经济机遇),最终促进或阻碍家庭脱贫致富、社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切导致家庭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发展的人口素质低下的原因都可以在人口思想观念素质低下那里找到终极原因;"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新时期反贫困实践应注重各种反贫困手段的综合并用,即不仅要注重物资、资金、技术、教育、文化、福利、旅游等反贫困措施,也要重视基于贫困者自身思想素质提高的"思想反贫困"或"思想扶贫"。农村思想反贫困就是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农村思想反贫困是"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李龙强 《现代经济》2007,6(7):107-109
贫困不仅仅是经济现象,而是一个内涵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同的学科对贫困的理解是不同的。从多学科视角审视贫困的原因,从多学科视角谋划反贫困的对策,综合致贫需要综合治贫。  相似文献   

6.
农村妇女面临着经济上贫困化和政治上边缘化,如何实现农村贫困妇女的反贫困,使她们自身和家庭的生存条件有所改善,实现她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有关学者已从社会性别、公共政策、小额信贷、地权、法律、教育等视角进行研究,文章的着力点在提升农村妇女反贫困的可行性能力的研究上,从分析农村妇女贫困的现状和原因入手,阐明了从可行性能力视角进行切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对减少贫困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可增加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反贫困进程.我国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偏低,导致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影响了人们增收能力,必须要大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四川藏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低.为此,包括四川藏区在内的民族地区应积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努力促进人们增收,有效推进反贫困进程.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剩存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在中国目前剩存的贫困问题中,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此消彼长,而且职工失业型贫困已成为中国目前现存城镇贫困主体的现状格局,重视就业供给的治理是中国剩存贫困问题治理的基点选择,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我国农村反贫困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阶段性。在这个新阶段由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使农村贫困具有新的特点,市场机制作为双刃剑诱发贫困的作用加强,尤其是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农民增收缓慢,甚至减收。因此,农村的致贫困素发生了新的转移,带上了市场机制的沉重印记;鉴此,新时期农村反贫困要有新的思路,要更多地利用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农村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贫困人口在反贫困中的主体性,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限制和化解市场机制的致贫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防范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细分人力资本维度并基于贫困的多重视角,总结我国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对促进非农就业、农户减贫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期面板数据,结果表明:更高水平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户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和降低贫困脆弱性,且教育的边际作用大于健康;劳动力非农就业在人力资本促进农户减贫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且在教育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方面作用相对更大;不过,家庭抚养负担反向调节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中介效应。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未来防范农村返贫致贫及治理相对贫困值得延续以往的有益经验及道路,大力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和促进劳动力非农就业,特别是坚持发展教育扶贫,通过扶智赋能来持续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有的农户家庭微观数据,将市场化因素纳入社会资本与贫困治理问题的研究中,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考查市场化影响下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减贫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市场化一定程度上均能减少贫困,然而市场化影响下不同维度和层次的社会资本对于农村减贫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排除市场化因素,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能显著减少贫困。而伴随市场化,社会资本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整体减弱,但家庭社会网络和村庄社会信任仍能显著减少贫困;基于农户家庭"强关系"的人情资源其减贫效应随市场化程度提高而减弱,而基于农户家庭"弱关系"的信息优势其减贫效应随市场化程度提高而增强。在中国农村地区,这种"弱关系"较"强关系"发挥了更大的减贫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黑龙江省城镇居民贫困化问题逐渐演化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峻社会问题,人力资本在城市反贫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研究中国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农村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思想观念和迁移能力等人力资本存量对其家庭贫困有着重要的影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甘肃省国家级贫困县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调研数据,分析个体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和农户贫困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的增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层级的提高和农户贫困发生的减少,人力资本与家庭禀赋对自主创业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对兼业和非农务工以及农户贫困的影响具有替代关系,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与就业选择对农户贫困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家庭禀赋增加比个体人力资本增加的减贫效应更强,自主创业的减贫效应大于兼业、兼业又大于非农务工。因此,农村劳动力就业层级的提升不仅需要个体人力资本水平的配合,还需要家庭禀赋的支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层级应与其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升减贫绩效。  相似文献   

15.
以江西省农村个案为例,通过建立江西省农村的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验证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表明,1 995-201 0年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2%,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41%,远小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为了提高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引导农村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理念、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代际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实证显示,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将家庭资源配置在子女教育上。通过构建人力资本代际传递模型,从劳动生产率折旧率的角度解释女性对子代人力资本投资的偏好,并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工具变量两阶段实证发现劳动生产率折旧率更高的女性当其家庭决策地位提升时,该家庭的代际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将显著增加,且存在城乡差异。但是,不论城乡,男孩因未来劳动生产率更高而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这表明针对妇女开展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将更加有助于增加子代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7.
贫困和不平等一直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难题.在与贫困斗争的历程中,教育等人力资本的缺乏与贫困的本质关联性被广泛认可,并由此产生了附带条件的现金转移制度,其目的在于缓解社会贫困的同时促进贫困群体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打破贫困的代际循环.家庭津贴计划是一种附带条件的现金转移制度,巴西家庭津贴计划的有效实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与质量低、低教育收益与人力资本收益外溢、教育投资不足与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对2000年~2009年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农村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建议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医疗卫生保健、培训、迁移和“干中学”等农村人力资本生成途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以及城乡统筹完善农村人力资本及其效应提升制度和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安徽农村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85~2004年,安徽农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达到35.38%,已成为促进安徽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