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经济》2005,(6):1-1
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年会4月24日上午在海南博鳌开幕。本次论坛首次发布了首份亚洲经济一体化年度报告。该报告称,根据购买力评价方法计算,亚洲国家和地区的GDP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15%提高到23.8%,若按目前速度发展,亚洲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占据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世纪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急速下滑,股市剧烈动荡,油价大幅升降。世界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4.7%降到2001年的1.4%,2001年世界贸易增长0.3%,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1.27万亿美元减少到2001年的7600亿美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陷入衰退是2001年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美国2001年增长1.1%,低于2000年的4.1%;欧盟2001年增长1.7%,低于2000年的3.4%;日本2001年增长不到0.4%,低于2000年的2.2%。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出现金融危机,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动荡,新加坡和台湾已陷入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经济走势 2001年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油价大幅升降。世界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4.7%降到2001年的1.4%,2001年世界贸易增长0.3%,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 1.27万亿美元减少到2001年的7600亿美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陷入衰退是济的突出特点,美国2001年增长1.2000年的4.欧盟2001年增长1.72000年的3.4日本2001年增长不到0.4%,低于2000年的2.2%。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出现金融危机,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动荡,新加坡和台湾已陷入经济衰退。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4%(世界银行预测增长率为1.6%),其中美国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1月17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8.5%,最高点大致不超过9%。同一天。联合国也在北京发布了((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度经济报告,报告预计2012和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放慢到8.7%和8.5%。  相似文献   

5.
观点     
《财务与会计》2009,(10):7-7
亚洲将引领全球从经济衰退中复苏 亚洲开发银行9月22日发布报告称,面对全球性经济低迷,亚洲国家正在证明自身要比最初预期的更具活力。报告预计,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2009、2010年将达到3.9%、6.4%,高于今年3月预测的3.4%、6.0%。报告还预计中国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长率将超过8%。报告还预测,中国经济在2009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将持续轻微通缩,然而2010年经济增长将加快,而这将带来3%的通货膨胀。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基础设施投资、建筑业发展和消费扩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1998年7月份开始,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转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直接导因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和影响。亚洲金融危机于1997年7月2日率先在泰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东南亚国家,继而冲击韩国,日本,台湾和香港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但是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未直接殃及到我国,因为当年我国外贸形势比较好,外贸出口比上一年增长20.9%,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十大贸易国。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8.8%,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一年上涨0.8%,迎来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世经版图     
2014年4月8日根据IMF发布的世界经济预期值显示,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将比去年的2.8%上升0.9的百分点,达3.7%,与1月发布的数据相同,但低于韩国央行预期值3.8%。明年预期增长率为3.8%,也低于韩国央行预测4.0%。IMF预测认为,  相似文献   

8.
雷曼兄弟亚洲团队2005年的年终报告预计,2006年除日本外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将达到7%.是世界平均值的两倍。但这一地区的经济仍然隐藏着十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8.5%左右,这将极大地带动困境中的世界经济快速复苏。  相似文献   

10.
数字圈点     
8.2%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但指出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仍将最快,其中今明两年中国经济预计分别增长8.2%和8.8%。  相似文献   

11.
水泥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它的生产和消费与世界经济的发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亦受战争,自然灾害,能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它具有原料的遍在性特点以及生产成本较低和使用方便可靠等优点,它的生产和消费从历史的,世界的范围来看一直呈增长趋势。1960年到1990年30年间,全世界水泥产量增加了近8.4亿吨,年均增长4.4%,60上代增长率6.5%,70年代4.1%,80年代2.7%。地区变化最大的欧洲和亚洲,前者由1960年的占世界总产量的52.1%下降到1993年的24.6%,后者由1960年的16.9%上升到1993年的56.8%。世界水泥消费由1960年的31420万吨增加到1992年的117630万吨,相应的人均消费一由104公斤增加到216公斤。世界水泥生产和消费,具有以下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陕西审计》2004,(2):27-28
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比上年增长8.9%左右,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增速是1997年以来最快的一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OO美元。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首次连续两年维持在8%以上,这一结果表明,我国政府持续实施多年的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平稳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的扩张期。  相似文献   

13.
王缨 《中外管理》2007,(4):30-41
在亚洲金融风暴十周年之际,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在“泡沫破裂”、“十年停滞”、“阪神地震”、“金融风暴”等经济灾难的相继重创之后,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其GDP已连续59个月保持增长,并从1.6%渐渐向3%提速。  相似文献   

14.
《企业世界》2005,(5):47-47
联合国发布最新调查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长率可望达到4.25%。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低于去年的5%,但去年是30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年份。报告认为,美国和中国仍是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亚洲其他新兴市场和拉丁美洲经济也将保持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同,眼下这场经济风暴的中心在发达国家,但其影响迅速波及东亚。这一次,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对东亚过去10年所建立的恢复力发表评价.东亚各国进入此次危机时的准备状态远远好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但前路仍是荆棘密布。世行预测,2009年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实际GDP增长可能会从2008年的8.5%以及2007年创纪录的10.5%放缓至6.7%。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年9月12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200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4.7%,比其4月份的预测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体现了世界经济继续向好的趋势。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调整是,美国经济预测增长率由4.4%调高至5.2%;欧元区由3.2%调高至3.5%;俄罗斯由1.5%调高至7.0%,反映了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加速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山东企业管理》2012,(12):19-19
12月23日,斯里兰卡科伦坡.一个池塘前的圣诞装饰。2009年内战结束后,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斯里兰卡战后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今年初,斯里兰卡政府提出了经济增长8%以上的目标。但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影响,加上自然灾害和资金不足等问题拖累,2012年斯里兰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达6.5%。  相似文献   

18.
凌耀 《陕西审计》1997,(4):42-43
香港虽为弹丸之地,但香港在世上的经济地位却是相当高的。香港是目前亚洲的商贸投资中心,其地位紧随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之后.名列全球第八。香港与亚太地区的贸易额自1980年以来,每年平均以20%的速度增加,小小的香港,其对外贸易占亚太地区贸易总额的20%,仅1985年就达到了363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8%,即使在去年金融危机如此严峻的时期,我国也取得了8.6%的增速,这在世界经济发展缓慢的今天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0.
高辉清 《经济界》2002,(3):37-41
在2001年恶劣的世界经济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前3个季度GDP累计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8.1%、7.9%和7.6%,它们与2000年同期进行纵向比较,虽然分 别持平或降低了0.3和0.6个百分点,但如果与世界 上其它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却可以用“一枝独秀” 来描述。 一、2001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回顾 应该说经过这些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 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2000年中国经济也正是借助于外需的拉力,才一举走出了长达7年之久的下降通道。2001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