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生态和党建等多角度、全方位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中“发展生产”是第一要务,是重中之重,各地也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以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为切入点,通过对新农村的环境形势、新农村的文化发展,从人居环境的角度下阐述新农村建设的要点,综合体现新农村的整体历史风貌特征、展现农村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基础上,探索研究农村的价值,使其符合人类生活发展的场所,探寻其与当前时代发展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3.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有差距。为此,要通过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措施,推动农村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一个“新”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其总体目标。从全国和甘肃省看,新农村建设搞得姆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企业责任重大,作用更为显著。我们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培育环境整洁的新型小城镇。  相似文献   

5.
<正>2005年12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其中,建设乡村和谐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新疆财会》2006,(4):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清、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困家来说,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7.
苏莎莎  姚瑶  潘鑫 《上海房地》2008,(10):44-46
1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针对党中央的决定,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了上海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8.
陈兴安 《活力》2006,(11):29-29
乡风是农民长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具体反映,是在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而不断完善。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反映,更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文明乡风的塑造者。建设农村文明乡风,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内容,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繁荣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首要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针对此。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从辽宁的实际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中心任务,符合当前辽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新理念,它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促进生产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仁洪 《活力》2014,(2):57-57
建设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加强文化建设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也是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出的原因与前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二十字目标,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是因为当前的农村问题突出,一是经济滞后发展落后;二是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三是乡村的文化社会文化发展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如果说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那么乡风文明,就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它要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境界,反映的是农村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乡风文明”的本质是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要突出文化建设。而在农村文化阵地中,乡镇图书馆是最贴近农民的图书馆,是普及科技知识和教育的阵地,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因此,探析乡镇图书馆的建设状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好些年了.父老乡亲们在享受越来越丰腴的新农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享受着日渐发展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农村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整个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相比.量的积累和质的创新还远远不够。农村现有的传统秧歌、戏曲,稀缺的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等.还缺少文化生活应有的魅力和光彩.还不能吸引大多数村民、尤其是大多数农村青年人参与和创造新的农村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舒婕 《活力》2010,(8):331-331
一、群众文化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增强农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和本领,提高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文化也是生产力.在经济与文化互相融合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已不再单纯是经济发展的服务手段.而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了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加快对农民素质提升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农民自身的发展."有文化、懂经营、会技术"的新型农民的培育,是农民素质提升的综合体现.通过对农村人口素质提升,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工业发展搭建平台.让其带动农村的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产生带动和聚合效应.对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土地》2008,(2):28-32
一、新农村建设形态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目标选择 新农村建设形态模式,是指以中心村(行政村)为核心的村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外力推动或内生变化而逐步形成的产业结构,村宅建筑、村容村貌、环境设施等风格特征,是一个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外在表现.也是新农村建设风貌形态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确定为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屯绿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村屯绿化工作对建设新农村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