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汽车行业生产发展越来越呈现全球化特征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首先对全球市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回顾,接着探讨在全球生产网络下汽车产业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厘清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价值链中的现状和地位,分析中国汽车企业在新国际分工格局中必须根据自身已有条件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或价值环节,推进产品价值链升级,最终获得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2.
对国际生产分工从国际化、全球价值链、区域化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揭示了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性质、特征和演进规律,指出了这种变化对于我国区域经济战略调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就1995—2010年期间中国在东亚已签订的RTAs对中国中间品进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了克服由于异方差和零贸易流带来的估计偏差问题,本文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从而较为精确地测度了中国融入东亚一体化对其中间品进口的贸易效应。计量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国家层面的异质性偏差之后,忽略零贸易流对中国中间品进口的影响相对减弱了。如果将零贸易流考虑在内,此时中国参与东亚一体化显著促进了中国中间品的进口。更具体地,中国在东亚签订的RTAs产生的贸易效应为12.30%。同时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看,中国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程度的加深,对中间品的进口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中国应该更好地融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东亚生产网络。  相似文献   

4.
史智宇 《财经研究》2003,29(9):75-80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域内自80年代中期以来到90年末之间的贸易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制约我国与东亚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亚地区的国际分工格局逐步由雁行分工模式转变为区域生产网络分工模式,原因是东亚各国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跨国公司的推动。文章运用垂直专业化指数(VSS)衡量区域生产网络垂直的分工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初级产品行业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VSS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VSS水平正在逐步下降。但是高新技术制造业部门的VSS水平渐高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且服务业部门的VSS水平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选取1998—2008年11年间中国与50大贸易伙伴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FDI—贸易关联"性很强,反映了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FDI多为出口导向型和效率追赶型。  相似文献   

7.
全球生产分割这种新的国际分工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之一,与这种新型生产分工相对应的是中间产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这种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方式也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对全球生产分割以及中间产品贸易的大量研究,同时劳动经济家也对这种分工和贸易所引起的中间产品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CEPII数据库中1995—201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FTA成员国进口的贸易流量数据,从微观的HS-6位数产品层面上估算了FTA成立对成员国贸易流量和贸易模式的影响。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计量结果,本文将要素资源禀赋、文化契合度、贸易自由化程度指标等因素加入到引力模型中,同时为了更好地衡量全球生产网络,测量产品内分工程度,将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拓展。计量结果表明,FTAs的建立在促进成员国总体贸易流量增长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生产网络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生产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军 《生产力研究》2008,(15):108-111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全球生产网络、全球价值链等理论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一个新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认识。文章综合经济全球化的最新研究工具,分析了全球化生产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可选择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研究》2012,(8):257
<正>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联合主办的2012年"全球生产网络、中国经济转型与国际贸易结构调整"论坛,定于2012年10月27—28日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举行。一、会议背景及主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通信和运输技术进步以及各国贸易政策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此环境下,全球分工体系逐渐深化,全球生产和国际贸易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全球分工  相似文献   

11.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发展过程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首先从全球价值链的分解出发,并且在全球分工体系进程中产生了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不同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的理论分析视角,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对于解释世界投资和贸易方向及其模式的改变是一种理论上的创新。全球生产网络对现实经济活动的解释有很强的针对性。全球生产网络今后在区域比较、产业深化、服务网络等方面可能有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细分中间投入产品进口来源和最终产品出口方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度量,并通过分析前后方向的分工联系勾勒出中国加入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链条。研究表明,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在加深,但主要角色仍是加工制造的中转枢纽。"NIEs/日本—中国—欧美"和"NIEs/日本—中国—NIEs/日本"是中国制造业加入的两条主要垂直分工链条,从而印证了"三角模式"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网络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具有很高的失败率,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规律及趋势缺乏掌握。从演化动因和演化形态两方面对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展示了有关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文献进行评述,总结了当前研究的趋势及不足,并指出了新的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4.
蒋婵 《经济师》2009,(4):74-75
随着生产全球化盛行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产业安全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从国际竞争力、产业组织安全、产业贸易安全及金融产业安全几个层面,系统剖析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新的贸易分工对我国产业安全提出的新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15.
以模块化为载体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呼应了资本主义对灵活积累的诉求,还为资本利用全球范围内的廉价劳动力提供了可能,从而成为网络经济时代主流的生产组织方式。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模块化分工中多从事低附加值的工序,所以模块化生产网络仍然属于依附性的国际分工体系。处于模块化分工中依附地位的中国企业,只有创建由自己主导的模块化生产网络,才有可能实现产业链工序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iPhone手机利润结构为例,对全球生产网络中利益分配机制的建模分析表明: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产品的生产过程被拆分到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进行国际化生产,参入分工要素的相对稀缺度决定了相对利益的分配。由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核心技术、品牌设计、销售网络等属于世界稀缺要素,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一般技术、劳动力等属于世界充裕要素,所以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提高中间产品的贸易价格来压缩发展中国家的利润空间,进而获取更多的垄断收益。由于要素质量的限制,中国主要负责全球生产网络中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的生产,进而获取较低的利益分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中心性、联系强度和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60个国家和地区7年的数据,以Koopman等提出的价值链位置指数和制造业增加值率作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测度指标,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异质性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显著正相关,网络中心性和网络联系强度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无显著相关关系.这意味着生产性服务贸易来源多元化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进口的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结论主要存在于高收入经济体样本中,发展中经济体在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中获得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高度分工、全球贸易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多个国内外企业的中间产品予以支持。企业间形成的复杂供应、销售网络不仅便利了贸易来往、降低生产成本,也带来了外部负面冲击跨区域、跨行业传播的潜在风险。梳理和分析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生产网络研究发现:(1)生产网络理论的发展在考虑要素替代弹性、市场扭曲和网络内生调整后对现实的解释力增强;(2)生产网络分析在准确刻画产业网络结构特征、合理评估外部冲击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3)中国复杂的国内外产业网络体系、产业政策的应用、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不确定性冲击都为生产网络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场景;(4)生产网络除了广泛应用于评估各类冲击的传播外,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还在于挖掘大样本的供应网络数据、考虑网络内生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经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东亚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便利化是目前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关注点之一。本文对贸易便利化的内涵及福利影响进行综述式回顾,并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等多种商业调查数据,对东亚地区多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在此基础上,针对东亚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现状,对今后东亚自贸区谈判以及建设中的贸易便利化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分工三元结构和价值链分工决定了当前全球的宏观物流格局,资源、技术、生产、消费被配置在不同的国家完成,金融资本主导全球宏观物流格局,形成了中国、美国、德国三个全球的生产中心。全球货物贸易中的中间品比重上升到70%以上,服务贸易的比重从百分之几变成了百分之三十,东亚贸易的五分之四是中间品贸易。海洋物流主导全球物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