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做好改善金融生态的工作1.法律方面。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实际修改完善原有法律法规内容,扩大抵质押的范围,降低小企业贷款的门槛,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律环境;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担保交易法律制度。修改完善《担保法》,引入动产抵押担保制度,扩大动产担保物范围,允许应收账款和存货作为担保物,允许在普通债权上设立担保,引入浮动担保制度,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2.
易琳 《现代财经》2000,20(6):12-15
为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应研究世贸组织的法律机制以及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并对二者作出比较,找出差距,制订合理的法律对策。本文着重介绍WTO的两个重要协议与我国现行法律的区别,并从金融、保险,外资,外贸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2006,(B04):14-16
第一条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惩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促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的金融法规环境——相关的金融政策法规不健全。我国在风险投资领域内几乎没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现有法律诸如《公司法》、《合资企业法》、《专利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人意,甚至对风险投资有所抵触,对风险投资的发展非常不利,因而急需修改和加强。例如,在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方面,根据《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养老基金都被禁止用于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法制建设的不断强化,我国的金融立法取得了明显成果,自1995年《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来,相继制定了一批重要的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我国国情的金融法律框架,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我国金融业已加入WTO的现实,金融立法还比较滞后,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娄雄 《经济咨询》2004,(1):41-42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公司)因各种原因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公司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问题,而目前包括《公司法》在内的法律法规对这方面规范的还不够详尽,使得在实践中不免产生困惑。为此,本就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以利于今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郭秀娥 《经济师》2006,(2):295-295
近年来,我国日趋重视和加快了反洗钱的法制建设和反冼钱检查、打击的力度。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禁毒的决定》,在其第四条首次将洗钱活动规定为犯罪。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191条,又明确增设了洗钱罪。2000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个人存款账户变名制规定》.从根本上否定了利用匿名账户进行洗钱的合法性。2003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主要针对金融系统反冼钱工作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三部规章(以下简称“一个规定、两个办法”),从而初步构建了一个以反洗钱刑事法律为基点,以金融机构反洗钱法规为重心,其他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反洗钱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肖文荣 《时代经贸》2013,(24):83-84
作为具有“输血功能”的民间金融,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中的融资瓶颈,提高了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但由于金融法律法规的滞后与相互冲突、法律监管的缺位、政府导向的不明,加之“草根金融”自身的松散性与盲目性,不仅使金融领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也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效应。鉴于此,笔者认为对待民间金融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压制打击,而是在充分尊重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金融法律制度,予以民间金融合法化地位并加强高效规范的法律监管,以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督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金融法律建设的一项重大成就,对加强银行业监督管理,规范监管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将为银行业监督管理提供强大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形式,既要对其发展保持适度的积极态度,鼓励创新,也要认识其特有的法律和制度风险、技术安全风险及操作风险。借鉴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应加快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体制机制、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信息技术水平及建立消费者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机制和权益保护机构,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信托在资产证券化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融资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领域一颗最耀眼的明星,到了90年代资产证券化的品种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涉及到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我国金融领域,90年代初也进行了资产证券化的尝试,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由于证券化对资产的要求较高,加上我国在立法、税收和信息披露方面的不匹配。因此,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长期没有开启其巨大的潜能。从国外金融活动的实践来看,信托是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载体。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信托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内信托投资公司在法律地位得到确立的前提下,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非盈利性农业金融体系、合作性农业金融体系和商业性农业金融体系是美国农业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具有体系完整,形式多样;财政支持力度大,法律法规完善;经营目标明确,经济效果显著的基本特征。美国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以政策性金融为支撑、高度发达的商业性金融组织的做法具有一定启示。我国应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保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缘法而上     
张然 《时代经贸》2008,6(10):F0003
歌德在与埃克曼的对话中说到,“人类生来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问题,但是他们可以去寻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将其限制在可以被理解的范围之内。”我以为歌德的这句话,直观地揭示了法律的基础来源,最基本的价值和目的应在于平衡和规范,所以,单纯依靠正义来定义法律,不免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4.
石奎  胡丹 《财经科学》2015,(5):44-54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未突破传统金融的内涵射程.无论是应对金融风险,还是规划未来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方向指引,都需要确立依法发展的理念.而在法律框架内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一要确立监管者与市场主体的法律边界,即政府应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监管边界,市场主体遵循“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行为边界;二要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倒逼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5.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充分认识到加强本区域金融合作是避免再次发生危机和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虽然东亚金融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合作的步伐加快,但离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理想目标还相差很远。本文就当前东亚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陆涉及产品缺陷责任的法律法规以《产品质量法》为中心,包括《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等,而台湾地区则以《消费者保护法》为中心,包括(《消费者保护法施行细则》、(《药物药商管理法》、《食品卫生管理法》、《商标标示法》等。海峡两岸在法律定位、立法技术及保护措施方面存在共识。但由于两岸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金融信贷管制法律松弛、金融监管体系存在法律漏洞、法律长期缺乏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的规范等是酿成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推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强化对金融创新风险的严密防控,力求防范金融风险的法律监管机制全覆盖,而且应不断提升法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金融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情况,再基于金融法律进一步分析了造成风险的原因,其主要造成原因有相关金融业务和主体的法律制度缺失,金融诈骗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缺失,征信管理法律法规缺失.  相似文献   

19.
魏娜 《发展研究》2012,(10):79-81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的金融交流远远落后于经贸往来的深度和广度。ECFA的签订为两岸银行业的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为了真正实现金融对经贸活动的促进作用,两岸都对金融法律法规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扩充,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福建应凭借与台湾的"五缘"优势,先行制定与完善涉台银行业法律规范,从而推动两岸的银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朝着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主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能实现银行经营效益的全面提高;通过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和对跨国银行的全球业务统一并表监管,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地位,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内部管理体制,注意发挥信息披露和各种市场手段的监管作用,能实现金融全面创新;而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又可为中央银行监管工作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