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论和实践经验均表明,内陆核电厂采用多孔扩散器有利于加快近排放口区域液态流出物的掺混稀释。基于美国环保署推荐的近区模拟工具——CORMIX专家系统,对低环境流速水文条件下的内陆核电厂的多孔扩散器开展了研究。分析表明:对于近岸布置的多孔扩散器,在低环境流速、相对较强射流以及水深较深条件下,(1)扩散器主管长度Ln与排放口下游断面的最小相对稀释比例H呈正相关,喷口直径D与H呈负相关,喷口水深HD与H呈正相关;在排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流量Q与H呈正相关。(2)对于排放口下游1 000 m断面处的最小相对稀释比例H1 000 m,各几何参数灵敏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喷口直径D、喷口数量n、主管长度Ln。研究结论可供内陆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工程的设计及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流循环冷却的滨海核电厂温排水排放口与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口是共用的,称为总排放口,因此总排放口的设置须同时满足温排水和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的法规要求。排放方式的选择除与受纳水体热环境容量、岸滩类型与应用可处置度、取水温升限值和技术经济指标等相关外,还与总排放口位置、受纳水体潮汐类型密切相关。以非正规半日潮为例,综合相关法规资料及我国核电工程实际,分析了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方式及总排放口设置的相关做法,并给出了一些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国际主要核电发展国的内陆核电站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控制实践进行了总结。然后,结合中国内陆核电站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规范以及滨海核电站排放情况,分析了中国在审批具体内陆核电站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许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探讨性地提出了内陆核电站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许可需要实行公众辐射剂量、排放总量、排放浓度、单位发电量排放、水安全保障、水环境保护等多层次管理和特定水域排放许可差异化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某内陆核电厂址为例,选取90%频率环境来流作为设计基准,建立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量与环境流量等比分配的动态排放模式,采用EFDC数学模型作为模拟手段,分析基准年逐月来流过程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分配方式与环境水体中核素浓度变化的关系,模拟常态化实际来流过程中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动态排放控制条件和水域浓度规律。应用于典型案例,提出瞬时排放量控制上限与环境流量等比例动态分配相结合的动态排放控制方式,并提出瞬时排放量上限的合理取值为3倍年均排放速率。结果表明,该动态排放控制方式可有效降低受纳水域高浓度出现时间,并实现最大峰值浓度合理控制,削弱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对环境水体的影响。这对内陆核电厂排水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滨海适宜开发的核电厂址越来越少,一些合适的近海厂址也进入核电建设单位的视野,但这些厂址往往需要解决长距离的取排水管线问题.目前国内对于核电厂液态流出物厂外长距离管线排放方式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通过调研国外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的相关案例,并结合目前国内设计上的主要针对性方案,从环境影响及经济性角度分析了核电厂液...  相似文献   

6.
排放口污水处理率的优化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联青  陆桂华 《水利学报》2002,33(7):0053-0056
依据文中建立的河道水质模型,以不环境目标为约束,污水处理费用作为排放口污水处理控制方案优选的评价依据,提出了排放口污水处理综合规划方程的拉格朗日乘子求解方法,并应用于淮河流域某区域的污水治理规划。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规划方程的数值求解及惩罚函数法操作简便,对决策者进行排放口污水处理控制方案的初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内陆核电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安全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潜在的放射性污染会对水资源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巨大差异,内陆核电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在简要介绍了核电站运行原理及安全设计后,阐述了国外内陆核电的状况。从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污染、冷却水污染和硼污染三方面分析了内陆核电站运行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以及我国的控制措施。从水资源管理思路、水资源论证深度、水资源应急响应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内陆核电水资源管理中亟待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万家寨水利枢纽一期导流围堰结构型式选择进行阐述比较 。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域某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排放口近区研究硕士生:张健君导师:何强(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100084)由于海洋独特的空间特性、水动力特性,使得沿海城市的污水可以经过一级处理后离岸排放,即进行污水海洋处置。本文以香港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为背景...  相似文献   

10.
漕河渡槽下部结构在招标图阶段和施工图阶段先后两次将15个槽墩由原初设的桩基承台型式改为扩大基础型式.根据最新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并通过工程量投资的比较,证明这些修改是合理的,是对原初设的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建设内陆核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但由于内陆核电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必须更进一步考虑排放对环境和公众的安全影响,对放射性废液进行深化处理,在解控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排放水平。本文在内陆AP1000机组已实施的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改进的基础上,开展了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研究,通过大量实验考察了不同进水pH值、硼浓度、含盐量、水温等水质条件和不同工作压力、回收率等运行条件下反渗透装置对硼酸的去除性能和对模拟放射性核素的截留能力。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可以去除废液中80%以上的硼酸,同时保持很好的核素去除效果,达到进一步降低排放水平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内陆核电厂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深化处理工程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为后续内陆核电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核电厂温排水产生的热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影响评价不再仅局限于沿水深平均的二维平面温升分布及取水温升,同时要求垂线温升分布符合标准。通过建立温排水正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某核电厂分散式排水口近区三维温升分布特征,在不同潮位、流速、水深作用条件下,观测了排水口附近表面及垂线温升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多点蘑菇头式排水口布置型式在水深条件为15.5 m时能够更好地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及最小水深要求。计算结果可为核电厂取排水工程设计、海域使用论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厂排水口消力池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耘  纪平  袁珏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6):111-114
结合某电厂排水口工程进行了水力模型试验,主要研究了消力池的水力特性及其下游的防冲措施,旨在改进原设计方案,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针对原设计的扩散式消力池中因扩散角过大造成的池内流态不佳、出流不均的问题,提出在池中前端设置适宜的消力槛,能明显地改善池内流态、均化出流;并通过试验对消力槛的设置参数及体型进行了优化,将消力池长度缩短后的池内设槛方案作为推荐方案,消力池下游防冲措施研究中,对设置斜坡式海漫或防冲槽的防护方案分别进行了泥沙冲刷试验,结果验证了消力池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斜坡式海漫防护措施的安全性,提供了防冲槽抛石防护措施中可采用的一些设计参数,本研究成果可供类似排水口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性,采用取排水局部水域物理模型与大范围海域二维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核电工程排水口附近区域有无围填区温排水的水力、热力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海域围填不会改变工程海域流场的总体特征,但会对核电厂排水附近的局部流场特性产生明显影响,与此相应的温排水输运轨迹、温度场分布特性等也会随之改变,进而可能对温排水环境影响以及电厂取水温升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于电厂取排水工程附近海域围填问题需慎重处理,应通过模拟研究工作对围填方案影响加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5.
在对我国内陆直流冷却电厂所处水域条件、取排水工程布置型式以及相应试验研究成果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不同水域、地形条件适宜采取的取排水口基本型式及其布置原则。与此同时,对内陆电厂取排水工程布置比选试验模型设计原则、模型比尺选择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成果为内陆电厂取排水工程布置以及电厂温排水模拟方法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可为内陆水域其他污染物排放方式选择以及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内陆核电站低放射性废水排放的三维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乾爱国  段杰辉  纪平 《水利学报》2007,38(12):1495-1499
本研究应用EFDC三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典型受纳水体富水水库中核电站的低放射性废水排放进行了数值计算。富水水库库容较大、水体较深、水面窄长。先对由排放引起的水库内浓度场的稳定过程和稳定时间进行了预备计算,之后对表层排放、底层排放两种不同的排放方案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给出了表、底层排放核素分布的三维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污染物在环境水域中的运动规律,主要由环境流场决定。水库水深大,水体的稀释能力较强,且有向流速大的水层输移的趋势;不同半衰期物质,其浓度分布因水流输运作用与自衰作用的影响程度不一,同样条件下,半衰期长的核素浓度线包络面积也较大。  相似文献   

17.
淮河入海水道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区,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一项大型泄洪水道工程,其目的是提高洪泽湖的防洪标准,加强淮河中下游地区的泄洪能力。作者在该工程的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中,对工程在施工期及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工程在土地利用、农业生态、河口海域生态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生态影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各种影响的产生原因、影响程度和影响特点进行了详细考察和深入分析,并对各种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