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虽然利率对于一国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所有的利率概念都可以被用作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适合把利率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于我国目前基础货币扩张的主渠道是外汇占款,因此货币政策操作的常规工具应该是汇率,而不是利率,盲目提高利率只会进一步加大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套利空间,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考虑到目前僵化的汇率政策给整个经济带来的诸多危害,金融当局完全有必要逐步调高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但在调整汇率的同时,也应对利率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两者都逐渐趋近于市场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   

2.
6月12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5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4%的信息并未出乎业界的预料。但是CPI涨幅创27个月以来的新高,并连续三个月触及、突破3%警戒线,  相似文献   

3.
刘煜辉 《西部论丛》2010,(11):23-23
中国央行时隔34个月,终于再次启动加息。其实半年前,央行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决定了。中国的负利率持续了太长时间,按CPI的公布值算已有7个月了,若按真实通胀水平算,幅度和持续时间要远比这个大、长。负利率恶化资产泡沫和通胀,按照哈耶克的理论,资源错配和不当投资会不断发生。楼市的现状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7,(31):17-18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21日】中国央行宣布今年第3次加息,此举反映出央行对近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愈来愈担忧。  相似文献   

5.
央行的持续加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中国居民储户负利率局面;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中国企业和房贷消费者的融资成本。持续的加息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一萍 《沪港经济》2004,(12):55-56
股市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27个基点,这是九年来中国第一次加息,股指应声而跌。其实,并非这27个基点难以消化,而是面对央行的利率指挥棒,股市还有种种疑惑……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22日]中国央行在四个月时间里先后两次加息,但经济学家们说,中国央行可能已没有进一步运用利率手段遏制投资过快增长的空间了。  相似文献   

8.
【英国《金融时报》7月5日】毫无疑问,中国央行短期内很难举起利率大棒。 至少,在中国的特别国债发行之前,很难看到中国央行加息。 很显然,如果中国央行在特别国债发行之前加息,那么,中国财政部发行的15500万亿特别国债发行利率肯定会水涨船高,无论这些特别国债是向中国央行发行,还是向市场发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创下10年新高的中国CPI指数,几位业内专家表示,CPI创新高虽在预料之内,但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中国央行近期将会采取加息措施以调控宏观经济走势,抑制通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金融时报》10月31日】加息?是的,至少中国货币市场是这样认为的:3.6055%,中国央行30日上午发行的一年期央行票据中标收益率,较上周飚升15个基点。23日中国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的一年期央票,中标收益率为3.4554%。[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19日,央行在时隔34个月之后突然宣布提高存贷款利率。此后,央行又几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这一重磅消息,市场给予了热烈回应,地产股当天大跌。结合2007年以来央行屡次加息后对地产股走势的分析,我们发现:加息会对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投资额、利润额以及房地产商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融资规模,进而对股价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贺军 《中国报道》2010,(11):92-93
此次加息之后,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加息周期,央行在将近3年未动利率之后,开始动用这一实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使得中国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增加了一个影响力极大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次加息对浙江的实际影响可能较小,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预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宁波经济》2004,(12):1-1
此次央行的加息决定,如一石投池.激起舆论的激烈反响,媒体纷纷从宏观背景到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巨细无遗的分析.不管读者或观众是否真的听懂了这些分析.他们至少已经意识到.这次加息与自己的生活将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6,(36):13-14
【德国之声8月24日】为了给过热的国民经济降温,中国央行再一次上调基准利率。据专家分析,这一宏观调控手段的首要目的是抑制投资和信贷冲动,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6.
刘玉荣 《沪港经济》2004,(11):36-37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连续3个月超过了5%、实际利率连续9个月为负、居民存款增幅连续4个月下降的情况下,中国通胀主力因素已开始从食品转向包括燃料、电力、交通、房租、水、劳动力为主的成本拉动;除了通胀大面积蔓延外,5.3%的通胀率并未见顶,预计将在今年底明年初升至7%!届时,中国央行将不得不调高利率,并被迫在更长时间内继续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相似文献   

17.
国内物价指数连续四个月超过5%,央行今年10月28日决定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是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首次加息。对于证券市场来说,仅27BP的加息,负面影响似乎不算大;  相似文献   

18.
加息还是不加?对于中国央行来说,这是个考验。 7.1%,中国一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下了11年来的单月新高。很显然,这个飚升的通胀指数已经把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4.14%远远抛至身后。  相似文献   

19.
春节长假尚未过去,人民银行宣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至此,中国已在不足4个月内连续3次上调利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于以跑男为代表的综艺节目成功原因多维度的分析,以期给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从而发现"如何提高我国综艺节目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我们自己的综艺品牌,出口国外,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