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凿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旖旎风光,而肩负着创新创业使命的桂林高新区人,正以满腔的热情,创造着科技“甲天下”的事业。 一批批应用于国内外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科技新产品在这里生产,一家家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从这里崛起。“九五”以来,桂林国家高新区以平均每三年翻两番的速度高速发展。2005年,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63.5亿元,同比增长25.37%;技工贸总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5.37%;出口创汇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桂林市的比藁由“八五”末期的7%提高到25.27%。高新区已经成为桂林市重要的经济新增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幅射和牵动作用日趋明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8月25日,同年11月9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乌鲁木齐市和新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试验区、示范区。15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突破和重要的经济成就。工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大项目进区成为主流、工业项目成为重点、产业集聚化程度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依托新疆特色优势资源、地缘优势和向西开放的枢纽地位,高起点开发、高标准建设,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及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扎根、开花、结果,发展壮大,涌现出了新疆众和铝业、新能源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一个现代化的科技新城区已在乌鲁木齐城市的北部昂然崛起。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乌鲁木齐高新区对新疆高新技术的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引领、示范效应日渐明显;乌鲁木齐高新区的经济规模也得到了迅猛扩大,已经成为乌鲁木齐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贵阳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贵州省睦一的国家级高新区,由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金阳科技产业园和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三个园区组成。贵阳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92年至2000年的“起步探索”阶段。主要以“三线企业”调迁为契机,按照“依托军工、联合院所、扶持民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建成了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  相似文献   

4.
1992年,贵阳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贵州省惟一的国家级高新区。从1992年成立到2002年10年间,该区主要依托"大三线"军工企业,即以新天军工产业为基础,聚集了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完成了贵阳高新区的"一次创业",积累了相应的产业聚集效能,但是,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序中,贵阳高新区由于发展规模偏小,增长速度缓慢,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导致排位靠末,2004年国家科技部向贵阳高新区提出了警告,限期上规模,提增速,顺体制,否则摘去"国字号"招牌!警钟敲响,声震筑城。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现实,贵阳高新区人惟  相似文献   

5.
正株洲高新区成立以来,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十年,通过市场化带动产业化,创立了科技新城;第二个十年,通过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了二次创业;在第三个十年,株洲高新区要重点通过打造"中国动力谷",实现新的跨越。一、打造"中国动力谷"是株洲高新区战略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株洲高新区20年的发展成绩令人瞩目,但高新区的发展呈现出两个难以为继:一是受土地、资源、环境等制约不断加大,主要依赖要素投入、规  相似文献   

6.
国家高新区自1991年正式批准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16年来,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科技部统计,54个国家级高新区聚集着全国一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一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2006年,国家高新区创造的工业增加  相似文献   

7.
林木 《走向世界》2006,(1):34-36
就在2005年即将结束之际,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传喜讯:12月8日,小松叉车制造(中国)有限公司在济宁高新区正式建成投产。此项目可年产各种类型叉车3000辆,销售额达2.6亿元。这是继小松山推在济宁高新区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世界500强日本小松制作所在这里再建的一个大型机械项目。一个世界500强企业为何频频青睐这里?日本小松制作所会长原敏孝的回答是“这里对企业的服务深深吸引了我们”。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同时也是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成立16周年。作为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同全国54家国家高新区一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苦创业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火炬计划所确定的发展方针,立足新疆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  相似文献   

9.
如果以十年为一个"创业阶段"的话,那么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的中山高新区,如今已进入了"第三次创业"的重要阶段。前二十年,中山高新区在一张"白纸"上起宏图,从"零"到"有",从"有"到"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第三次创业"阶段,中山高新区如何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从"强"到"优"的跨越,跻身全国领先开发区行列,是我们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您步入辽宁省营口市区最西部,映入眼帘的是厂房林立、塔吊旋转、交通便畅、绿树成荫,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气象,涌动着催人奋进的滚滚春潮,一个生气昂然、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屹立在渤海岸边。作为“火炬计划”大家庭的一员,营口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依靠采取“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营造环境、滚动发展”的模式,通过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其科技产业资源的不断聚集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短短几年时间里,高新区惊人的发展速度超出了营口人想象力的极限。数字显示,与1994年的初创时期相比,到2005年,高新区技工贸收入增长了410倍,工业产值增长了336倍,工业增加值增长了442倍,上缴税费增长了450倍,出口创汇增长了83倍。“高新区的发展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它创造了营口人自己的神话。”市里一位亲身经历高新区发展变化的老领导评价说。  相似文献   

11.
马学禄,保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一位学者型的政府官员,也是一位公认的实干家。从1992年开始创办保定高新区至今,马学禄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将保定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家高新区。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一转眼,15年的时间匆匆而过,马学禄也经历了"不惑"、"知命",步入"花甲"之年,但流逝的时间却见证  相似文献   

12.
国家高新区是沐浴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的。历经20多年探索,20多年开拓,20多年风雨,已绘就成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画卷,奏响了一曲曲自主创新的凯歌。在国家高新区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可以说每10年经历着一个阶段;第一个10年,可以说是国家高新区的初创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2005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期间,乌鲁木齐高新区与大庆高新区签订协议结为友好高新区,而在此前的8月16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乌鲁木齐隆重举行。以开拓中亚市场为目标,以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己任的“走出去”战略也由此拉开序幕,强强联合的“航母战斗群”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14.
南宁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多年来,南宁高新区坚持走科技创新与发展之路,不断壮大,园区面积由1992年的18.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43.6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几乎从零开始发展到具有相当的规模。2003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8.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7.3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工贸收入86.07亿元,占全年技工贸收入总值的58%;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4.26亿元,占全年工业总产值的59.89%。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南宁市当年工业产值比例为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8日是我国国家高新区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连续10年没有增加新成员之后,宁波高新区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满腔热忱顺利晋级“国家队”,成为我国第54个国家级高新区。同时,宁波高新区也是10年来“国家队”吸纳的唯一一家省级高新区。为什么“国家队”会如此青睐宁波呢?本期的《国家高新区》栏目将为您揭晓这个答案。  相似文献   

16.
从1992年成立到2010年升级增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如今已走过21个年头的江门高新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集聚,投资环境日益优化。2012年江门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3.亿元,增长12.2%;完成税收近亿元,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吸引外来投资近20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居江门市前列。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建区初期的1991年相比,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利税额、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平均增长60%以上,十年翻了一百倍。对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新区发展的十年,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高速增长,更重要的是我国初步形成了推动高新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出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充满创新精神与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企业。这些都预示着中国高新区将在新的形势下,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对于高新区十年的发展,我…  相似文献   

18.
6月28日,乌鲁木齐高新区北区工地,彩旗飞扬,礼炮冲天。首批工业项目开工典礼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新疆新能源、新疆德源生物等1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标志着乌鲁木齐高新区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从而拉开了高新区北区开发建设和乌昌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削冰 《中国高新区》2004,(10):15-16
如果说长春一心一意在铸造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的话,作为"东北长子"的沈阳,关于振兴的思考似乎要复杂许多。有人说,振兴东北看沈阳。沈阳能成为先行者吗?事实上,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之前,回味着已成为过去的"辉煌",沈阳未尝没有探索过振兴之法。这里有最早的破产企业、最集中的下岗职工、最沉重的债务包袱……当东南沿海愈加活力四射,工业基础曾优于沿海地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二春在哪里?沈阳将目光盯上了上海浦东。似乎也找到了一些跨越式发展的"灵感"。三年来,沈阳在引进外资方面打破多年沉闷,由12亿而16亿而22亿美元,增幅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五千年文明浸染,母亲河湘江护佑,使莲城大地汇聚湘楚灵气:这里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自古文脉悠长,英才辈出。进入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在中国现代史上,更是将星闪耀,群星荟萃。从这里走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国元帅彭德怀,艺术大师齐白石等风云人物,他们的功勋彪炳千秋。这是一片浴火的热土:工业重镇,明珠闪烁。十里钢城铁水飞溅,一个年产量600万吨的大型综合钢铁企业矗立在湘江之滨;这里,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交流电机,诞生了第一台电力机车,被誉为"中国机电产品的摇篮";这里,被称为中国的"锰都",电解二氧化锰产量居世界第一……这是一片开发的热土:20世纪90年代初,科技星火在全国渐成燎原之势,敏锐的湘潭人把握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1992年,湘潭高新区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应时而生,自此,古城湘潭吹响了向高科技进军的号角。三十年改革开放,十七年春潮涌动,芙蓉国里尽朝晖。最近,欣闻湘潭高新区晋级国家高新区的喜讯,本刊记者一行三人赶赴文化名城湘潭,走进了湘潭高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