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在为人们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有证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仍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是新经济的革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崭新的21世纪,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经济组织方面需要一场革命。因为我们面临的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追求经济与技术发展时忽视了生态知识。而另一场革命——正在变质的工业革命,需要有经济增长、商品、空间和生物的新观念的变革来取代。自然的沦落与工业革命人类既是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的产物,同时又绝对地依赖于地球所提供的生存空间和生存基础,那就是地球上的环境与资源。按照原始社会的人口增长速度,3万年才能翻一番,1850年世界人口才达到10亿人。而从10亿到20亿,用了80年的时间;从20亿到30亿,用了30年的时间;从30亿到40亿,…  相似文献   

3.
区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折生态经济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论述了生态功能效益经济价值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体系,以促进我国区域生态价值的研究,为我国生态经济帐户建立和生态损失价值评估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4.
天然林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遗产,埘于生态环境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人工林无法代替的生态功能。我国是天然林资源匮乏的国家,现有天然林16.04亿亩,占全国森林面积的69.62%。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有效地经营这些自然资源,国家从经济条件还不十分宽裕的1998年开始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到2000年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至今,共投资186.9亿元,使14.3亿亩的森林得到管护。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显示,目前中国80%的省份是"生态赤字"。201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项目官员称,到2050年,需要3个地球的面积来提供人类消耗的资源。2014年,地球超载日比上世纪70年代提前了100多天。超载日,中国早于全球平均日赤字,用在财政上意为亏本,若表现在生态上,意味着什么?人类是在以"吃老本"的透支方式来维持当前的生活方式,而这种透支的日期每一个十年将会提前一个月。说明人类蚕食地球环境资源的脚步正在加速。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与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和只考虑当代人需求为目标的发展观不同, 可持续发展强调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即强调经济增长是有效的,资源利用是合理的, 生活环境是无害的, 社会利益是公平的, 而且这种公平不仅注重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性, 也要注重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它的核心是处在同一地球上的人口、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 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不能超越地球的许可范围和承受能力,人们不能驾驭地球, 而应寻求与地球协调相处的途径, 最大努力处理好人际关系, 保持生态平衡,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绿色时代与绿色营销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70年代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观念的萌芽,经历了80年代的尝试、90年代的应用,已逐步为世界各国企业界和公众所接受,一个标志着“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时代即将来临,作为与地球息息相关的经济实体-企业,正面临着又一个严峻的抉择,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决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而应树立“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以绿色营销为已任,变危机为商机,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甘肃省陇西县2002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运动层次分析法,分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子系统,共选取37个指标,对地处我国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陇西县作了县域范围内的生态城市评价,评价结果为:陇西县目前的生态城市化指数只有48.66%。同时,文章采用常规情景的方法,结合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和陇西地方实际,对未来10年到20年的生态城市指标作了规划,得出的结果是:2010年陇西生态城市化指数将达到68.25%,2020年达到75.93%,到2050年达到83.61%。文章最后提出了陇西县建设未来中等城市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3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1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李琳博士认为,地球生态系统处境严峻,其健康状况正在持续恶化。因此,必须发展绿色经济,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为基础,建立地球生态系统内可承担的经济系统。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世界自然基金会多年来积极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海水淡化--国际承包工程的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97.5%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无法直接饮用,在余下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全世界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六至七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两倍。据联合国不久前发表的《对世界淡水资源的评估》的预测,到2005年,人类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全世界将有1/3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除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地球上恐怕再也找不到像咸海周边这样生态灾害覆盖面如此之广,涉及人数如此之多的地区了。  相似文献   

12.
欲“让地球充满生机”,就得讲求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在这方面,美国人的确用心良苦,成效卓著,人与自然和谐,值得借鉴。绿地与绿带前一段时间,我去孩子那里住了将近一年时间,有机会考察了美国的许多城市、乡村,对美国的人居环境印象颇佳。记得在夏天,我和孩子利用节假日间驱车四五小时从纽约到华盛顿,全程500多公里,这里的气温同中国的上海差不多。我见到高速公路两旁多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平原上长着花生、大豆、玉米、葡萄……偶尔见到一些工厂,其高大烟囱也只冒着一丝丝儿白烟,从来没见到一个有滚滚浓烟的。那里的天是蓝的,…  相似文献   

13.
贾治邦 《经济月刊》2008,(2):128-129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这个主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深刻反映了湿地和人类的紧密关系。湿地是“地球之肾”,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它哺育了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支撑了人类科技、经济、社会事业一步又一步的发展。人类理应善良地回报地球的博大恩泽。然而,时至今日,人们还没有从贪婪中醒悟过来。二十世纪以来,工业文明从西欧北美一隅向全球范围扩展,现今在全新的资讯  相似文献   

15.
生态经济学和中国的经济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人类的各种活动应纳入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范畴加以评估和分析,不断增强系统意识使人类对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产生越来越多的危机感。传统的经济学和生态学已经很难解释当今的生态经济问题。由于持续性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特征,人类目前尚不能对其作出完整的定义。生态经济学认为持续发展的内核是社会公正,因此,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生态三大要素是不可分割的。中国的经济实践和国际合作,使生态经济思想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传播,但是,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严重的生态经济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基本定型,使政府在市场发育、公正与效率、持续发展诸方面有着决定性作用。中国的文化变迁如果不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将会抑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背景下政府推动居民生态消费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态足迹已超过地球生态承载力的50%,亟须以生态消费模式取代传统的资源耗竭型消费模式.生态消费在我国的倡导和实现,单纯依靠居民自发自觉尚不现实,需要政府、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等外部力量的推动,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可通过基于消费价值的生态沟通等软性手段推动生态消费行为,同时引导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主体共同促进生态消费模式的普及.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的理论渊源.一是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其含义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这艘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人们像过去那样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二是增长的极限理论。其主要论点是人类社会的增长由五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粮食私有制、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构成,它们以指数的形式增长。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性评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当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地评估自身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背景和最新研究进展;阐释了其原理框架、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以西北内陆地区的甘肃省(2002年)为例,对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赤字为0.2883hm2,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人地关系紧张。最后对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尽管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精确地估算出来,但石油专家们还是对石油藏量进行了粗略的估计: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占当时探明储量的85%;自那时以后,新发现的油田令人惊喜。现在发现的石油储量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其生态服务价值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居首位,被誉为"地球之肾".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但在经济开发活动的影响下,湿地的生态功能已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我们应当辨识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确立适当的模式对湿地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