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月19日,国务院总理朱熔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时说:“住房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必须把现行的福利分房政策改为货币化、商品化的住房政策,让人民群众自己买房子。我们准备今年下半年出台新的政策,停止福利分房,住房分配一律改为商品化。”这意味着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全面推行已指日可待,也标志我国房改进入了攻坚阶段。这给购房者、金融机构和房产商都带来机遇,如何把“潜在”的住房消费热点培育成“现实”的经济增长点,是大家议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经济适用房应以出让方式供地赵红梅目前,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已为大势所趋。最近国务院出台有关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的新举措,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今后我国城市居民中15%左右的高收入者以商品房途径获取住房...  相似文献   

3.
做好“农转非”人员购房安置重庆市江北区国土局为了加快重庆市江北区的开发建设速度,1995年我们对江北洋河开发区4个农村合作社500多户征地"农转非"人员进行了住房安置。成功地改租赁分房安置方式为购买安置房产权的方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充分认识"农...  相似文献   

4.
《农村财务会计》2004,(7):17-21
问:企业发给停止实物分房以前参加工作未享受福利分房待遇的无房老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贴资金,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答:企业发给停止实物分房以前参加工作未享受福利分房待遇的无房老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贴资金的会计处理应按《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会[2001]5号)执行。按照该规定,企业发给停止实物分房以前参加工作未享受福利分房待遇的无房老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贴资金不影响发放当期损益,在计算利润总额时,不予扣除。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发给停止实物分房以前参加工作的未享受福利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住房保障体制的建立,为了让职工有稳定的住房资金来源,以提高其解决自住房能力,改实物性分房为货币化公房,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国家自1994年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这是国家、单位和个人为购房或建房所做的资金储备。住房公积金是一种长期性住房储备金。在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从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短短几年时间,纵观国内,从沿海开放城市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国大地上几乎所有城市商品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从建国以来延续了几十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应该改革,几十年一成不变的城市面貌需要改观;  相似文献   

7.
上海的住房分配长期以来一直是福利性实物分配。近几年来,上海企事业单位年投资建房竣工数仍达400—500万平方米,占全市年住宅竣工量的60%左右,同时市场商品房也有50%以上由单位购买,基本上是无偿分配给职工的,上海新增住房80%以上是福利性实物分配,每年用于无偿分配的新建住宅投资达100多亿元。根据上海市六届党代会提出的住房建设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末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平方米,住房成套率70%,改造旧区365万平方米,整个“九五”期间就需要开发建设住宅5000万平方米,投资1000亿人民币。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加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革力度,终止福利分房制度、启动房地产市场、家庭轿车市场等等,力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从实际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收效并不显著,扩大内需的举措被诸多消极因素所抵...  相似文献   

9.
6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经下发,即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意见》共26条,涉及农民工收入、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条条都是支持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家的“硬福利”.  相似文献   

10.
宅基地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中带有强烈福利性质的两种制度安排,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的"住房"和"吃饭"两大基本问题。然而,随着城镇化加快,我国现有宅基地制度的基本问题和矛盾在现实中不断升级。问题升级宅基地的福利性分配和无偿使用,导致出现农村人口减少和村庄用地扩大并存的悖论。在现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与农民“取”与“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国家与农民“取”与“予”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 ,是农民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再分配问题。“取”是指国家通过政权力量 ,利用税收、价格与购销政策等方式取得农民所创造的部分剩余产品或收入。“予”是指国家利用其分配职能 ,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 ,给予农民的物资产品或货币资金。国家为了统筹安排财政分配资金 ,保证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 ,需要向包括农业、农民在内的所有产业和纳税人征税 ,必要时 ,还通过其他方式来筹措资金。同样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据《法翩日报》4月23日报道,安徽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能源生产和经营性企业的“垄断福利”说不,明确规定,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量、收费,不得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居民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或者实行包费制。对于违反规定的,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据悉,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制止“垄断福利”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全国具有“破冰”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对税后利润的分配增加了一个“提取法定公益金”项目。该项目在会计核算的属性上来说属于“所有者权益”。制度中规定该项目的资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然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单位将“公益金”做为“应付福利费”的“第二储备”,用于弥补“应付福利费”的开支不足。这种做法显然有背于会计制度的规定。我们应认识到该做法的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杜绝,为“公益金”正名。一、法定“公益金”的提取和使用的规定,是兼顾国际惯例与我国特色的具体体现由于在我国,职工是国家的主人,无论我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农民“取”与“予”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取”是指国家通过政权力量,利用税收、价格和购销政策等方式取得农民所创造的部分剩余产品或收入;“予”是指国家利用其分配职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给予农民的物资产品或货币资金。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取”与“予”的关系,事关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15.
(一) 现阶段“以工补农”主要是在分配领域中进行的,即乡村工业利润中的补农资金,大部分用于提高务农人员的收入、集体生活福利和建立公共设施,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资金所占比例较小。江苏省1978——1983年六年合计乡村企业利润用于补农的资金为54.23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即购置农业机械和从事农田基本建设的分别占6.7%和11.5%。1983年全省补农资金为80716万元,其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只占17.32%。用于务农人员分配,集  相似文献   

16.
一、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概况自1991年5月上海全面实施房改以来,通过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出售公有住房等措施,进行了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但总体上,住房实物分配体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但与面上总体情况相反的是,上海已有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积极探索改革住房分配制度,它们在执行市政府统一的房改政策同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大房改力度,着眼于变职工住房的无偿分配为有偿分配,变职工住房的实物分配为货币分配。这些单位的改革方案形式多样,为深化住房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其主要做法有:1、分期发放购房补贴…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特定条件下,房地产发展速度的快慢,关键取决于居民购房的踊跃程度。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对房屋的潜在需求巨大,但实际收入有限。根据经济收入划分,社会上形成三大群体:第一部分是社会上先富裕起来的群体,这些人由于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住房需求基本上饱和。不仅居住面积大,而且地理位置好,重新购房的意愿比较平淡;第二部分是机关事业群体,这些年由于享受福利分房较多,多数人基本解决了住房,尽管存在一定量的需求,但比重不是太大,只存在向较高消费层次发展的趋势;第三部分群体也是比重最…  相似文献   

18.
近日,浙江省玉环农合行推出的“安泰福”个人经济适用住房贷款,切实解决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据了解,“安泰福”个人经济适用住房贷款是以客户所购经济适用房在玉环农村合作银行进行抵押贷款,并给予借款人放宽至65周岁、贷款利率较普通保证贷款利率下浮30%、还款方式采取分期还款、贷款期限最长放宽至10年的优惠条件,购房的低收入者每月仅需还本付息1200元左右,即可圆自己的“住房梦”。  相似文献   

19.
9月14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此前,“以房养老”就已在国内多地自发兴起尝试。业内普遍担心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70年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适用房”弊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政策手段,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不仅仅是人道主义的安排,而且也是追求社会整体和谐、增加社会总的福利的一种手段。目前,我国供房的保障政策分为三块:一是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二是建设经济适用房;三是提供廉租房。其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广大居民购房的帮助力度及覆盖面都非常有限,廉租房供应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经济适用住房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