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体重指数(BMI)水平变化、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40/48),与对照组的85.4%(4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BG、HbAlc、2hPG、BM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者FBG、HbAlc、2hPG、BMI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FBG、BM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3%(4/48),低于对照组的25.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接近,但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FBG、BMI水平,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HbA1c和全天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6例患者1: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BG、HbA1c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治疗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5.88%,胃肠反应发生率7.35%,对照组分别为4.41%和5.8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对FBG、2hPBG、HbA1c控制明显,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第26周末达到HbA1c<7%、无体重增加和无低血糖事件作为糖尿病综合管理的有效复合终点,分析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每日一次1.2mg利拉鲁肽相比罗格列酮、格列美脲、艾塞那肽和甘精胰岛素的经济性。方法利用利拉鲁肽全球Ⅲ期临床试验(LEADTM)的临床数据计算每日一次1.2mg利拉鲁肽相比罗格列酮、格列美脲、艾塞那肽和甘精胰岛素的成功治疗1例患者的成本。成本包括药物、针头、自我血糖监测,以及处置严重不良事件(SAE)、低血糖事件和体重干预的成本,效果指标为复合终点达标率,并进行单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在使用研究药物治疗26周后,相对罗格列酮、格列美脲、艾塞那肽和甘精胰岛素,每日一次1.2mg利拉鲁肽治疗每100例患者分别使额外26例、24例、7例和17例患者达到复合终点,利拉鲁肽成功治疗1例患者所需成本小于对应比较治疗方案。敏感度分析支持了结果的稳健性。结论相比罗格列酮、格列美脲、艾塞那肽和甘精胰岛素,利拉鲁肽是具有成本-效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药物以及综合治疗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寻找糖尿病的最佳治疗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以期在治疗过程中使2型糖尿病患者对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等相关知识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T2DM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诺和灵N或诺和灵RZ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诺和灵R治疗。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的用量、低血糖发生率、HbAlc、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均能达到血糖的控制目标。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平均用量、空腹时血糖、餐后2h 的血糖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的分泌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A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是老年T2DM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针对性的治疗,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320例,对其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分析患者并发症与年龄和病程的相关性,揭示临床特点,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结果患者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皮肤症状和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因素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也随病程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以及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以及病程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共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有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指标。结果 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1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诺和平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胰岛素与诺和平联合治疗,给予参考组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BG、FBG、HbA1c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2例低血糖患者,参考组出现11例低血糖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与诺和平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有助于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加,传统治疗模式是首先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控制不理想再加1~3种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替代治疗是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失败后的最终手段。而此时经过长期的高血糖阶段,可能对β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现有人主张尽早应用胰岛素对残余胰岛细胞功能恢复有益[1]。本研究是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6例,在早期给予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血糖控制后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等相关指数变化,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分泌科接收的短期胰岛素泵治疗患者60例,依照患病时间将其划分成3组,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一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一组患者的血糖标准差、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等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低血糖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短期疾病能够降低患者血糖的波动,提高血糖的达标率,缩减治疗时间,同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BMI值将其分为甲组(BMI值<25 kg/m2)30例、乙组(BMI值为25~28 kg/m2)40例及丙组(BMI值>28 kg/m2)50例,对3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其治疗方法。结果丙组患者血肌酐、尿白蛋白、尿钠水平均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均P<0.05),乙组血肌酐、尿白蛋白、尿钠水平与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尿肌酐水平、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低糖型晕厥、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均P<0.05),但乙组患者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低糖型晕厥、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并发症发生率与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BMI增大,饮食控制、一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呈下降趋势,而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MI越高,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且对治疗方案的要求也就越高,故而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进行体重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优劣。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随机选取其中分别采用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各40例。疗程为12周,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FPG、PBG、HbA1c及BMI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且瑞格列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综合治疗比较,瑞格列奈组明显优于格列齐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比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10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O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均形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骨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跌倒和骨折。结论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OP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跌倒和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血脂、颈动脉彩超以及心脏彩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58例为A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6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彩超及心脏彩超的差异。结果 B组TG、TC、LDL-C高于A组(P〈0.05);B组的颈动脉彩超及心脏彩超的异常率明显高于A组(P〈0.01)。颈动脉彩超异常与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C、TG、LDL-C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889、3.027、1.453、2.525,P〈0.05),心脏彩超异常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C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611、1.827,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除了控制血糖及血压外,维持血脂达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超声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经过检查发现,40例患者甲状腺超声异常,并对其进行甲状腺超声结构特点分析,取所有患者的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常规生化法检测血生化指标,还需采用高压液相法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最后和甲状腺超声异常者做对比。结果超声异常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异常患者多表现出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以及甲亢;而且甲状腺超声异常组患者出现腺瘤的几率明显大于其他超声异常患者。结论 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超声异常,出现腺瘤的几率较大,超声异常者易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00例T2DM患者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84例(84.0%)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以ST-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较常见。结论心电图主要体现T2DM患者缺血样病变和各种心律失常,故需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对于观察T2DM患者病情变化、制订治疗方案、有效控制病情及治疗T2DM合并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舒霖30R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于2010年1月~2013年10月应用甘舒霖30R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我院应用诺和灵30R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 BG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舒霖30R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江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  相似文献   

20.
解偶联蛋白(UCP)属于线粒体载体蛋白超家族成员,UCP1的生理学功能是调节适应性产热导致的质子渗漏.后来又陆续发现了许多UCP1的同源物,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是UCP2和UCP3.UCP2在1997年被克隆,近来有研究表明,UCP2在2型糖尿病等疾病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组从UCP家族的概述及UCP2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两方面进行综述.认为UCP2可以负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它通过调节细胞内线粒体的质子渗漏,从而降低细胞内ATP合成,使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是一个重要的β细胞调节分子,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