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焱平  刘凯 《中国市场》2013,(37):118-119
随着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低碳经济理念不断加强与深入。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比较严重,伴随着银行业进入壁垒的降低和外资银行的强势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大,导致银行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碳金融业务的开展为提高银行业的竞争能力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SWOT方法对我国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下进一步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碳金融"已遍地开花。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且积极性不高。所以,明确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制定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碳金融的迅速发展,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然而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通过总结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可行性,指出目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因素,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战略上重视碳金融业务发展。通过建立跨国金融战略联盟,设立专门的碳金融业务机构,培养高素质碳金融业务团队,加大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碳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2015,(26)
碳金融,是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是与碳产品相关的金融活动。产品类型有CDM项目、碳基金、碳理财等。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通过CDM项目发展碳金融,不断拓宽、深化,并同时履行其社会义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金融活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可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并使其收入结构优化,培养商业银行良好的社会信誉。开展碳金融业务应健全碳金融交易法律法规,完善政策制度建设,制定操作性强的碳金融实施细则;培养碳金融业务方面的人才;加大银行对低碳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碳交易中间业务创新能力;加强碳金融风险识别与防范。  相似文献   

6.
7.
隋巧 《商业科技》2014,(6):126-127
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碳金融”已遍地开花。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且积极性不高。所以,明确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制定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碳金融对于促进我国低碳型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基于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机制,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提供融资,信用担保和增级,提供中介服务,开发碳基金理财产品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时,应密切关注国际碳金融市场;应与各种金融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健全碳金融机构设置,加快碳金融人才培养;防范碳金融业务的经营风险,实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9.
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提高三农、小微企业及偏远地区的金融可获得性,能促进金融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而普惠金融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的参与。因此,通过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自身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客户定位、组织结构、国家政策、手机利用方面提出建议,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的承载与推动。商业银行作为开展碳金融业务的主体,在碳金融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稳步增长,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逐步开展,碳金融产品和业务不断创新。同时,在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中存在缺乏政府扶持政策,专业复合型人才匮乏,碳金融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碳金融服务和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提出了健全碳金融激励机制和制定扶持政策,组织专门机构和专业团队,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大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瑾  耿喆 《江苏商论》2011,(11):150-152
"碳金融"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全新的金融概念。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必然要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本文通过SWOT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一方面为我国发展碳金融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为发展碳金融提供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屈晓静  徐娜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158-160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人们对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研究,随着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作为市场投资者之一的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在对低碳经济和碳金融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国外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状况,通过对比我国的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一新领域发展中的不足,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介入碳金融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主流商业银行早已深入到碳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低碳经济的兴起和碳交易市场的飞速发展为碳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筹备介入碳交易市场,但国内碳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碳金融主动权缺失,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经营带来了风险。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在涉足碳金融业务时有必要做好应对风险的相关控制措施和准备。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使得低碳经济成为热门话题,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金融体系是必然之路和战略选择。分析我国目前碳排放交易已经开始起步,绿色信贷正蓬勃发展,已开始打造低碳银行的现状下,揭示出当前我国在发展碳金融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如调整信贷结构的难度大,银行内部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的环境风险管理,CDM的发展较为被动,相关碳金融业务的发展较为落后,并提出了加快碳金融发展就应提高对碳金融的认识,强化政策支持,加强银行内部的环境风险业务管理,培育中介市场,开展金融创新,加强低碳银行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苹  邓一枫 《商业时代》2012,(33):70-71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全球碳金融市场已经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碳金融交易也日益活跃。作为金融活动的主体,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活动,对于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找出了其面临的困难,并对如何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7年7月全国碳市场有望启动,碳金融市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再一次成为视野聚焦。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碳排放国,碳交易市场会是中国的巨大商机。但对于我国来说,碳金融领域起步晚发展慢,商业银行参与度低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将基于SWOT模型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市场,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嫒媛 《消费导刊》2011,(12):61-61,63
碳金融作为金融体系创新的载体,需要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创新存在的几点瓶颈,从构建碳信用交易平台,增强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及交易中介的作用和努力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商业金融作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也在不断开拓相应的绿色金融业务。绿色金融业务在国外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业务发展模式也比较成熟,然而在我国却属于刚起步阶段。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绿色金融的覆盖范围依然不是很广;第二,绿色金融的组织结构有待调整;第三,绿色金融的风险管控能力不强;第四,绿色金融发展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金融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冯少卿 《中国商论》2023,(1):99-101
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日趋增加,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各国对于碳排放及低碳经济的关注度不断加强,中国于2020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商业银行作为中国主要的金融市场,对于绿色业务的转型非常必要,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碳化金融业务不仅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还能够推动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本文以碳金融的内涵为出发点,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作为关注点,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展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中国商业银行推动经济社会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实体经济链式化趋势日渐明显。我国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甚至将此作为战略发展目标。本文在定义供应链金融概念、探讨发展供应链金融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