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4例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良肢位摆放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ADL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应用水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水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测定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测评,MAS)分级与肢体活动(简化Fugl-Meyer评分表,FMA)评分情况,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AS分级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MAS分级与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采取水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肌张力与肢体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采用Brunstromv6期评定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硫酸镁及乙哌立松结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常规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患者静滴硫酸镁及口服乙哌立松,而对照组应用安慰剂进行治疗,进行临床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的肌张力情况、运动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及乙哌立松结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在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临床使用效果。方法确定健侧上肢无法置管,患侧上肢无肿胀,术中只结扎腋静脉的分支,对腋静脉没有影响的25例患者,实施患侧上肢PICC置管,置管后做好肢体及导管护理。结果 25例患侧置管患者,14例在贵要静脉置管,11例肘正中静脉置管,胸片显示:管尖端均进入上腔静脉中下端,留置时间为126~168d,6~8疗程。贵要静脉发生穿刺口感染1例,肘正中静脉发生静脉炎4例,经处理后症状改善,全部顺利完成化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顺利拔管。结论正确评价患侧上肢血管,严格规范置管和导管维护,重视对患者宣教,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可行PICC置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所得到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50例,其中2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康复治疗,其余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并结合康复治疗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出现明显差异,P<0.05,意义明确。结论对于脑卒中的患者而言,在常规恢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4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神经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康复组在常规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对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均出现较为明显的进步;但康复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个体化、系统化的原则,及时对急性脑卒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各种功能,使之能够尽快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针灸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疗效、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行穴位敷贴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较佳,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患者渡过危险的急性期后,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言语障碍等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造成患者及家庭的诸多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恰当的康复医疗护理.是减少脑梗塞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关键。急性脑梗塞发生后,缺血病灶中心,血流灌注缺如的中心区,在短时间完全坏死,出现不可逆的改变药物治疗仅能挽救坏死灶周围的功能受损的缺血组织通过降低脑水肿控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侧肢循环等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部分神经细胞功能,故药物治疗的作用是有限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肢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注重脑梗塞患者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抓住早期最佳治疗时机,采取中医有效措施,力求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6月在我科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的4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达97.8%(391/400),输液皮下肿胀及拔针后出(瘀)血为3.8%(15/400),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全过程满意率达100.0%。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并避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输液安全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门诊输液室病种复杂,工作量大,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更大。本文通过分析造成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各种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便于提高输液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肩手综合征(Should 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我国约为12%~70%[1]。临床表现为病侧手浮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功能受限,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笔者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90例,通过作业疗法配合电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及对策。方法对我部自2010年4月~2012年4月发生的500例静脉输液反应患者,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输液过程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很关键的,50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均转危为安,所有患者均表示满意。结论在静脉输液时对患者开展并实施正确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对疾病治疗、保证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诊输液护理中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实施输液强化护理管理,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急诊输液护理强化管理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对急诊输液护理加强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大幅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危险因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针对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改善服务流程,做好心理护理。正确选择血管及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责任心,多巡视,严防差错。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用真心、爱心和过硬的护理技术,使患者在良好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做好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风险防范,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不良患者留置针穿刺输液静脉血管充盈度、穿刺成功率及输液渗漏与堵管的影响.方法 将300 例静脉血管塌陷、充盈度差住院患者留置针静脉输液,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50 例、对照组150 例.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联合热敷法.结果 实验组静脉血管充盈度、穿刺成功率及输液渗漏与堵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不良患者留置针穿刺输液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减少输液渗漏与堵管等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充盈不良患者留置针穿刺输液其静脉穿刺成功率及静脉炎影响的效果.方法 将600 例静脉血管充盈不良住院患者留置针静脉输液采用单、双止血带结扎法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0 例,对照组300 例.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结果 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结论 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不良患者穿刺输液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脑病患者产生偏瘫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已经偏瘫的身体的康复护理工作。我院对128例偏瘫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进行试验,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计划,并与其进行比较,得出康复训练的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肾病综合征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防治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老年肾病综合征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全部患者均采取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治措施,观察和分析防治效果。结果 6例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其中1例心力衰竭患者,3例心律失常患者,2例冠心病患者;4例患者并发脑血管损害,其中1例患者癫痫发作,1例患者单肢减弱活动障碍,2例患者肢体偏瘫;2例患者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对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于发病早期即采取有效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治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葡萄糖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生理盐水注射液贯序给药可能存在的配伍禁忌。方法选择近期因冠心病心房纤颤于本院就诊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及心肌营养药物治疗。同时,贯序给予盐酸胺碘酮葡萄糖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生理盐水注射液,发现输液器滴管有透明油性液体,并进行验证确证。结果立即换输液器并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配置后静滴,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并观察其病情改变。静滴15min后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滴注磷酸肌酸钠至完成输液。结论盐酸胺碘酮葡萄糖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生理盐水注射液贯序给药可能发生配伍禁忌,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也可于两药物输注间隔输入适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过度,同时加强输液过程中对患者的监测,预防配伍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