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2016,(14)
生态法益作为一种新的法益,亟需刑法对其加以保护,通过完善刑事立法,优化刑事法律机制,以及加强司法保护来保护脆弱的生态法益。  相似文献   

2.
《商》2015,(5)
在学习外国刑法的过程中,笔者曾有疑惑,在刑法的概念与机能部分我们说刑法有法益保护机能、自由保障机能和行为规制机能,在刑法的基本原则部分,我们又说,刑法有罪刑法定原则、法益保护原则以及责任主义原则,那么这重复出现但又位置不同的法益保护是否含义相同,如若不同,它们分别指什么,如若相同,刑法缘何将法益保护既作为刑法机能,又作为刑法基本原则,岂不是重复矛盾吗?笔者经过学习,对此一点自己的感悟,下面就就此谈一下。  相似文献   

3.
于瑞 《商》2014,(17):150-150
本文主要讲述了法益保护前置化在刑法实施中的具体体现,探讨了法益保护前置化的适用性和提出了几种规范法益前置化的措施,文中还涉及了法益保护的内容概述。旨在推动法益保护前置化的科学实施和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贾晓彬 《商》2012,(11):109-109
家庭伦理的价值实现在刑法中是以家庭法益作为理论的基础,是以认可公共权力的适度的介入为思想基础。家庭法益是以婚姻家庭制度为保障的生活权益,是以婚姻家庭制度本身为基础的法益保障。目前,在我国的刑法中,对家庭伦理价值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其他国家重视程度高,主要表现为对侵害家庭法益的犯罪行为的执法不严,对婚姻家庭的保护不公以及忽视人性要求,总体来看,刑法对家庭的适用是缺乏家庭的感性认识,但其总体思路应当以家庭伦理价值为主要核心,适当遵循伦理道德的保护原则执行。  相似文献   

5.
对被害人可承诺法益的范围这一理论争议颇大的问题进行了粗略探讨。被害人承诺放弃的法益是个人专属法益,根据法益内容的不同,个人承诺放弃的法益主要有人身法益和财产法益。为此,重点论述了人身法益中的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性法益,并对中国被害人承诺立法提出大致的立法方向建议,有限制的允许生命法益之承诺,允许身体健康法益之承诺,对成年人性法益承诺范围放宽,对除此之外的其余个人专属法益原则上允许自由承诺。  相似文献   

6.
《商》2015,(42):231-232
自嫖宿幼女罪诞生以来,关于该罪存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站在法益保护的视角,有两种观点,即个人法益优先和双重法益并重。由于双重法益并重说具有缺陷,如违背立法目的,与刑法体现不协调,污名化幼女,因此该学说不宜采用。该罪保护的法益应该幼女的身心健康和性自主权为主,社会性秩序为辅。将该罪回归到奸淫幼女型强奸罪既能克服法律的缺陷,也不至于产生空白,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邓中文 《商业研究》2011,(3):161-164
商业贿赂犯罪不是刑法中的概念,不具有统一的犯罪客体。通过对商业贿赂犯罪所涉罪名的犯罪客体进行综合归纳,从法益侵害的角度去探讨商业贿赂犯罪的本质属性,既符合刑法理论又切实可行。从商业贿赂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来看,涉及到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职务行为的不可交换性以及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等。商业贿赂物属于行为对象而不是犯罪对象,不能充分反映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在商业贿赂犯罪所侵犯的诸法益中,只有市场经济秩序才是所有商业贿赂犯罪共同侵犯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吴宇 《商》2013,(12):199-199,198
刑法的任务是保护法益。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一样是一种私力救济。本文试图从刑罚权的法益保护视角来探析自救行为的正当性以及在司法实务中的具体适用。以求自救行为能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得到正当性的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9.
穆丽霞  李小龙 《消费导刊》2013,(11):186-187
环境资源问题是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面对愈演愈烈的环境资源危机,仅仅使用民事手段和行政手段不足以真正解决问题,世界各国普遍开始重视使用刑法手段对环境资源问题进行调控。我国环境资源刑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主要表现在立法理念保守、忽视刑法预防功能、保护范围狭窄以及刑罚设置不合理等方面。我们应确立人与环境和谐共赢理念及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共存理念,注重刑法预防功能,扩大环境资源保护范围,完善刑罚设置。  相似文献   

10.
首先界定了法益的概念,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法益作为犯罪客体的内涵更为科学的论点进行了论证,最后对犯罪客体的精神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首先界定了法益的概念,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法益作为犯罪客体的内涵更为科学的论点进行了论证,最后对犯罪客体的精神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刑法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以法治社会需要的刑法价值取向为标准,对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刑法价值取向的违法性实质理论。大陆法系刑法学在违法性本质问题上存在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之争,行为无价值论强调行为的反伦理性,结果无价值论关注行为结果对法益的损害,法治国家在刑法价值取向上强调刑法的保障功能。应该坚持结果无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赵鑫 《商》2013,(3):182-182
关于假义务人是否构成拒执罪,理论界存在有罪论和无罪论的争论,对于这一问题争论归根结底是刑法保护法益的分歧,笔者赞同无罪论。因此,在无罪论的基础上,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协调法益与平衡兼顾的建议,主要包括对侦查模式进行改革,;调整证据责任分配制度;提高无罪推定原则的地位;保安处分制度的引入。以期做到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和司法权威不再受到质疑和挑战,裁判更能让人遵守和信服,法律信仰根植于心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益)经济理论的分析,提出绿色会计正是在“三益”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通过比较传统会计与绿色会计的差异,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同时对绿色会计的原则和具体实行的措施做了相应的概述。本文为绿色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为原则。使用未经检验的特种设备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保持安全的生产环境,防止出现安全隐患”法益,造成了“客观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后果,不应适用首违不罚规则。  相似文献   

16.
李宜利 《商》2013,(7):193-195
近现代的信托与中世纪的用益区别又联系,探讨近现代信托制度绕不开1536年《用益法》的三项例外(受托人没有自由保有权的用益、积极用益以及双层用益)。自《用益法》后,大部分的用益被执行,未被执行的三项例外最终发展为"信托"。从这三项例外向"信托"的转变可以窥探近现代信托制度的确立,其中两个重要的时刻,一是1536年《用益法》的颁布,为信托的发展提供机遇;二是1635年萨班奇诉达斯顿案结论的确立,开始了近现代信托制的独立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益贫式增长是对穷人有利的经济增长,它关注经济增长、不平等和贫困三者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益贫式增长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主要从益贫式增长的定义、思想及理论基础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国家诉权是刑事诉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诉权以刑法法益理论为基础,具有当事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双重性质。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引入国家诉权理论,能够明确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对抗制中的基本定位,为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9.
吕倩倩 《致富时代》2011,(10):173-173
现实社会中,利益是多元的,除了权利以外,法益亦应是法律保护对象之一。民事法益是于权利之外存在的,法律主体享有的间接受法律保护的利益。随着社会利益的发展和法律保护不足的现实冲突,法益保护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作为私法之重要部分,应以权利为本位,张扬个人自治.为此传统物权立法思想以所有权为中心,以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为两翼.此种立法思想虽经社会化、观念化等各种思潮冲击,仍未改变.文章认为在中国基于理论、体制、现实等种种原因,物权的私法本色只能透过用益物权具体制度中隐含的价值取向委婉地表达,谓之于用益物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