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投倒戈     
今日资本6年获利不到一倍。 困扰真功夫多年的股东僵局似乎有破局的希望。 1月5日,真功夫公司召开了停顿将近两年的董事会会议。当天表决的六项议案,均以3:1票数通过,显示创始人之一的潘宇海对公司的掌控力进一步加强。而在之前的董事局会议上,另一位创始人蔡达标一方往往以3:2占优。  相似文献   

2.
胡晓玲 《中国市场》2009,(42):48-49
<正>一家作坊出身的家族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制度晋身时遇到了危机。2009年8月13日以来,真功夫两位创始人内讧,股东潘宇海、潘敏峰等状告董事长蔡达标,并大闹公司的重磅新闻,将真功夫两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升温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3.
法律手段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侵害行为的约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能有效激励与约束控制性股东的行为,对其价值和成长潜力产生了不利影响,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建立以成本———收益函数来控制股东的侵害行为并不是任意的,其必须将控制性股东实际侵害收敛在小股东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将是有效的制约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的侵害行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产生,并重点分析了股东代理问题对公司行为中的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及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东代理问题从两方面影响着公司治理的效率,控股股东代理既存在正面的激励效应,更存在负面的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5.
曾培芳  许诚 《江苏商论》2004,(8):154-156
股权高度分散是当今公司发展的趋势,但即使是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很多的公司中仍然存在着控制性股东。如果公司的控制性股东不安于既得利益,而其他小股东由于种种原因放弃自己的剩余控制权,那么公司就有可能被控制性股东用来谋取私利。本文通过讨论公司经营过程中经营目标的两次偏离、控制性股东的控制权的膨胀、以及小股东利益受侵害等内容,对控制性股东权利滥用的制约和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补偿、激励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申尊焕 《财贸研究》2003,14(5):76-80
公司治理理论表明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但已有理论缺乏对其侵害原因的分析。依据公共选择理论 ,大股东提供的监督服务是一种俱乐部产品 ;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博弈分析表明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为补偿其监督成本 ,且大股东数量越多 ,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越小。为防止大股东侵害行为的发生 ,并提高大股东的监督水平和公司长远利益 ,就应对大股东的监督进行补偿 ,并给予激励。  相似文献   

7.
何宽 《创业家》2009,(9):106-109
如果他们在目标发生分歧之初,就考虑分手方案,何至于造成今天的闹剧?从高盛大厦16层的窗户朝南望去,能看见著名的天河城购物中心,这里是广州市的中心区域,人流熙攘,热闹嘈杂,真功夫餐饮连锁的总部就在这里。自前妻潘敏峰和她的哥哥潘宇海、潘国良8月12日冲撞这里以来,每天公司大门都有4名保安轮流驻守,陌生人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产生,并重点分析了股东代理问题对公司行为中的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及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东代理问题从两方面影响着公司治理的效率,控股股东代理既存在正面的激励效应,更存在负面的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9.
陈伟民 《商业研究》2002,(13):84-86
小股东在公司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极易受到公司控股股东及公司管理层的侵害。目前,我国的小股东保护制度还不完善,不利于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一些在国外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规定,有些制度虽有规定但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适应公司的产权结构,以股东与经营者分离、分立和整合为基础,连接并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安排。公司制度中,股东因向公司出资而享有股权,配置科学、运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股权的行使,充分满足所有股东的利益追求。但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犹如一柄“双刃剑”,在维持公司存续的同时,大股东对中小股东权利的侵害始终无法避免。本文试图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出发,提出加强对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股东衍生诉讼中原告股东资格及诉前要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萍 《商业研究》2003,1(12):3-5
为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必须赋予股东以公司名义提起诉讼的权利,以便追究侵害公司利益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这就是股东衍生诉讼制度。分析研究股东衍生诉讼中原告股东资格及诉前要件,必将有助于我国尽早建立股东衍生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小股东保护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股东公司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极易受到公司控股及公司管理层的侵害。目前,我国的中小股东保护制度还不完善,不利于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一些在国外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及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规定,有些制度虽有规定但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并购的情况呈增加的发展趋势。公司并购从过程实质的层面来看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就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本文从公司并购定义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必然性出发,以中小股东权利受侵害的原因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公司并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建议,对促进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进步与提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水清 《商场现代化》2007,(20):263-264
虚假出资的本质是没有支付相应对价而取得了公司股权。基于虚假出资行为,股东主要承担三个方面的民事责任。股东内部之间是违约与侵权的竞合责任;虚假出资股东对公司承担侵权责任,而按约出资的股东则应区分其主观态度决定其是否承担连带责任;公司债权人在一定条件下有权行使代位权追究股东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控股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普遍性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的一些制度因素为控股股东管理盈余提供了有利契机,并分析了控股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其最终目标是为获取控制权的私人收益,并不是为了提高公司的价值,该行为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最后提出遏制控股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是一种以公司控制权移转为目的的对目标上市公司股份的大规模公开购买行为,极易给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带来侵害。各国都将保护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作为上市公司收购立法的重要内容。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保护问题作出探讨,并提出完善我国《证券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控股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从而对控股股东的侵占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措施,以促使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监管和治理,从而有效维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李寿双 《商界》2006,(10):52-54
民企公众化、股权分散化是大势所趋。但随着股东的增加,特别是小股东的增多,就会出现股东的权利意识表面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复杂化的情况。如果不能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很容易导致公司管理的“无政府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股东表决权作为股东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它是股东干预公司经营决策及平衡公司各方利益的有效手段。股东表决权诉讼则是因公司剥夺或限制某一股东或某一类股东表决权,或对其它股东表决权行使的效力争议而提起的诉讼。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股东表决权诉讼对于保障股东表决权实现,维护公司利益平衡,促进公司治理提供了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有限责任公司是公司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实践中有限责任公司的小股东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只有切实保护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权益,才能充分调动小股东的积极性,从而使公司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