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考虑消费倾斜因素,对我国的经常账户动态路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可以分为消费倾斜部分和消费平滑部分;相对于国际资本市场跨期价格,我国居民更加偏好未来消费;消费平滑部分则准确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特征。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很大程度上是居民基于对未来消费的偏好和对净收入变动的预期而选取最优消费路径的理性结果,并非长期失衡的表征。相应地,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应从外部均衡转向鼓励居民消费、优化收入分配,以实现居民福利的改善。与此同时,经常账户顺差扩大的趋势也将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失衡的问题不仅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倾斜消费视角的跨期最优消费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最优的消费,并将得到的最优消费分解成为受收入变量影响的平滑性消费和受倾斜性因素影响的倾斜性消费,并相应地将实际经常项目也分解成平滑性经常项目和倾斜性经常项目,再实证分析分析消费倾斜动机对中国经常项目的影响。实证检验得出消费倾斜系数为1.1882大于1,这说明中国居民的倾斜消费动机偏好未来消费,同时也得出中国居民倾斜消费动机偏好未来消费使得倾斜性经常项目顺差,对中国实际经常项目造成了顺差压力。基于这点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红忠  秦泰 《金融研究》2015,423(9):34-49
本文采用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Intertemporal Approach),分析实际汇率等相对价格变动对居民最优消费路径的期内替代和跨期替代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并对这种潜在影响的方向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创新的方法构造我国季度宏观数据,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增强了实证分析的稳健性和针对性。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跨期替代弹性约为0.16,包含相对价格因素的跨期均衡模型对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具有相当程度的解释能力;预期收入变动和实际汇率等相对价格因素对最优消费路径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实际汇率变动带来的期内替代效应——是导致2005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幅度之间同向波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国经济外部均衡的集中体现,经常项目反映了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对经常项目的解释也就是对储蓄投资差额的解释。由于储蓄本质上是居民跨期选择的结果,故根据跨期选择理论研究储蓄动机是理解经常项目的重要环节。笔者基于消费者跨期最优分析,建立了包含预防性储蓄变量的经常项目现值模型。模型将经常项目形成分解为预防性储蓄、平滑消费、倾斜消费和新息四个来源。来自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尽管预防性储蓄对经常项目的贡献在不同的风险规避量下和不同的年度会有较大差别,但在5%的利率假设下,这一指标基本集中在30%~50%,这表明预防性储蓄是中国经常项目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原因,从储蓄形成的视角为未来涉及经常项目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美两国跨期贸易模型的分析与检验结果说明,美国是偏好现在消费的国家,中国是偏好未来消费的国家。中国与美国存在互利的跨期交易,中国出口现在产品交换未来产品是推迟消费模式,美国出口未来产品交换现在产品是提前消费模式。仍然蔓延未散的美国经济危机,自然会对中美跨期消费模式的持续性产生冲击。中国要减少美国经济危机的冲击,应从调整跨期消费偏好入手,重点做好有利于提升当前消费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本流动性作为衡量一国货币政策效果和资本进出壁垒的重要指标,受到各国学者和央行的广泛关注。基于跨期消费平滑理论的跨期经常项目模型对于测度一国国际资本流动性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将汇率因素引入该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资本流动性总体偏低但近年来改善明显,阻碍资本自由进出的壁垒已经大大减小,资本项目账户的开放步伐正在加快;对理论经常项目序列的构建与比较表明,汇率是度量国际资本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促进GDP增长,消费的贡献应最大,基于此本文从构造跨期选择模型中得出影响我国居民跨期消费决策的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消费者主观偏好率、收入、利率,并从这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居民消费及其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应用我国1985~201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和跨期平滑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是不完全的。无论是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还是从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收入组家庭来考察,城镇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系数γ均介于0~1之间。此外,城镇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程度很低,消费风险分担机制很不完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各个地区内部和不同收入组内部的风险分担系数要高于全国总体的风险分担系数,这说明我国城镇家庭在进行消费风险分担时具有显著的“本地偏好”和“阶层效应”。  相似文献   

9.
哈继铭 《中国金融》2007,(22):22-24
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全球经济失衡现象仍在持续,当前表现为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和亚洲(尤其是日本和中国)与石油输出国的顺差。顺差国大部分经常账户顺差以增持外汇储备的形式流入美国,压低美国长期利率,刺激其消费增长,经常账户赤字和资本账户盈余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万户"调研数据对我国28个省农户的跨期消费偏好、风险偏好和社交密度偏好等三个行为经济学特征与借款行为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远期消费偏好对农户家庭内源融资供需平衡起到调节作用并显著影响着借款需求发生概率;2.高社交密度和基于节俭品质的远期消费偏好在农村社会可以充当一定的信用资本从而提高农户家庭借款的可得性;3.风险偏好对农户借款需求和可得情况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居民部门债务增长的宏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居民储蓄率下行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居民部门债务的快速积累以及不平衡的债务分布,给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与金融资源可获得性的提升,居民债务作为消费平滑的工具之一,满足了越来越多居民的大额资产购置与跨期消费需求,有效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转型。然而,居民部门债务的快速积累也给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带来了隐忧。大量国际经验表明,居民债务的快速且过度累积会放大宏观经济的脆弱性,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一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反映了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经济政策和外汇管理体制不断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国家外汇管理局1982年以来的数据表明,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82~1993年的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与逆差互现阶段,1994~2013年的持续双顺差阶段与2014~2016年的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阶段。笔者结合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经常项目跨期理论,运用一般分析和项目分析方法,对这三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和一些特例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的联系密切,受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居民消费的跨期选择行为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在对居民跨期消费选择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广泛运用于跨期优化选择问题研究的拉姆齐模型进行基于消费选择的推导,并根据结论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过去通常认为,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积累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即同时出现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其中经常账户顺差主要由货物贸易顺差所引致。仔细检查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数据,人们可以发现,中国金融账户平衡有着显著的波动性;贸易顺差对经常账户顺差的贡献度呈现下降趋势;经常账户顺差中来自投资收益的比重在上升。进一步推论,投资收益逐渐成为经常账户顺差的一个重要来源,而经常账户顺差是官方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由于投资收益顺差直接来自于中国国际投资净头寸,其中官方外汇储备是最重要之构成,所以,外汇储备积累所产生的收益也成为自身不断增长的一个新来源。  相似文献   

15.
王宇 《金融博览》2006,(8):22-23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2000年为4160亿美元,2005年达到8065亿美元;二是亚洲经济体经常账户大量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2000年的经常账户顺差为2057亿美元,2005年达到3557亿美元。失衡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主要靠消费拉动,近年来这一倾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验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和政府边际支出倾向与经常账户的关系,得到消费和投资是经常账户差额的解释变量,而边际吸收倾向出现"拐点"主要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下降。通过观察边际吸收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时序变化,认为中国特有的储蓄偏好、体制改革导致不确定性增加等观点均无法解释中国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边际消费水平下降的长期和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未来十年,中国可能会面临小幅经常账户顺差(相对于GDP的比率)与嬗变的资本金融账户余额(既可能顺差也可能逆差)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8.
债券市场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股票市场。因此,为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居民消费的提振作用,应积极扩大债券市场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居民在满足当前生活需要外还有超额收入,于是面临继续提高当前的消费还是将超额收入进行储蓄、转移到未来进行消费的选择,这就是居民的跨期消费选择问题。金融市场作为消费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结构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步入新世纪后,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借贷双方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形成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两大账户的大量盈余.通过观察发现,这种双顺差的局面呈现其自身的特点,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并且,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政策烙印,双顺差的形成和发展持续性的趋势明显,推断2013年后短期内经常账户差额有占国际收支差额大头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已持续多年双顺差,2012年初步呈现国际收支平衡,而2013年再次恢复双顺差。本文探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失衡并不一定是坏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顺差国相对逆差国是具有相对优势的。第一期顺差的扩大对应第二期顺差的减少,逆差国相同。本文将用跨时均衡理论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动态均衡的分析,动态均衡即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