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以来,襄阳县农业银行针对信贷资产质量差、收益低,连续几年亏损的问题,坚持把盘活企业、盘活不良贷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放开思路、多法并举,使信贷资产质量结构大为改观,出现了"三增二降"的可喜局面。截止1994年底,全行正常贷款比上年增长25.3个百分点;生息资产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收息率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比上年下降25.3个百分点,其中催收贷  相似文献   

2.
不良资产剥离后,农业银行信贷结构有了较大改善,资金紧张矛盾得以缓解,但潜在的不良贷款仍占比高,经营环境恶化、经营亏损是当前困扰农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笔就当前基层农业银行经营亏损的成因及对策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专项业务不良贷款在农业银行基层行(县市支行)整个贷款中块头大、占比高,这一块庞大的资产能否活化,不仅直接影响不良贷款占比和绝对额双降目标的实现,在清收盘活、净压、效益三个方面对基层行产生极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基层行业务经营与发展和任务的完成,关系到基层行员工的切身利益,从而将成为农行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拖累,因此,突破性地清收盘活专项业务的不良贷款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我们试从专项业务不良贷款状况及难点分析,进而寻求清收盘活的有效途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行的资产占用形态及构成比例不尽合理,非生息资产占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全行的经营效益。为此,确定合理的非生息资产占用比例,压缩不能产生效益的非生息资产,已成为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农行非生息资产不合理...  相似文献   

5.
信贷资产质量低下是制约农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最大瓶颈。农行基层分理处作为提高资产质量,优化信贷结构的前沿阵地,如何正确、积极地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实施信贷结构调整是事关农行业务经营大局的战略问题。最近,我们根据行领导安排,对同是一九八四年信贷失控"重灾区"的浠水县农行巴河分理处、蕲春县农行蕲州分理处14年来的常规信贷业务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非生息资产的管理是农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业经营核算水平和经营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非生息资产的管理工作,笔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资产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而资产的用形态及构成比例,则反映出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近年来,农行的资产占用形态及构成比例不尽人意,非生息资产占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全行的经营效益。为此,确保合理的非生息资产占用比例,压缩不合理非生息资产占用,已成为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非生息资产管理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资产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源泉。非生息资产是指在银行经营活动中不能直接取得利息收入的资产,它包括:现金及贵金属、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应收  相似文献   

8.
清收盘活不良资产是农行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任务。今年以来,红安县农行把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工作作为全行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调整清收盘活工作思路,寻求新的盘活途径,紧紧抓住娃哈哈集团红安分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利时机,巧做资产重组文章,将积欠农行大额不良贷款客户的闲置资产和农行已收回的抵贷地产优化配置到娃哈哈集团红安分公司的二期工程,盘活不良贷款516.2万元,压缩不合理非生息资产占用80万元。  相似文献   

9.
面对经济增速换挡、利率市场化铺开、互联网金融崛起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变化,商业银行资产增速整体稳中趋缓,净利润增幅有所下降。因此,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提高生息资产盈利能力,是经营转型的关键。在抓好生息资产管理的同时,加强非生息资产管理,合理确定规模,压缩不合理占用,挖掘非生息资产经营效益,是"向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非生息资产的属性出发,结合相关成本管理理论,提出非生息资产成本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作为经济活动的结果,既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又受制于经济行为。农业银行近两年连续出现大面积亏损,而与亏损局面并存的是存款继续增长、资产规模扩大。按理,负债与资产的相应增长必然会扩大农业银行经营成果,然而,事实却与此形成了强烈反差。许多同志认为农业银行政策性业务量过大是造成亏损局面的主要因素,其结论是政策性亏损。笔者认为:政策性业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利差水准,但政策性业务本身仍然有微利,并不直接导致农业银行亏损。同时,政策性业务也并非农业银行一家独有,其它专业银行在承担政策性业务的基础上并未出现效益滑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全省各级农行把盘活贷款存量,提高贷款资产质量作为农业银行力求生存求发展,加快转轨的大事来抓,紧紧抓住当前企业改革转制的机遇,积极配合地方采取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租赁、转移承贷主体,以新增量注入启动、拍卖等多种办法盘活企业,盘活不良贷款,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前几年盘活的经验教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采取正确的组织形式,对盘活成效至关重要。当前,农业银行盘活的重点是供销社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由于行业的管理体制和资财所有范围的不同,因而在盘活的组织形式上也应有不同,从全省农行各地成功的经验证明,对供销社贷款盘活,以系统组织形式盘活效果显著;对乡镇企业和农业贷款的盘活以区域组织形式效果显著。本文侧重对区域性组织盘活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存量谈谈见解,供基层行盘活工作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农业银行向商业化经营管理转轨的第一年,基层支行首先应向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转轨,工作重点应放在调整负债结构,大力组织成本低、稳定性强的存款,不断降低不良资产占用比例,盘活不良贷款等方面。一、以“清分”工作为基础,健全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机制清理信贷资产...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改革继续深入和国有银行商业化运行的同时,村级贷款大面积板结,严重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和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大力盘活村级不良贷款,既是农村集体和农业银行双方利益的共同要求,更是基层农行一项刻不容缓、亟待完成的信贷任务。为此,笔者试就武穴市农行村级不良贷款的现状、成因及盘活对策作出粗浅的探析,以期抛砖引玉。一、农业银行村级信贷资产现状总体上看,村级贷款大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按指标分配发放的信用贷款,普遍具有期限长、风险大、利息回  相似文献   

14.
农业银行县市基层行 ,是农业银行一线业务经营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监督者。在总行法人的转授权下 ,拥有一定的业务经营权、人事调配权、工资分配权 ,肩负着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存贷款、收贷收息、拓展中间业务、盘活不良资产、稽核监察、安全保卫、财务利润计划等一系列任务。县市支行业务总体经营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总行经营的成败。县市支行业务经营是否具有活力 ,是农业银行走出经营困境的基础和关键。当前 ,面对我国加入WTO对农业银行的挑战 ,以及同业的激烈竞争 ,农业银行要生存 ,要发展 ,搞活县市支行的业务经营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5.
农业银行基层行的信贷资产保全,是农业银行业务经营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这里就农业银行基层行信贷资产保全的难点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政策性业务分离以后,乡镇企业贷款在农业银行贷款中的比例陡然增加,乡镇企业在农业银行经营中的地位愈加显得重要。而目前乡镇企业经营不活,效益低下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如何找准乡镇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原因,研究盘活对策,以达到活企业、活资金的目的.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对谷城县冷集镇企业状况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17.
适度控贷是当前农业银行缓解超负荷经营矛盾的重要举措。要实现控贷目标,全行上下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盘活贷款存量,优化信贷增量,实实在在提高资产质量。本文拟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策略取向作些探讨。一、盘活存量贷款策略有资料显示,农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普遍不高,贷款"小、散、差"问题较为严重,有的行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8.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是基层农业银行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是农业银行的"生命工程"。就目前情形,清收盘活的难度愈来愈大。原因何在?结合兴仁农行清收工作实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信贷资产是农业银行占绝对优势比重的主要资产,信贷业务始终是农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信贷资产的质量优劣和收益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农业银行的兴衰成败与生死存亡。目前不良资产占比过高正是制约着农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保障金融安全的主要瓶颈。农业银行资产质量低下,而且在局部地区还有进一步恶化之势,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由于专业银行时期职责分工的先天不足和历史沉淀形成的。但究其根源是在于农业银行陈旧的经营理念、低劣的客户结构、过时的营销方式和落后的管理机制。要  相似文献   

20.
信贷资产质量低劣,是困扰一些基层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信贷结构不合理、低效客户占比高,以及缺乏能够带来较高收益的优质客户的潜在市场,致使一些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较低,有的甚至亏损。如何加快提升资产质量的步伐,为基层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是基层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改革商业银行运营机制,建立经营与管理风险理念;全方位推进信贷营销,发展优质高效信贷资产;清收"熔化"不良资产,盘活信贷资产存量等几个方面对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化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