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势必会对经济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考虑到经济波动源的不唯一性,本文构建一个三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着重研究能源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探讨冲击的传导机制。外生冲击的传导机制由模型的消费跨期替代、劳动力与消费替代、利率政策规则等决定,但各种冲击的具体传导路径存在着差异。模拟结果显示,各种冲击来源中能源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若使用国际能源价格进行冲击实验,则我国的经济波动进一步放大;而利率规则有减弱经济波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岑磊  谷慎 《财政研究》2016,(4):26-38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建议,以实现两政策协调配合,发挥政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宏观经济理论出发,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探讨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关系。建模中,金融市场包括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引入摩擦系数反映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模拟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整对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均产生显著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将更能反映货币政策调整对资金供给的影响,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大于银行信贷变动的影响;若信贷额度控制,窗口指导等政策导致贷款难度变大,银行信贷将会向直接融资转移,从而从社会融资规模角度考察资金供给将更全面。因此,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可行的,比银行信贷指标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电子货币背景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及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转型所面临的冲击,本文创新性地将电子货币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检验研究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货币供应量指标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是货币电子化趋势将逐渐凸显利率指标在应对电子货币冲击时的优势。基于此,本文提出电子货币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比较减税、增加财政支出和宽松货币不同政策方案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效果更加明显;在财政政策中,减税政策的效果优于增加财政支出,增值税减税政策最能促进产出的增长,其次是增加民生性支出的财政政策。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应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并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精准提效,货币政策稳健精准有力。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出现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的“三低”现象的背景下,有效利率下界约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一个包含金融中介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引入有效利率下界(ELB)约束,对发达经济体在低利率环境中常用的三种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了建模,并在外生需求冲击的背景下评价了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前瞻性利率指引和扭转操作能够有效绕开有效利率下界的束缚,实现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挤兑风险,但并不适合作为常备工具频繁使用。福利分析结果印证了上述政策特征,同时发现,对政策工具及其组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央行对稳定产出及控制金融风险两个目标的权衡,对金融风险因素的忽视虽然带来更低的产出和通胀波动,但会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累积。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珍惜正常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加强对公众的货币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积极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构建基于微观主体行为决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在充分刻画各部门行为基础上通过数据模拟试验,综合分析全国范围内征收房产税的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房产税全面开征在长期内可以有效降低房价,但同时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随着房产税税率的上升,社会总产出、居民消费、房地产商的消费支出、房屋存量、房地产价格和土地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政府房地产相关税收减少,税基萎缩也会加大财政缺口。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开展多情景政策模拟及数值分析,考察了碳减排约束(以碳税为例)对转型风险的影响以及监管应对策略。考察结果显示:放慢征税节奏、政策沟通先行,可增强碳税政策的稳定性,缓解转型风险;金融与实体经济间“循环反馈”式传导路径,可放大碳税转型风险。碳税与监管工具搭配的结果表明:通过对银行棕色、绿色资产实施差别监管,可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显著提高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韧性,有效遏制转型风险放大作用;综合运用银行棕色资产惩罚和绿色资产支持工具,以及明确监管工具的政策目标,均可提升监管成效,防范转型风险。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基础上,应警惕金融体系风险放大器的作用,注重惩罚类和支持类监管工具的综合运用,提升金融体系韧性;同时,确保监管工具聚焦于防范低碳转型风险,避免政策目标泛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碳排放量纳入到家庭的效用函数中,将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到企业的生产函数中,将碳税代价纳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由此构建了家庭和企业两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视角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和碳税冲击下宏观经济效应和碳排放效应。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可以提振消费、扩大投资、增加总产出。征收碳税会阻碍消费,减少资本供给,降低总产出,而碳税对投资和劳动供给的影响具有双向效应,征收碳税能够有效实现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了多国经济的外部失衡,中国正处于资本开放的进程中,应当趋利避害。本文在Obstfeld和Rogoff(1995;1996)基础上引入资本变量,建立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开放经济两国模型,研究包括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在内的金融渠道的风险传染。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外币对本币汇率和外国资产价格的波动都促成了风险的跨国传染,引起两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资本流动性的强弱会改变风险波及两国消费物价指数和资本收益率的强度,却无法影响两国总产出、消费指数和资本投入所受到的金融渠道的风险传染。因此,在深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适当鼓励金融创新,提供合理规避风险的手段,要有序推进资本开放,健全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侯成琪  黄彤彤 《金融研究》2020,483(9):78-96
通过内生引入流动性短缺银行(拆入行)对流动性盈余银行(拆出行)的流动性需求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间市场的DSGE模型,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负向冲击会同时增加拆入行和拆出行对流动性的预防性需求,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形下,拆出行不会很快恢复对拆入行的流动性供给,引起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缺口放大和市场失灵。(2)由于仅依赖银行间市场自发回归稳态的过程太过缓慢,需要央行进行流动性干预。借贷便利类工具可以通过引导贷款市场定价和流动性效应这两个渠道来影响银行融资可得性,进而降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3)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效果边际递减,央行可根据借贷便利操作的收益和成本,制定最佳的反应程度参数。  相似文献   

13.
石峰 《金融论坛》2016,(12):40-48
本文利用两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结论表明:(1)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考虑了人民币汇率波动,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进行调整。(2)政府支出冲击和技术进步冲击不仅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导致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中国PPI通胀主要源自于国内厂商技术水平变化,外国技术水平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CPI通胀的重要因素。(4)中美两国技术进步等实际经济变量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的经济特点,建立了一个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并存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子银行在外部冲击对经济体影响和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对冲击模拟的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正向货币政策冲击的紧缩效果;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风险的累积。  相似文献   

15.
16.
侯成琪  黄彤彤 《金融研究》2015,483(9):78-96
通过内生引入流动性短缺银行(拆入行)对流动性盈余银行(拆出行)的流动性需求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间市场的DSGE模型,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负向冲击会同时增加拆入行和拆出行对流动性的预防性需求,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形下,拆出行不会很快恢复对拆入行的流动性供给,引起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缺口放大和市场失灵。(2)由于仅依赖银行间市场自发回归稳态的过程太过缓慢,需要央行进行流动性干预。借贷便利类工具可以通过引导贷款市场定价和流动性效应这两个渠道来影响银行融资可得性,进而降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3)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效果边际递减,央行可根据借贷便利操作的收益和成本,制定最佳的反应程度参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一个纳入完备摩擦的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预期到和未预期到的减税政策的效果及其差异。结果发现:一是减税会刺激经济增长,但不同减税措施效果有差别,消费税和劳动税减免能够带动消费和就业,但会抑制投资;资本税减免会带动投资,但抑制就业和消费。二是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减税政策效果差异大。预期到的消费税和劳动税减免在政策实施前有紧缩效果,实施后有刺激效果;预期到的资本税减免在政策实施前后均有刺激效果,并且作用要大于未预期到的减税。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当前应综合运用各项减税措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同时应加强预期引导,优化减税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一个包含财税政策、技术进步与消费者偏好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各种举措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财税政策组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用机制优于单一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政策,产业发展后期补贴退坡时应选取合理区间。第二,技术进步优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双侧结构,应作为产业转型着眼点。第三,消费者偏好提升能刺激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税收减免政策,未来可设置更多“非补贴型”政策或健全服务体系以增强消费者偏好提升的可持续性。最后,在“政策—市场”双重驱动的培育模式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较好状态。  相似文献   

19.
采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评估全球不确定性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分析增加货币供给和扩大央行资产规模两类货币政策、以及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两类财政政策应对外部冲击的效果。采用全球不确定性指数和全球流行病不确定性指数作为不确定性冲击的度量指标,并在模型中加入中国流行病不确定性指数作为外生变量。结果显示,全球不确定性对我国总需求造成较大负面冲击,国内货币与财政政策都做出了积极应对,并且扩张型财政政策还起到了降低全球不确定性的有益作用。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渠道、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投资和出口渠道作用于总需求,消费渠道拉动总需求的效果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未来宜将降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作为宏观政策补短板的重点,以带动消费内循环。同时还需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预防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内经济造成二次冲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