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妇女生存权的基础,也是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条件,平等就业权作为妇女的一项基本人权,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经济体制转型,已经对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完善我国保护妇女平等就业权的现行法律制度,加强对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制保障,对于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使得"血汗工厂"问题,随跨国公司对外经济扩张,从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蔓延到发展中国家.面对劳动人权保障的困境,公司社会责任便被提出.从反"血汗工厂"运动到SA8000标准的进程,体现了公司社会责任之劳动人权保障理念普及和机制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3.
妇女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体现,妇女权利是一个国家法制的象征.而实现劳动权是妇女获得经济独立和争取男女平等的前提和基础.妇女社会地位的下降就是从封建社会将妇女排除在社会劳动以外开始的.只要妇女仍被排除在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平等的实现将遥遥无期.我国《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都有关于保障妇女劳动权的条款,但执行力度远远不够.现实中随处可见妇女劳动权益受侵害的事例.因此,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救济等方面对妇女劳动权的实现进行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保险"五险"之一的生育保险,在保障妇女基本权益上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生育保险政策中,部分深层次的矛盾正在凸显……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在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高人口素质、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保证国家人口政策的顺利贯彻实施、为企业公平竞争和妇女平等就  相似文献   

5.
平等受教育权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权,是针对国家教育资源有限情况下所确定的一项权利。其是国际法公认的基本人权内容,也是各国宪法法律保障的基本权利。我国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特别是当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平等现象仍十分突出,种种教育制度的弊端以及歧视性规定已经成为平等受教育权实现的严重障碍,本文通过对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现实状况的梳理,提出逐步实现平等受教育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范玉 《金卡工程》2010,14(1):126-126
人权保障是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把保护人权作为主要条款,既是对当今世界潮流的回应,也是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作为特殊群体,罪犯的人权问题却值得研究,一方面,罪犯与普通公众一样应该有基本权利;但罪犯人权与社会公众人权在由于其特殊地位也应当有区别的。本文拟从保障自由刑罪犯人权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加大监狱干警执法权保障力度等角度出发,通过完善监狱法律法规、改革罪犯行政处罚及刑事奖励制度、实施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等途径,形成监狱人权保障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滕璐  黄雪锋 《金卡工程》2009,13(6):30-31
平等受教育,是国际法、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确认的基本权利。然而由于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大批流动人口子女依然未能享受公正待遇,其平等受教育权的享有大打折扣。宪法是人权保障的宣言书,只有先从宪法保障入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流动人口子女充分享有平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8.
王伟星 《金卡工程》2010,14(3):17-18
劳动权作为人权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以就业权为核心、与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多权利的总和。劳动权的行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前提。保障公民的劳动权是国家的义务。城市散居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各种合法权益经常被侵犯而不能有效地实施,尤其作为基本人权之一的劳动权,更是无法平等实现,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本文拟从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劳动权的概念入手,分析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劳动权不能有效享有的现状与成因,提出比较切实有效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权理论的发展和少数人权利诉求的不断出现,少数人权利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强调人的自由生存、社会和谐的今天,对少数人权利的平等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少数人权利主体的界定和内容为基础,在分析支撑少数人权利平等保护的法理后,探讨了一些加强平等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黄笑君 《金卡工程》2010,14(8):65-66
人权是所有人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农民工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新阶层,理所当然其人权保障也不容忽视。然而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大量侵犯农民工人权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正是基于此进行初步探究造成其现象的各方面原因并提出一些拙见以便更好地为实现和谐社会添砖盖瓦。  相似文献   

11.
瞿伟亮 《金卡工程》2009,13(1):127-127
在伦理道德领域,平等作为一种伦理价值判断和道德要求,它所指向的是一种应然状态,是一种"应该平等"。平等伦理理念现实化问题所面对的是人类现代文明生活,而人类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制度化。制度的平等与否是涉及国家社会生活能否进一步实现平等的基础性条件。因此本文就以此为视角对平等现实化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朝玉 《金卡工程》2010,14(9):17-18
河南赵振海事件又重新把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提到了讨论前沿。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人权入宪以来,关于保障犯罪嫌疑人之人权的呼声日益高涨。虽然如此,当前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受保障情况仍不容乐观:刑讯逼供案件时有出现、超期羁押现象屡禁不止、律师仍无法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充分的法律帮助等问题依然是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障碍。本文就对犯罪嫌疑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从理论及司法实践做理性思考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张利国 《金卡工程》2009,13(8):103-103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和人身安全易受到国家暴力的侵犯,其权利的保障就成为人权保障的重点。在我国"有罪推定"、"重实体,轻程序"等观念仍有残留,侦查权的扩张更加突出,而以检察监督为主的控制方式又有缺陷,致使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应对侦查权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应扩大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以实现辩护权与侦查权的制衡,最终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打击犯罪,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生育的国家,但是自古以来就把生育看成是私事,所有责任和风险均由家庭承担。在农业社会,家庭规模较大,这种个人或家庭风险并没有上升到社会风险。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生育文化开始改变,在追求性别平等的背景下,生育保险制度成为改变妇女社会地位和保障妇女生育权利的基本制度。但无论是1951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其保障对象为“女工人与女职员”,还是目前的生育保险覆盖对象主要是城镇职工,广大的农村妇女都被排除在生育保险的范围之外。事实上,非正规就业的妇女以及各种非公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中的从业女性多数也没有纳入到保险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5.
劳动权作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生存权的一项手段性权利。对劳动权的制度关注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实践层面看,劳动权的实现又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它的实现不但需要具备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配合,同时,还必须有一系列保障手段的跟进。在劳动权保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路径是:权力主动性与社会能动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由于老年妇女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数量之多,老年妇女又受性别和年龄双重歧视,处于弱势的地位,所以老年妇女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她们的养老问题。本文运用马克思妇女观构建了城市女性养老的基本框架。本文通过从女性老人在养老及老年人需求方面所反映出的问题,从中梳理出在解决老年养老问题及老年人需求满足问题上需要扭转的社会偏见及制度偏差,认识老年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需求和被忽视的地位,构建基于性别平等的老年人养老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有利于实现机会平等或起点意义上的公平,它是与当前山西综改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民心工程,也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破解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阶段性矛盾和问题,也有利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的国际保护,规定的最为详细、最为全面的主要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先导,以国际人权宪章(《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为核心的普遍性人权国际保护机制。因此,国际人权两公约在国际人权保障体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国宪政体制下的人权保障机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是很完善。文章通过将我国宪政体制下的人权保障机制同两公约规定的内容相比较,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曲瑶 《金卡工程》2010,14(8):171-171
言论自由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自由、平等思想在宪法领域的切实体现。言论自由作为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与言论自由相邻接的一个问题即是言论自由的界限问题。对言论自由的边界的界定在保障该项权利的顺利实施是十分重要的。鉴于此,本文拟从言论自由的概念、言论自由的界限的来源及其参照坐标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言论自由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一个很鲜明的特点,是对人权保障十分重视。它在充分肯定2004年人权入宪以来"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对未来保障人权又提出了不少新理念和新举措。在报告中使用"权利"一词之多前所未有。其中有些举措,引起了十三亿人民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