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成熟使我们正在进入消费社会时代,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已不仅仅停留在它的物质层面,意义消费日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广告由于赋予商品符号意义而成为文化的载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广告,联系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广告对人们的观念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细致的分析并试图探讨隐藏在广告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叶晖 《理论观察》2004,(5):96-97
我们正处于一个媒体时代,传媒即生活,生活即传媒。大众传媒以积极的姿态不断的生产需求,制造“幸福神话”和充当“生活牧师”,并通过对具体的商品和生活方式消费的诱导以及新的意义空间的开拓使大众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了完美的“消费机器”。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其核心内容是消费至上观念,追求无节制的享乐,时尚潮流,超前消费,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带来的"炫耀性消费"。这些关键词如今也被用在了中国年轻人的身上。当前,我国青年对时尚生活的追求,可谓是日新月异,"追求时尚,展现自我","我的地盘我做主"似乎成为当代青年一致行动性的口号。他们在意自己的外表,喜欢追求流行和时髦的东西,他们是新的商品、新的消费行为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自由地享受生活,消费鸡块,消费可口可乐;也消费广告、消费品牌、消费偶像;更消费虚荣、消费欲望、消费美丽,乃至消费语言与符号,这一现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曾杨  杨雪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87-89
目前,后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消费文化发生了变迁.文章就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的特征、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及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按照现代消费理论的解释,我们正经历一个所谓"消费社会"时代。在"消费社会"里,人们消费商品注重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的这种"符号"带来的"意义"。高校大学生也深受这个时代的消费观念影响,其主要表现就是不够理性地消费。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尤为值得关注。从调查来看,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自卑"、"虚荣"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通过大规模的日常的信息传递、观念传播成为消费社会发展的巨大助推力的同时,也被消费社会所创造的特定场域所改写。电视讲坛类节目《百家讲坛》作为传媒消费文化的一个范本,是媒体成功运用现代传媒消费进行节目运作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进入消费文化的时代,大众传媒在这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导向的角色。该文从大众传媒对国人女性审美意识的引导与影响出发,分析了大众传媒以女性审美的扭曲与对女性,尤其是女性身体的束缚。最后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大众传媒在高喊女性解放口号的掩护下,仍然站在男性的视角来审视女性,将女性审美与女性的身体紧密联系起来,并试图说服女性接受这种取悦男性的、扭曲的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8.
梁盼 《新财经》2012,(7):102-103
作为一种最为普遍的经济活动,“消费”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消费一旦出问题,就走向两个极端,即消费不足和过度消费,社会就会产生问题,甚至造成政权覆灭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周洪军 《魅力中国》2010,(21):49-49
文化消费是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也使现代的社会生活和消费市场变得丰富多彩。商品离不开包装,包装设计要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商品包装的文化设计就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包装文化设计核心与关键是建立、健全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包装设计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如何建立、健全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本文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刘羽 《新西部(上)》2007,(5X):187-188
在人类进入消费文化的时代,大众传媒在这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导向的角色。该文从大众传媒对国人女性审美意识的引导与影响出发,分析了大众传媒以女性审美的扭曲与对女性,尤其是女性身体的束缚。最后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大众传媒在高喊女性解放口号的掩护下,仍然站在男性的视角来审视女性,将女性审美与女性的身体紧密联系起来,并试图说服女性接受这种取悦男性的、扭曲的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家海伦·费希预言,在21世纪,女性将成为世界的“第一性别”。以女性作为消费诉求和主要对象的女性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为她服务”正成为时下最时尚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吴娟 《改革与开放》2014,(6):82-82,84
通过对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文本的细读,认为其在对后现代主义和消费文化理论进行阐释的同时,也衍生出对城市文化与后现代生活方式的解读。鲍德里亚"符号消费"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的城市体现出更多的影像和自我意识,既是文化的消费中心也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中心。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性的消费观,抵制符号消费的炫耀性质。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居民的消费属于大众性日常品的消费,服务性消费占有很大比重,同时精神消费也作为一种社会风尚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电子杂志的消费文化现象,从文本分析入手,研究其后现代的视觉时尚,物质时代的精神与偶像消费问题,以得出电子杂志文化是穿上了创意科技外衣的消费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在后工业消费社会里,人们消费偏好使得商品产生了追求"个性化"的符号,并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鲜明标志,但人同时也是追求认同感的生物群体,我们往往难以将人们所进行的符号消费与其在意识层面期盼得到的社会认同分隔开来,因此追求个性化与寻求社会认同之间就产生了行为悖论.基于压抑的无意识,编织了符号消费的意义之网,操纵着人追求个性化的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应运而生:有意区隔的消费文化价值观。过分注重于外表的装饰、过于炫耀自己的财富,从而扩大文化层面上的不平等。文章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借助场域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探讨了超越这种消费文化不平等的可能性,即风险社会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促使其倡导合理、科学、务实的消费文化,从而可能跨越了不平等。  相似文献   

17.
消费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人们在购买商品消费的过程中,除了消费商品本身的实用功能之外,更多的是商品本身所被赋予的符号价值、精神价值。实用功能是商品在生产过程完成之后就具备的,而其精神意义则是被广告中的符号元素所赋予的。文章以Diesel为例分析其品牌广告的符号价值,以得出商品的确不再仅仅是商品本身,其在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和欲望的同时更包含了蕴含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符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消费社会"的探源 "消费"(consume),根据199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耗".但这一现代词义在语言学上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威廉斯(Williams)的考证,"消费"一词于14世纪在英语的最初使用中,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意指"毁坏"、"用光"、"浪费"、"耗尽",其隐含的意义是超过了恰到好处或恰如其分地占有和使用的范围.从18世纪中期以后,它的贬义开始消退,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中成为一个与"生产"(produce)相对的概念,但其消极内涵在19世纪后期依然存在.到了20世纪中叶,"消费"一词开始从学术术语转化为一般的大众用法,而很早就用来描述购买者的"顾客"(customer)一词也逐渐让位.在表示商品的购买和使用时,"消费"比"顾客"多了一层意思,即消费满足的需要和渴望超过了基本的、生物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女性消费者是商品消费的主体,因此商家在商品广告语的设计中会充分考虑到广告的受众群以及该群体的消费心理,通过对她们消费心理的研究,商品销售商就会斟酌广告语的精准度、美感以及更多符合女性审美需求、实用需要的广告亮点语言,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顾客的购买心理,赢取较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20.
涂薇 《中国西部》2006,(2):146-149
酒吧时代?中国人的新消费时代? 这是两个不同内涵的疑问,不过,它们身后都有着经济和文化无法回避的真实。在这种真实的表象之中,我们往往只是看了时尚、情调和微醺中的几分颓唐。而酒吧的更多,或是,酒吧文化在中国的更多,我们在期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