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刚 《重庆与世界》2012,(12):58-62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岗位、能力与课程是共生和互促的三角关系,职业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职业教育必须遵循“根本在企业,能力为本位,课程为载体,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引”的基本原则。要搞好中职模具技术应用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做好CBE课程体系建设,搭建好培养学生获得并符合模具...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不仅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面貌、价值取向以及劳动技能。在全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背景下,高校应以“德”的树立为引领,以“育”的方式创新为途径,推动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并从课程建设、实践推进、文化建设等多维角度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进而推动高校培养德才双馨高质量人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使中国青年价值观念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价值目标由虚转实,从理想性向现实性转化;价值取向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选择由单一趋向多元;思想观念从保守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冲突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上义与利的冲突,价值本位上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冲突,价值标准上一元与多元的冲突。引发价值观冲突的根源在于价值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全球化的影响等。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必须对多元冲突的价值观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包括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整合中的引领作用,倡导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坚持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必须把继承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和批判吸收西方价值观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贺红霞 《魅力中国》2013,(11):150-150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王湛语)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实施者,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反差。教师的陈旧教育观念、“学科”本位的影响、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用……这一切都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人们的价值主体意识普遍觉醒,社会呈现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的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虚幻走向务实;社会本位价值的冲突明朗化等三方面入手来分析中国当前价值观的走向。以便使当代的中国人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进一步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黄文典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150-152,156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真有基础性地位扣工具性作用。要克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重技术教育轻公共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脱离实际等问题,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贯彻“能力本位”的思想,采用“活模块”结构,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宾 《改革与开放》2013,(8):168-169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交织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及问题。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但价值主体取向已由社会本位转向社会个体新结合本位,他们更倾向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价值观念日趋功利化,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层次多样化,价值目标现实化、短期化,价值评价标准愈发相对化。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大学生价值体系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郑迎华 《魅力中国》2014,(17):162-162
离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这种理念引导着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电气.数控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各专业理论的基础,也是职业技术的基础。它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的课程学习应以学生能力为根本目标。要不要知识目标,在能力本位下知识如何体现,能力目标如何提炼和表述,在具体授课环节如何实现能力目标,"六步法"到底如何灵活运用?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重塑"工程中的一些经验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邦福 《发展》2011,(7):136-13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实质是教育新理念的确立和重构,以及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实现教育人本化的回归,其核心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从传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转变;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党建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战略和新举措。从“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发展背景出发,探讨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中“党建+课程思政”模式的实践价值、可行路径及其保障体系,以期解决传统外语专业教育中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问题,为课程思政改革与高校党建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曾亮  胡小强 《老区建设》2012,(22):59-62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职业教育因其固有的“职业”特性,强调学习者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的巨大平台。通过调查南昌职业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的策略,对指导江西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大学生最核心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它开辟了职业观教育的专门章节,从职业道德和职业中的法律这两个角度来强化大学生对职业的理性认识和科学态度。要正视当前大学生职业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利用公共课程这一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职业观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及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设定其基础性前提,即把握高校廉政文化的价值取向。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本”为价值核心,以“导引社会”为价值追求,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价值检验标准。当前要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廉政制度建设,弘扬大学文化的批判精神,营造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等为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杜鹏 《黑河学刊》2011,(5):117-118
大学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视角下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观,代表着不同需求主体的价值取向。探讨多元视角下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观,分析不同需求主体的价值取向,提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观的有效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互联网环境中的未来学校、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入手,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和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展现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和促进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揭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业务创新只有与“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师”和“互联网+学习”建立起直接、密切的联系,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18.
孙宁  杨斌 《魅力中国》2013,(22):186-186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习后续专业课至关重要,其特点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应用性很强。鉴于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要更好的体现出其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杨玉惠 《西部大开发》2011,(3):102-102,105
班主任工作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新时期中职生的思想特点,对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职教育教育目标要求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面对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班主任应抓住重点使学生完成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从学生变为“合格的职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绵延性和鲜明的扩散性,它深深地扩散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道德情操之中,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其许多精华,仍可为我们在人才培养中提供智慧和启迪: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可以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第二,“立德立功”与“以义制利”,作为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第三,用“普遍和谐”与“知人善任”的观念培养人才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