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稳妥实施地方政府大部门制,创新社会治理,实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是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与要求。受制于国家制度化规范供给对社会的组织化生长的隐形侵蚀、权责同构压力型体制下政府越位对社会公共空间的显性蚕食,以及刚性维稳思维下政府对社会的组织化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意规避,当前我国社会及其组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大部制改革对社会协同的要求,改革进程与政府治理绩效被无形迟滞和销蚀。今后一段时间,深化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必须着眼于其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发展,坚持两者在时间上同步推进、内涵上统筹发展和区域与行业上强优扶弱的原则,积极形塑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超越实用导向的平等互信关系,科学厘清两者的职能领域,有效协调两者在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创新政府大部制改革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政社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的大部制改革不应该仅仅是模仿中央政府的大部门模式,而是要找到大部制改革的实质.作为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它的宗旨与实质性的目标,应该落脚于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始终是机构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各地的改革更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自己地区发展特点,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模式.使政府部门的职能大了,但是职权要变小,机构变小了,但是职能、责任要变大.  相似文献   

3.
刘娇 《改革与开放》2014,(15):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需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健全各部门的职责体系。国务院机构的改革主要是优化配置政府内部的权力,职能转变的目标则是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清。目前我国的大部制改革进程尚处于初始阶段,借鉴西方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模式,在大部制改革的启示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对中国政府大部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这是中国政府报告首次提出"大部门体制"概念,而大部制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已成为高效的政府治理模式,文章将结合西方国家大部制的相关情况以及我国自身的特点,为我国的大部制改革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部门体制""大部门体制"或"大部制",就是在政府各级部门机构设置上,加大横向覆盖的范围,整合职能和管辖范围相近、业务性质类似的政府部门,在此基础上组建一个更大部门的管理体制,其管辖范围较宽,侧重于横向的宏观管理,制定战略和大的政策。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十七大报告已经给大部制改革"破题"。  相似文献   

6.
推行"大部制"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稳固器,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权力整合、机制磨合与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是伴随"大部制"推行进程始终的难点.应以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推动"大部制"的建设;在内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加大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控制可能形成的"部上之部";将中央与地方"大部制"改革同步进行;加快推进政府机构设置法制化,巩固"大部制"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与"大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的提出是个相继的过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机构改革根本点,同时大部制改革只是服务型政府创制的。  相似文献   

8.
《东北之窗》2013,(6):18-21
大部制改革五年,部门间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大而不合的现象突出,涉及核心部门的改革举步维艰。而调整部门内部治理结构,是下一步深度改革的重点。五年前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突破性地将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确立为"大部制",政府机构改革不再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要目的。当年3月,国务院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通过试点,渐进推  相似文献   

9.
刘杉 《中国经贸》2009,(4):27-28
本文从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体制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大部制机构改革的四大理论和实践基础。指出市场经济体制是大部制机构改革的经济基础;辩证法和系统论是进行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政府职能转变是进行大部制改革的职能基础;有限型、法治型、服务型的政府是大部制改革的政权基础。这四者有机联系,组成大部制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以系统论和辩证法为指导,以法治政府为核心,以履行宏观管理职能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职能。  相似文献   

10.
《改革》2008,(2)
备受政策层面、实务部门和学术界密切关注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将于2008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初步定调。大部制改革的提法最早来源于党的十七大报告,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一改革思路大体表现为,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中对于行政体制改革的宏观和原则表述及对改革路径的关键词。让社会各界对十八大后的改革充满了期待。有专家在解读报告中有关“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表述时说。这意味着大部制改革即将紧锣密鼓地展开,并逐步从中央推广到地方。也有学者指出,如果对报告中的某些表述作进一步引申,则可能瞥见大部制改革下一步的某些端倪。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制改革     
《天津经济》2013,(3):85-86
一、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二、简介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部制"改革的内涵、动因、条件为切入点,阐述了政府职能转变是"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大部制"改革下,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基本思路和保障措施,为深化"大部制"改革成效,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创新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现象也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政府创新旨在改变政府运行模式和组织设计,以寻求更高效率和更高层次的服务质量。我国自2008年进行大部制改革后,到2013年已历经了5个年头,改革效果如何,出现了何种问题,应该如何应对,都是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面前的难题。本文将政府作为衡量尺度,分析地方公共组织的成效和困境,试图寻找更加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刊》2013,(10):23+22
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被传得沸沸扬扬、争议不断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尘埃落定。专家认为,这一轮改革须在今年年底完成,因为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是地方改革的风向标,明年,省级的改革即将开始。事实上,早在1992年的广东顺德,县级政府最早的大部制改革试验便已开始实施。当年,顺德撤县设市,  相似文献   

16.
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被传得沸沸扬扬、争议不断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尘埃落定。专家认为,这一轮改革须在今年年底完成,因为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是地方改革的风向标,明年,省级的改革即将开始。事实上,早在1992年的广东顺德,县级政府最早的大部制改革试验便已开始实施。当年,顺德撤县设市,成为广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开始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全市5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8个。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首轮大部门制改革在万众瞩目中高调启程。无论是整合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对政府机构进行综合设置;还是理顺部门之间关系,形成更加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结构,都超出了人们之前的想象。2013年3月。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再次启动。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公布,  相似文献   

18.
农民财产权、人口长期均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改革的关键词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经济社会改革正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深水区,难度越来越大.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透过《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关键词,人们期待从中能分享到更多利益. 职能转变:新一轮大部制启动 [报告]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中国政府进行过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改革的思路,就是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9.
政府市场监管组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下我国中央政府市场监管领域机构设置的现状、问题,以及我国地方政府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典型改革经验和吸取国外监管机构设置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监管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陆威 《理论观察》2008,(4):38-39
各界对于大部制改革讨论的热情趋于冷淡,但是学界还需要对这个事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大部制的改革走向、改革的阻力、“三权”之间关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对大部制改革加深认识,推动政府机构改革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