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加强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政策环境看,虽然经济周期波动、宏观调控短期政策对2005年我省经济增长率有较大影响,但从根本上看,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缺口的决定性因素是体制、结构和增长方式。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2005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能否成功启动居民消费需求是能否充分发挥潜在经济增长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快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当实际的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就会出现失业率上升,因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让实际增长率能够接近潜在的产出增长,就可以防止失业率激增。这显示,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尽可能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并提出2008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对前一阶段货币政策结果的评估,也是对2008年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政策判断.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并且未来一个时期将进入位于7%左右较以往略低的水平。这是由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决定的,即由于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劳动力等要素条件的约束,是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财政部门要主动适应这一"新常态",正确判断形势,通过改革和科学的政策干预,引导经济运行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新常态"下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经济决定财政,经济"新常态"自  相似文献   

5.
袁伟鹏 《银行家》2022,(3):19-22
国内"稳增长"诉求需要货币政策发力 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增长的货币政策亟须发力.其一,中央定调经济面临需求收缩(疫情冲击下消费再度回落)、供给冲击(工业生产低位反弹但仍弱)、预期转弱(企业经营预期无明显改善)三重压力,稳增长政策亟需发力.2021年年底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名义GDP增长率、CPI、财政支出增长率、M2增长率这四个变量构成的VAR模型,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财政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非中性以及财政货币政策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定在7.3%,强调以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提出保持财政及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灵活性",以适应"新的形势"。我认为,从中国的政策新闻语言上,无论是国内的政策研究者还是国外的中国观察家们都很难看出到底有多少新的涵义,但这不是说2013年中国在经济政策上不会采取一些新动作,这种判断提出的理由就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测算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抑于外部环境和内生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速步入换挡期,原有经济增长动力已无法支撑高速增长。本文综合考虑供给因素和制度变革、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对2014-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1%左右,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5.0%左右。虽然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开始逐步下降且实际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我国可通过增长阶段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型,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经济依然充满机遇,更具活力、创造力和可持续性,更加接近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新增长阶段,更加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了我国1979—2014年的潜在增长率,发现自2006年以来,我国潜在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且近两年实际产出均要低于潜在产出,显示经济总需求相对不足。潜在增速下降主要在于TFP增速的降低以及近年来资本增速的放缓。从供给角度看,用生产函数法所做的预测显示,未来十年的潜在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基准情形下,2015—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6.3%,2021—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5.3%;乐观情形下,2015—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7.5%,2021—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6.6%。从需求角度看,在当前收入水平及增长假设下,为了保持合理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定比重的投资仍是关键;鼓励和促进消费则是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将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未来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为使经济增长尽可能达到潜在增长率,应在消费和投资之间找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对我国货币对内、对外安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分析,指出在未来经济潜在增速下降、货币增长减速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与隐患.劳动力增长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双放缓”带来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与经济驱动力向消费的转换导致货币供给高增长基础改变,此轮经济周期累积的局部“过度负债”问题使经济、金融系统相对脆弱,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将通过下行周期中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对经济产生加倍收缩;经济再平衡过程中,货币错配导致开放经济下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放大资本流出、汇率贬值的冲击.因此,在经济减速过程中,资产泡沫的调控政策与手段要渐进与审慎,货币政策需建立灵活的资产价格应对规则,房地产等资产泡沫的调控应回到市场化的轨道上,经济稳定、货币稳定、金融稳定三者需纳入统一的目标框架.  相似文献   

11.
林石 《国际金融》2010,(7):18-21
一、经济减速已经到来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最终被下调至2.7%,低于长期的潜在增长率,复苏的力度较弱。我们原本预期经济增长将在下半年开始减速,但看起来,减速"已经"而不是"将要"到来(参见图1)。我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近年来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认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在向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出现了货币"渗漏",大量货币不是有效地作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而是"渗漏"到资本市场"漏斗"和银行体系"黑洞",产生了削弱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漏斗"效应和"黑洞"效应.它们构成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制力量,使持续5年多的"积极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为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漏斗"效应与"黑洞"效应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逐步抑制货币供给"渗漏".  相似文献   

13.
自然利率这一概念在经济理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货币政策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而且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目标变量之间有着更密切的联系,与潜在经济增长率、自然失业率(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概念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可以为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自然利率并不能被直接观测到,本文利用Giammarioli&Valla(2004)提出的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测定中国的自然利率走向.结果显示,利用自然利率与实际利率得出的利率缺口是衡量货币政策取向的一个更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民经济恒等式"投资等于储蓄"的理论出发,认为当前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加剧的深层次根源是国民经济长期储蓄、投资与消费三者关系失衡的综合反映。在当前情况下,解决之道是通过"从紧货币政策、宽松信贷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稳定汇率政策"等手段改变投资长期持续低于储蓄的困境,通过扩大投资来改善就业,提高消费者收入水平,最终实现投资储蓄相平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尽管宏观调控明显遏制了投资过热的势头,但是投资增长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现阶段投资增长的典型特征仍然处于某种特殊的缓冲期之中, 如果马上放开宏观调控的力度,那么投资有可能再步入失控状态。投资增长尚未达到合理区间。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应在9%左右,这与改革以来的长期趋势基本吻合。从1979~2003年平均水平看,GDP实际增长率和投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4%和12.1%,投资率为32%,投资对GDP的增长弹性为1. 29。如果以投资对GDP的增长弹性的长期趋势1.29计算,并考虑价格因素, 则适应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适度投资增长率应为14%左右。  相似文献   

16.
引言 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以稳定国民经济的政策.纵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们普遍关注经济增长的实物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需要过高的增长.2009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实际达到11.7%.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1.9%.如果今年第二季度乃至全年延续第一季度那样的快速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可能超过9.5%至10%的现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就会出现经济偏热.  相似文献   

18.
现实情况下,潜在经济增长率由恢复性增长因素、学习性增长因素和领先性增长因素混合构成。潜在增长率的实际实现率由软性制度、强制制度和契约制度三层制度因素决定。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通过适当的制度变迁和制度供给,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和提高潜在增长率的实际实现率。本文提出新供给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侧重供给侧的制度供给,从供给侧研究供求均衡问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并以此测算了中国经济未来的潜在增长率。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正是因为实施了解放供给约束、推动供给创新的制度变迁。如果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进一步释放以企业为主体的供给侧活力,以制度供给进一步创造制度红利,将人口红利升级为智力红利,中国的经济就能从学习型进步提升到领先型进步,就能为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继续做出贡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评论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超愚 《新金融》2008,(10):4-8
中国贷币政策取向有必要适应经济景气的周期阶段变化而及时调整,完成从流动性管理到风险管理的操作模式转变。虽然中国粮食产品价格具有长期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但通货膨胀已经并且将继续呈现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趋势,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以核心通货膨胀率为度量的价格稳定目标。中国货币政策在强化其经济稳定职能的独立性和领导力的同时,应该承担经济增长责任并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性质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积极需求管理实现中国经济的反向软着陆。  相似文献   

20.
现在经济增速正在缓中趋稳,但不少人心里有点没底.其实,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一度达到12%以上,那也有问题,主要是由大量的进出口顺差多拉动了几个百分点,比潜在增长率高了不少.现在增长速度回落,我们不需慌张.如果现在的潜在增长率是8%,那实际增长率略高于7%是正常的.现在一些调控措施的力度比我们想象的大,比如财政政策,以前财政存款每年上升大约1万亿,现在是下降.这相当于财政政策在发挥逆周期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即使经济继续放缓,我们也还有出台刺激措施的潜力,比如货币政策.现在实际利率已经由负转正,即使基准利率再适当下调,实际利率也仍然是正的.若外汇占款增量继续减少,适当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可考虑.汇率也可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避免升值或贬值压力的积累.总之,在总量政策方面,我们还有不少回旋的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