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近年来公司间的并购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并购理论也逐步得以发展,但对企业并购的绩效研究却存在不同的结论。本文尝试研究控股权性质、控股方式及距离这三个因素对企业并购后长短期绩效的影响,以找出影响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控股权为国有的企业长期绩效得以改善,而控股权为民营的企业短期绩效恶化,同时控股方式及区域因素也分别对企业的长期和短期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在我国普遍受到优待,然而随着我国跨国并购市场的日益开放,正确审视外资并购与民营并购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迫在眉睫的热点问题。笔者以外资和民营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两种并购方式下目标公司长期和短期市场绩效进行了比较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外资并购短期绩效显著高于民营并购,外资并购长期绩效显著低于民营并购。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价外资并购和民营并购的绩效,也有助于揭示我国未来的相关并购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6,(6):114-127
Kahneman(2003)在总结决策者的非理性特征时,发现除了过度自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非理性特征——锚定效应。已有研究只考察了并购溢价决策中高管过度自信的非理性因素,尚未考察锚定效应的非理性因素。本文旨在考察并购溢价决策中的锚定效应。文章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1年的并购事件样本,结果发现:并购溢价决策虽然受到理性因素的支配,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锚定效应。具体来说,如果决策情景中仅存在内在锚,不存在外在锚,那么并购溢价决策会呈现内在锚效应;如果决策情景中仅存在外在锚,不存在内在锚,那么并购溢价决策会呈现外在锚效应;如果决策情景中同时存在内在锚和外在锚,那么并购溢价决策中仍然会呈现出内在锚效应,但外在锚效应会减弱或消失。如果并购聘请了咨询顾问,那么并购溢价决策中的锚定效应会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4.
对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并购在社会存量资本重组中己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在并购前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购存在严重的短期效应,未能实质性提高并购绩效。因此,中国应逐步建立职业经理市场,努力做好整合后的并购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0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政治关联对并购当年(2010年)和并购后连续五年(2011—2015年)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在并购企业采用不同并购战略选择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研究发现,并购企业中央政治关联和地方政治关联均对并购后企业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在一定条件下,跨地并购战略在企业中央政治关联与企业价值(短期/长期)间有正向的部分中介效应,即中央政治关联企业通过跨地并购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企业地方政治关联可以显著地促进多元化并购战略的实施,而实施多元化并购战略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价值(短期/长期)的抑制作用,即多元化并购战略在企业地方政治关联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并且对直接正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素芹 《时代经贸》2011,(18):169-170
近年来企业并购逐渐频繁,且并购规模逐渐加大。几经变化的中国市场开始了更多的以产业整合为核心、价值创造为动机的战略性并购。国内外学者对战略并购效率的研究采取的样本多数在股制改革之前,本文从2006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中抽取一定量的样本,从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大类出发,以财务指标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短期绩效而言,三者的并购绩效均不理想,短期内绩效都有所下降,但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绩效优于横向并购;就长期绩效而言,并购后第二年横向并购绩效果最佳;纵向并购绩效次之;混合并购绩效不但没有提升,甚至还有恶化趋势;并购后第三年纵向并购的绩效继续上升,横向并购绩效下滑。  相似文献   

7.
并购的长期财富效应--经验分析结果与协同效应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红军  汪辉 《财经研究》2005,31(9):102-113
文章分析了并购对目标公司的长期财富效应,认为目标公司在并购后5年获得了巨大的超额收益.并购溢价可以解释目标公司的长期财富效应,并购溢价越高,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越大,目标公司的长期财富效应也越大.另外,并购后目标公司在组织形式和产权性质上的变化也会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从而增加目标公司的长期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基本按照两条主线来展开的:即检验重组样本公司在存在并购事项下股票市场对此的反应和检验并购对样本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外国内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基本方向、意义和影响;其次对研究企业并购绩效的预测目标公司一般特征法、围绕并购事项展开法和并购前后公司长期业绩比较法,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的假设前提与适用性;最后,提出了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朴素的逻辑分析角度出发,认为并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缺乏并购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企业知识观界定了并购管理能力的概念内涵,即并购管理能力是企业为获取、传播、共享和利用并购相关知识而建立的学习机制;提炼了并购管理能力构成要素,即并购职能部门、并购专职人员和并购知识管理程序。最后,以我国2007年发生并购的49家企业为样本,对上述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并购管理能力越强,并购绩效越好;并购知识管理程序越完善,并购绩效越好;并购专职人员越合适,并购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10.
产业效应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游春 《技术经济》2008,27(5):121-128
本文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效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在对整体样本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横向、纵向、混合三种不同类型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产业创新型并购和非产业创新型并购的产业效应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来看,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的影响可以忽略。同时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绩效确实有影响。产业效应对不同类型并购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混合并购具有积极的、显著的影响,而对横向并购的影响最小。从产业效应的视角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1.
赵剑波 《技术经济》2023,42(8):64-75
跨国技术并购中的知识转移能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但作为并购方的中国企业在技术上并没有并购对象先进,这就导致并购企业不能有效地管理知识转移过程。为明确在跨国技术并购中知识转移促进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并解释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组织匹配性等因素对于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海尔集团并购FPA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技术创新机理。结果表明,跨国技术并购过程中知识一致性、资源互补性、组织匹配性等因素,有助于并购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并最终提升了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和组织匹配性增强了知识转移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知识转移研究的角度看,知识一致性能够提升吸收能力,并降低知识转移的成本。从并购研究的视角看,战略互补性、组织匹配性则为知识转移提供了保障机制。最后,本文提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战略获取关键技术的过程中,应该评估与并购对象的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和组织匹配性,能够提升并购企业的吸收能力,增强并购双方的跨组织创新网络与联系,使得知识转移更加容易在并购企业双方之间发生,最终提升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2.
邢天才  贺铟璇 《生产力研究》2011,(5):103-104,160
文章以2004—2007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319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会计研究法和分组频数检验的方法,考察了收购公司的长期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并购活动并不能为收购公司带来长期绩效的提高;对于现金支付方式而言,非现金支付的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同属管辖的并购中,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并购相对规模较小的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掏空或支持——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关联并购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与其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331起关联并购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关联并购中的可能动机,并检验了发生关联并购的上市公司的长期财务绩效与短期股票市场表现。实证研究表明,大股东在与其控制的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的关联并购中具有较强的掏空动机,而对于业绩一般和较差的公司,大股东为了“保壳”或保“配”,会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或转让部分盈利性的股权,表现为一种“支持”。此外,关联并购并没有真正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4.
李维安  陈钢 《经济管理》2015,(2):96-106
本文基于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减弱公司管理者与其他缔约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视角,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并购方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会计稳健性与短期并购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而与长期并购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在进一步验证会计稳健性确实起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时,本文实证发现,在治理机制设计相对较差的并购方(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低、股权越分散、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会计稳健性对长期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这些发现表明,会计稳健性不会在并购后短期内对公司并购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是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得以显现,且其正向影响程度因公司之间部分治理机制设计差异存有一定的区别。这不仅为会计稳健性和并购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还为上市公司设计有效的治理机制,提升不同机制间的协同效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不断增加,但在并购中也突出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动机,指出了提高并购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市场模型、FF3FM模型和事件研究的基本方法评估1994—2009年中国157个企业海外并购事件的短期和中长期绩效。结果显示,尽管外界对海外并购绩效看法各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公告日的市场绩效明显为正,反映了市场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正面评价。从中长期的角度上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体上取得了非负的超常回报率(Abnormal return),体现了政府"走出去"战略的胜利开局。考虑到行业绩效差异,本文运用Fix-to-fix控制组的方法对并购中长期绩效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海外并购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国有企业的并购绩效明显差于民营企业,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绩效优于内地上市的公司。  相似文献   

17.
安江龙 《时代经贸》2013,(12):122-122
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不断增加,但在并购中也突出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动机,指出了提高并购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品、服务的同质化趋势导致品牌成为企业战略财富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通过并购方式取得品牌或品牌相关资源有助于企业快速进入新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内涵,导致品牌并购呈上升趋势。品牌并购可被视为一种支付较高品牌溢价从外部获取品牌资产并进行品牌整合的资本运营方式。品牌并购绩效中长期呈下降趋势;每股未分配利润与品牌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并购公司内部充足的留存积累有利于后期整合工作的开展,同属管辖与品牌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韩立岩  陈庆勇 《经济学》2007,6(4):1185-1200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本次并购之前五年内的并购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二者在整体上存在反向关系,但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在国内首次运用配方法对二者倒“U”型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验证;本文还发现高管的薪酬与并购绩效并未直接挂钩,在并购后公司绩效并没提高的情况下高管薪酬却明显地增加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分别考察了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短期和中长期绩效。研究发现:短期绩效显著提升,样本平均累计异常收益高达4.08%。不同年份绩效表现呈现先提升后回落的趋势,石油天然气行业异常收益率高于有色金属和煤炭,巴西和赞比亚等国家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中长期绩效在并购当期得到提升,之后出现下滑,最终止住颓势得到高于并购当期的绩效水平。综合分析短期和中长期绩效,二者一致性较差,仅为50%,存在被高估和低估并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