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形成了以股东形式出现的企业所有者和以管理人员形式出现的企业经营者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此种关系下,经营者可以获得委托人难以取得的企业内部信息,因而在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诱导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即经营者会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甚至有可能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如何有效激励经理人,使其利益导向与所有者利益相吻合,从而避免产生大量委托———代理成本?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新古典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为一种生产函数,追求在资源和技术条件约束下的利润最大化的结果,这种单一的企业目标显然无法适应时代需求,难以有效解决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产生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结合,它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企业行为可以看作是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和组织,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博弈的结果。现代产权理论构造了一个委托代理模型,这个模型中,所有者即委托方授权给经营者(代理方)资产,并监督使其为所有者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委托代理模型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代理成本,它用来解释当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产生的效率损失,出现效率损失的原因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各自目标函数并不一致导致的利益冲突,因此,企业治理旨在提供解决这种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机制或者制度安排,即如何设计机制以使经营者更好地完成所有者的委托。  相似文献   

3.
健全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委托代理关系及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代理一词的法律含义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在代理的权限范围内与第三人进行的直接对被代理者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国有企业经营的代理是上述代理的特例。它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的法律形式。在传统企业中,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责权利融为一体,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所有者完全控制企业经营活动越来越受自身精力、专业知识、时间、协调能力等的限制,当所有者不能在进行风险决策的同时又完美进行日常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4.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与最佳报酬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艳辉  张明华 《经济问题》2002,(6):14-16,39
从委托代理矛盾入手,对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进行分析,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建立了委托代理矛盾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得出风险偏好与报酬安排的最佳关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风险偏好是契约安排的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只要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之比等于他们各自的风险偏好之比,就可以得到最佳的激励报酬安排。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融资收购是企业管理层为控制企业进行的“杠杆收购”,其主要作用在于提升管理者人力资本价值,降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解决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问题。它可能成为有效处理我国国有、集体企业面临的内部激励不足和所有者缺位问题的一个有效路径。本文主要在对管理层融资收购(MBO)理论上的逻辑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它对管理层内部激励的效用发挥机制。  相似文献   

6.
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自身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对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仟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是降低代理成本、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即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金融技术创新与制度,在整合企业资源、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8.
信托工具在MBO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MBO(Management Buy-Out),通常译为“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对于MBO的产生,理论界的主要解释是MBO节约了代理成本,这种节约体现在两个方面:诱导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导致MBO的根本原因;信息优势使管理层实际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离带来了经济学上的经典代理问题,而MBO使两权合一,节约了两权分离带来的成本。从这里可以看出,MBO对我国企业改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明晰产权、所有者回归;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9.
从委托代理关系看企业内部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洪霞 《当代财经》2001,(12):59-60
委托代理关系在给委托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信息不对策,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背离,代理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投资人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建立多层次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委托代理关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出资人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并形成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证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往往是企业经营者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身的利益,导致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侵害了所有者的利益,所以,分清理顺会计控制和企业产权的关系至关重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出资人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并形成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证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往往是企业经营者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身的利益,导致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侵害了所有者的利益,所以,分清理顺会计控制和企业产权的关系至关重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2.
委托代理制度的扭曲。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或称代理关系)。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以契约方式授权给代理入,其中包括某些决策权,代理入以委托人的名义并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层级代理关系,股东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因此公司的资本经营和重大决策往往是由公司管理者来实际控制的。事实上代理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  相似文献   

13.
效率目标转变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链条可分为政治委托、行政委托和经济委托三个层次;赶超战略下的宏观效率目标,使传统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政治和经济委托代理关系薄弱以及行政色彩较强和条块分割的特点;发展战略下微观效率目标驱动了对传统委托代理关系解构的逆层次推进。但在改革中也存在明显的局限:追求宏观效率目标形成了超越法人财产权的行政管理权;国资委难以实现向微观效率目标的转变;国有资产监督链条断裂使保值增值目标产生偏离。未来改革的基本途径是:保证法人财产权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向微观效率目标的转变;及时调整资产管理范围有利于国资委实现向微观效率目标的转变;强化终极所有者监督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层利用自筹、借贷等方式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企业内的控制格局以及公司资本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为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力推进管理层收购,主要是国有企业在产权和委托代理关系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希望通过MBO这种方式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公司治理针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其目的是对经营者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内部控制针对经营者和次级员工(一般管理者和其它员工)的委托代理关系,其目的是对次级员工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层次的问题。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逐步改善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理论中,也就是所有者与管理者、所有权控制权之间的“代理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为了解决这种代理问题,人们设计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一方面这种监督是要付出成本的,很多情况下,由于监督成本的高昂,委托就会弱化甚至放弃监督,从而导致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以不完全契约为形式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合约是不完备的,因而存在代理成本。只要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不完全一致,代理人就会有偏离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企业里,这一偏离尤为突出。股票期权制最大的作用就是将企业业绩(公司价值)纳入经营者效用函数,企业业绩成为经营者个人收入函数的重要变量。它将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业绩最大化和长期发展的追求,从而纠正经营者行为的异化程度,达到降低所有者代理成本的目的。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  相似文献   

18.
一、在现代管理公司结构中,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构成了公司财务管理的主体层次股东作为资本所有者,将资本投入到公司并形成法人财产后,委托由股东选举产生的董事会监管法人财产的运营。董事会聘任并委托经理层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在这样的一种公司治理框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角度划分,企业的发展经历了3种形态:业主制,个人合伙制和股份制.在第一种企业形态中,其所有者与管理者是统一的,没有委托-代理关系存在;随着规模扩张和风险分担需要而诞生的个人合伙制虽然保持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二任不分,但也产生了搭便车和风险难分散的问题;股份制则是一个在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形成的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份制的形成是由于进一步融资和风险规避的需要,以及经营环境变化、经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委托-代理关系的确定同时产生了委托-代理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郝世绵 《生产力研究》2005,(6):95-96,113
目前对于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的研究颇多,而多数研究都着重于独立董事对解决由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人问题所能起的限制作用。但是,引进独立董事,实质上与所有者又形成一种新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同样会产生代理人问题,如何完善独立董事的引进机制是我国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从发,研究引进独立董事存在的问题,从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旨在解决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