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杜国良 《财政监督》2011,(11):23-25
本文在对会计风险控制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会计风险传导的内涵,并分别对会计风险传导源控制、会计风险传导载体截流和会计风险传导路径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为提高企业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赵岚 《现代金融》2013,(10):13-15
本文通过对非正规金融表现形式、运行机理、风险特征的研究,剖析其风险传导方式,找出对银行的风险传导路径,并提出阻断风险传导路径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寿险公司内部的风险传导日益凸显,而现行公司管理和组织管理方面没有较成熟的处理方法。基于这样背景,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寿险公司内部的利率风险传导机制,在遵循多米诺骨牌传导效应的基础上,结合寿险公司内部利率风险传导机制过程图和概率影响图的分析,对寿险公司内部的风险传导从传导路径、传导特征、功能节点的阈值计算、最终经营成果波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而针对这类风险的传导特性,提出了我国寿险公司风险防范的一般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会严重损害企业集团利益,甚至整个产业链的利益.为了更好阻隔企业财务风险传导并应对财务风险,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电传导机制视角入手,挖掘电传导机制与财务风险传导机制具有共同四要素:传导源,传导动力,传导载体,传导目标,认为风险传导必须借助特定载体并依赖一定路径.基于传导四要素,受电传导基本原理的启发,提出财务风险传导的阻隔方式,从而有效隔断财务风险的传导并积极应对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对我国食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而缺失风险的传导又使危害程度进一步扩大。本文在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内涵及分类的基础上,对供应链中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的传导机理进行了探讨,明确了风险的传导元素、规律及路径。最后提出要从风险传导的源头入手阻断风险传导路径,通过审慎选择合作伙伴,构筑信息交流平台及实现收益与成本对等的原则,多角度地对食品供应链中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传导过程的复杂性特点,首先引入小世界网络并定性判断小世界网络方法的适用性,再通过融资风险传导网络特征路径长度、集聚系数、顶点度和知识交流频率等统计参量进行分析,最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经研究发现,较短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较大的集聚系数能有效提升融资风险传导速度和传导范围,减缓信息迟滞,关键节点的稳定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传导网络至关重要,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务风险是货运代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加强货代企业财务风险传导及其控制问题研究不仅是弥补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需要,更是货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货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机理、货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构成及货代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集聚风险的传导主体多元、诱因复杂、路径多变,它不仅对金融集聚区本身产生影响,也极有可能通过对实体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传导引发产业危机和区域经济危机。金融集聚区内竞争和创新过度、金融脆弱性和外部因素是引发金融集聚风险传导的主要诱因;金融集聚风险的传导方向和路径主要有金融集聚区内传导、向实体产业传导、向外部联系地区传导和国际化传导。预防金融集聚风险,要加强对集聚区内各主体的风险监管,构建金融集聚区与实体产业的风险防火墙,建立金融集聚风险识别平台和金融集聚网络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加强金融机构、金融集聚区与政府的协同交流,完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国际金融集聚风险防控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9.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产生机理与传导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稳步推进,各地小额贷款公司迅猛发展。在关注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经营风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有效防范风险成为各界探讨的新课题。本文以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为切入点,从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风险产生的诱因;同时,分别从注册资金来源和自身经营管理等方面对风险传导路径进行了研究;最后在风险机理和传导路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微观机制传导中,居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消费、储蓄资产的选择行为决定着货币政策能否在个人消费屡次顺利传导,没有重视消费传导的环节是导致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传导效力的下降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了货币政策消费传导的理论模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货币政策消费传导不畅的实际情况,并从央行作用于消费的政策工具、消费风险增大等角度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刘哲 《中国外资》2009,(2):44-46
从次级债风波的风险本质分析入手,基于Arrow-Lind定理分析了金融创新机制设计的内在逻辑在于风险分担个体增加对风险主体风险态度的影响,并在总结“次级债风波”的传导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从金融创新为金融主体风险态度的转变提供前提条件和投资经理人职责设计促使金融创新成为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催化剂”两个角度研究金融创新对风险传导机制的影响路径,进而对金融市场如何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的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通过SVAR模型构建了中美两国金融状况指数来表征金融波动,其次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将其划分为繁荣和萧条两种状态,由此构建了反映两国金融波动同步性的协动指数(SI),最后用因子分析和门限回归分析了两国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中美金融波动周期长度接近,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非对称特征。中美金融波动协动性及其风险传导路径会随着外部冲击和内部矛盾情势的变化而变化。门限回归结果显示,贸易因子在各区制内均显著,是两国金融联系的基础。金融协动性较低时,汇率因子是金融风险传导的主要途径。随着协动性提高进入中等水平,资产和利率因子成为主导。当协动性到达高区制时,股票和房价等资产因子仍是两国金融联系和风险传导的主通道,但与调控政策相关的汇率和利率因子开始显现出对风险的抵御作用,相关政策协调有助于抑制风险传导。  相似文献   

13.
从次级债风波的风险本质分析入手,基于Arrow-Lind定理分析了金融创新机制设计的内在逻辑在于风险分担个体增加对风险主体风险态度的影响,并在总结"次级债风波"的传导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从金融创新为金融主体风险态度的转变提供前提条件和投资经理人职责设计促使金融创新成为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催化剂"两个角度研究金融创新对风险传导机制的影响路径,进而对金融市场如何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的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及债务风险,审计署三次摸底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各方关注,由于数据的缺失和信息的不对称,债务规模引起各方的猜测。本文认为,总量和规模只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个方面,为能够全面深入分析债务问题,本文以审计署公布的2010年的数据为分析基础,从宏观经济基本面、金融系统以及政府部门三个层面分析风险的产生、可能的风险积聚,以及通过融资平台枢纽风险的金融、投资及政府三个传导路径,显然,防止局部风险的集聚、扩散以及切断传导途径是控制和化解债务风险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标准差法、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法和动态因子Copula模型法等,对2015—2021年中国银行业和房地产业市场各14家主要公司股票收益率进行分析,比较两市场总体风险、系统性风险、异质性风险和市场联合违约概率,并对风险传导方向和效率进行量化检验。结果显示:两市场风险走势基本一致,房地产市场波动比银行市场更剧烈、频繁,房地产业平均系统性风险和平均异质性风险均高于银行业;两市场联合违约概率与风险走势密切相关,系统性风险和异质性风险共同作用提升了市场联合违约概率;风险在两市场间存在交叉传导、反复传导、长期传导的特征,银行业对市场稳定的影响比房地产业更大。因此认为针对银行业市场,须重点关注其可能向其他市场传导的系统性风险,从源头上提高金融系统稳定程度;针对房地产市场,既要从宏观角度把握金融市场风险,也要从微观角度警惕异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动态传导与静态水平两个方面来体现,动态传导是财务风险通过内部供应链和产权链进行传导,静态水平体现为财务风险的最终状态。以鲁北化工集团为案例,分析其内部供应链和产权上财务风险传导的具体情况,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水平。基于动态传导和静态水平提出控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可以从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控制财务风险的传导和提高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风险传导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货币政策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效应,而银行只是风险传导的中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风险传导更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出发,选取非金融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存在风险传导效应,即宽松货币政策会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存在差异,对小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大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对非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避免企业过度风险承担而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8.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银行要提高对不良贷款考核的容忍度,表明疏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已成为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问题的重要方面。对此,本文考察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阶段传导环节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研究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梗阻效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提高了银行风险偏好水平,且风险偏好的提升会使银行有更强的信贷反应。第二,银行流动性囤积显著抑制了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偏好的促进作用,显著弱化了高风险偏好银行的信贷行为。第三,“梗阻效应”在区域性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刻画出银行普遍进行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形成的“梗阻效应”,为了破解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困局,应更加重视银行流动性囤积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进行信用传递的一个融资体系,和传统借贷模式不同,中小企业依靠和下游核心企业的稳定贸易关系获得贷款,这个系统里面已经不是只有银行和融资企业双方进行洽商,而是存在融资企业、核心企业、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多方,因而除了存在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之外,多方之间的风险传导效应也更加严重,本文就是基于多方之间的信用传导和风险传导效应展开论述,同时分析处于系统中的各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投资管理》2006,(5):10-13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和管理风险的金融组织,必须具备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这就说明高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信息传导机制,即是对信息传递路径的制度安排,包括信息传递过程的路径设计和中间介质。信息传导机制必须明确以下基本内吝信息传递的纵横向路径,路径上各传导中介的责任.权利,对信息传导机制本身尚存缺陷的反映及纠正制度,等等。一个有效的信息传导过程,需要信息发送者准确.完整、及时反映自己想表述的事实或意图,通过合适的传递渠道,将信息传达给接受者,并通过反馈通道确认接受者收到并理解了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没有受到噪声干扰发生违背信息发送者原意的理解错误或信息丢失。具体来讲,一个良好的信息传导机制所具有的特征是保证信息获取的数量充足和获取的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可见,一个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不仅应该保证获取信息的数量是充足的,还应保证信息的获取.传递以及信息的本身是有质量的,要满足信息的决策支持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