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全民创新创业背景下,如何培养同时兼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是现有高等院校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从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匹配视角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当前市场营销教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与挑战出发,探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以期为高等院校基于创新创业视阈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根据温州市的城市特点、产业发展特点、未来发展目标和重点,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借鉴国内外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国家和城市的人才引进经验,通过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提出适合温州市经济发展的人才引进和发展的六点策略。研究成果为温州市人才引进和发展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升温州城市的人才竞争力、推动创新创业背景下温州城市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软件产业为突破口 推动南京创新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寻找突破口,南京的最大优势是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南京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信息与软件业,所以南京应该以软件产业为突破,推动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4.
胡秋实  冯研 《中国市场》2013,(30):208-209
开阔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校是我国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根据高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创新创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可以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校内校外创业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全面推进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职院校众创空间是培养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线阵地。文章从学生和众创空间两个层面分析了高职院校众创空间运营现状,总结其存在项目创新性不足、学生创业主动性不强、学校双创意识薄弱、创业导师师资弱、机制不健全、孵化成功率低等现实困境,提出“一二三四”四个方面的建设路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创业需求,发挥众创空间的平台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从学科特征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度而言,网络营销课程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分析了现有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构建"理论—模拟—实战"的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型"队伍,"走出去+引进来"并举以及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等对策,以期为创新创业背景下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南京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存.南京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化导向,发挥南京区域特点;发挥南京联交所的“交易”和“融资”功能.同时还要注重运营模式创新和业务方式创新.政府在政策、制度、人才、监管体系方面也应给予相应支持.  相似文献   

8.
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一带一路”经济圈带动下抓住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尤其是在洛阳这个老工业基地民营企业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和艰难。本文就“双创”背景下,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就洛阳民营企业的发展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南京高校与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既面临机遇又有挑战,制定合适的高校与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的政策,对于南京市统筹开发和利用区域科教人才,将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确保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首先指出当前南京市校企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丁明华 《电子商务》2014,(12):62-63,85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构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人才培养方案、校内与课外创业实践平台、校企协同创新、全员参与等,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通过方案的实施,创建“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人才引进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发展,资源是积蓄,政策是框架,而人才是灵魂。城市各个领域的创新,最终都要通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种人才来实现。本文通过对南京市人才现状和人才吸引力的分析,为南京创新型城市人才引进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外贸产业人才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现阶段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以及在提升就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虽然外贸产业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创业条件相对宽松、院校开设专业广、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等优势,但是新冠疫情的出现也暴露出外贸企业的风险防控意识还需提升,这也对高校在外贸人才双创素质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在外贸产业双创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风险防控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快速、规模化发展不断刺激着企业的竞争性以及营利性这一兴奋点。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对从事零售活动一线的员工的竞争。如何在多样的竞争中凸显个性获得营利优势,成为各类零售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小型的零售企业而言,其规模较小且零售活动开展的优势不明显,在人才管理、人才库建设等方面的瓶颈突出,因此,面对纷繁多样的市场竞争,如何从基层的人才培养上形成相对雄厚的人力基础,从而异军突起、拔得竞争头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小型零售企业的基层员工如何有效晋升、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力图为小型零售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贡献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主要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创新创业人才上。文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建立符合学院定位的创业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具有优秀创业品质的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构建“1+1+1+1”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分层次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创业课程的评价体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使其最终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6.
学生社团是学生组织的重要形态,是深化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学生社团具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天然优势。文章通过分析学生社团,了解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优势,并从学生社团内部建设、运作模式、资源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途径,从而为学生社团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这一发展观念。让这一理念不断深入,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设立雄安新区是国家百年大计,因此研究创新创业发展的影响,对于雄安新区发展创新科技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爱尔兰虽是一个欧洲小国,经济却十分的发达,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依靠的是创新创业、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式。雄安新区创新创业发展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薄弱;人才储备不足;本地市场较小,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空间受限,政策吸引力小,应借鉴爱尔兰创新创业展的政策、智力、支持、对外方面的优势,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创新生态体系;以高校为依托,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承接高新产业,建立开放型创新体系;依靠政府与市场,提高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实践基地,对于激发城市创业活力具有显著影响。本文采用2006—2019年我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探究自贸试验区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并且在Ⅰ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提升效应显著大于Ⅱ型大城市;对中等和高度市场化水平的城市在创业活跃度方面的促进效果显著,而对低市场化水平的城市则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自贸试验区通过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和高端要素集聚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积极作用,后续应更加注重在不同区域实施差异化政策,持续推行市场化改革,以激发城市创业的自发性和积极性。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工作,提升城市技术密集度和知识密集度,从而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9.
全链条式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是科技兴国战略实践的具体体现。基于此,文章结合战略实践价值,着重通过实践趋向、探索方法、培养手段等方面,分析构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要点,以达到彰显人才输出方式优势,实现社会中坚力量不断增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更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协同创新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在协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企业、高校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机制,才能使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成为“教育、孵化、成长”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