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采用的是"合法权益"和"主观主义"的标准,对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认定采用的是"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责任主体"三合一的标准,这些标准在行政诉讼法实施的初期对当事人的认定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已经越来越不适用行政诉讼发展的要求,成为行政诉讼起诉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必要拓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范围,将"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标准"转变为"法律上的利益标准",把公益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纳入行政诉讼,规定"谁行为,谁被告"的原则,实行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是被告的原则,对我国的行政诉讼原告与被告资格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对和解制度也予以排斥,使得行政纠纷的正当解决渠道过于狭窄,成为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一大缺憾。引进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有其法理上的依据:现代社会公权力性质的变化、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完善行政诉讼理论体系的需要;同时中国的传统观念、诉讼经济的要求、降低诉讼成本等优点为构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龙明礼 《中国市场》2011,(18):150-151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在行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确立了旨在规范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改变与原告撤诉两个问题,规范诉讼当事人的诉讼和解行为,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这种和解制度以撤诉制度为载体,故属撤诉框架下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4.
《商》2015,(35):248-249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改革司法体制机制。我国的军事诉讼制度包括了军事刑事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但至今仍未确立军事行政诉讼,其中不乏存在着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因此应从建立军事行政诉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结合军事司法改革的契机并围绕诉讼主体、诉讼范围构建军事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的研究是行政法学界所重视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类型的区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以行政诉讼目的为主线来构建和划分行政诉讼类型,是本着以行政诉讼目的为指引、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以主客观两个维度为落脚点。首先,主观诉讼领域范畴包括具体行政行为诉讼、抽象行政行为诉讼、特别权力关系诉讼;其次,客观诉讼送范畴包括机关诉讼、信息公开诉讼、预防性诉讼;最后,以公益诉讼作为客观诉讼的补充性规定,用以弥补现实中出现的法律覆盖盲区。这样,主客观相统一的行政诉讼类型也初具形式。这对于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理论、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论进行理念性更新和突破,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现实需要。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的界定入手,论证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现实依据,并对如何构建该制度作了粗略的设想,以期有益于我国行政诉讼立法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2018年两会之后公布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体现了党政机构合署合并这一改革的新思路,在此背景下,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从行政诉讼法中被告的确定标准出发,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对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相关规定,分析在此背景下,行政诉讼被告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庄小茜  林真  陈洁 《中国市场》2011,(31):167-168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此制度在国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引入中国时应考察中国是否有现实需要,进而分析构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诉讼法》的广为宣传 ,“民告官”的现象不断出现 ,与此相关 ,商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也日趋增多。1994年至今 ,我局商标管理处年年当被告 ,1999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9宗(行政复议4宗 ,行政诉讼5宗) ,可谓“被告年”。其中8宗行政复议或诉讼 ,从答辩到出庭全由我局商标管理处直接承办。到目前为止 ,商标管理处承办的8宗案件均已审结 ,全部维持原行政处罚决定。可以说 ,我们的行政执法经受了考验 ,“打官司”是成功的。说实在的 ,我们也怕“打官司” ,倒不是觉得当被告丢脸或怕输 ,而是应…  相似文献   

10.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律法规赋予诉权的情况下,以个人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在分析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并就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1):248-249
在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交叉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民行交叉问题成因复杂,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样的,本文仅就民事诉讼中行政先决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多种解决方案加以梳理,并借鉴日本行政诉讼制度中的"形式当事人诉讼"制度,充分利用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制度,附带解决行政诉讼问题,为解决民事案件中的行政先决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3)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矛盾以及利益在不断增多,这导致相关行政主体体积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也越加的紧张,冲突越加明显。行政诉讼作为一种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法律制度,能有效缓解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文章第一部分论述行政诉讼和解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外国实施的行政诉讼的相关制度;而第二部分中主要是在站在现实、理解以及法律三个方面的角度上来对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建立的基础。第三部分则是重点说明了我国诉讼和解制度的主要构成元素及效力;第四部分是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诉讼法只设立了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诉讼种类,缺少行政公益诉讼,立法上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已势在必行。本文就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具体论述以期望能在立法和实践中对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行政公益诉讼又称行政公诉,是指与行政行为没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直接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诉讼.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推进宪政建设的题中之意,进行行政诉讼目的的必然要求和保护国家经济利益、整顿社会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而作为专门保护市场中的公共资源、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却未能得以建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诉讼制度的不断进步、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时代之需.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承载着权利救济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使命,从诉讼程序末端影响诉讼制度的运作。随着司法实践不断发展,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制度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均存在一些不能使判决达到一种利益平衡状态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将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含义明确的同时,将个人利益纳入行政确认违法判决的利益衡量之中,真正达到解决行政行为违法引起的利益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其中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是狭义的行政公益诉讼,简称行政公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规定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在司法实践的有效运行,但目前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正当性有部分学者提出质疑,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对比旧的《公司法》这是一大进步,但是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日本已经实行了50余年。他们很早的就从美国引进此种制度来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本文从原告、被告以及前置程序方面讨论了中日《公司法》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不同,以及我国此制度从立法上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被公权力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诉讼权利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影响甚至决定着行政诉讼中司法管辖权的领域以及公民获得司法救济的范围。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统一并放宽。而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范围狭窄、认定标准模糊,不利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目的的实现。本文分析我国及英美两国有关原告资格的规定及现状,在借鉴诸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几条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田伟 《消费导刊》2009,(9):141-141
任意诉讼担当是指第三人经过法律关系主体的直接授权取得诉讼实施权,这一制度具有维护实际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扩大司法解决纠纷的范围、提高司法效率等方面的功能。基于平等保护被告诉讼权利的需要,应对任意诉讼担当的适用进行一定的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