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生态评估的重要性,生态评估有利于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森林生态价值评估、湿地生态价值评估、城市森林生态价值评估、海洋生态价值损失评估、流域生态补偿、森林景观资产价值评估和碳评估等7大领域的生态评估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是草原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的长期、真实、全面的价值,可用于衡量人类活动真实的效益和成本.本文阐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六种生态服务功能,并参照已有的环境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对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各种草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的可行方法,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构建了事件损失评估指标体系,估算了事件的经济社会损失。污染期间的估计损失包括工业产值损失、水体防护工程费用、服务业产值损失、供水企业损失、居民生活损失和渔业产值损失。结论认为,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了现有制度的许可范围,超过了实际罚款额的1600多倍,远高于污染责任人应承担的成本水平,致使大量污染成本转嫁给国家和纳税人。这表明,现行制度下,中国对突发污染事件的责任界定是有限的,客观上助长了企业选择污染的风险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4.
孙晓梅  窦田田 《投资与合作》2011,(6):143-143,145
价值工程是一门从功能出发。以提高工程价值为目的的一种科学方法。本文运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对房地产项目方案进行评选,能够更好的降低项目的寿命周期成本提高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森林景观资产进行评估研究,是盘活森林旅游市场中森林景观资产的必然需求.本文在研究森林景观资产价值特点的基础上,对森林景观资产评估中的三种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了这三种方法的原理与应用范围,为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6.
康雷闪 《保险研究》2015,(10):10-10
保险理赔时,按照何种规则计量被保险人的损失,关乎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我国《保险法》规定“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但“实际价值”的测算标准为何,并无明文。美国司法裁判中衡量“实际现金价值”的标准有重置成本减折旧规则、公平市场价值规则以及广泛证据规则。随着保险补偿观念由经济观念向功能观念的转变,对保险损失的认识不应停留在保险标的的价值上,其作为“保险利益的反面”,本质是一种“物之于人的损失”。所以在保险合同无明文约定“实际价值”的计量规则时,应着重考量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使用意图来测算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进行项目的功能分析,其目的是在工程设计阶段,通过分析工程项目的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绿色金融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绿色金融体系框架已逐步构建。为了解和分析评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阶段规律,本文将绿色金融功能划分为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储蓄投资转化和风险管理四大功能,并在四大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现阶段绿色金融功能的实现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资金融通和储蓄投资转化是现阶段绿色金融功能的主要体现;资源配置功能尚未完全体现,金融机构对污染行业的退出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融资工具发展缓慢是风险功能实现的重要阻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预期损失与损失准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价值、预期损失与违约升水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信贷损失准备计提的理论与方法,指出基于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信贷准备计提方法更能反映贷款的真实价值。最后结合银行信贷损失准备计提的实践,对理论方法与实践中的作法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0.
损失补偿原则的规范功能具有"二元性",即禁止被保险人不当得利和充分填补被保险人的损失。但在传统保险法理论和实践中,为了达到防范道德风险的功能,损失补偿原则完全被禁止不当得利原则所取代。随着保险技术与保险观念的进步,传统理论下的保险制度难以满足被保险人充分补偿需求并容易造成保险合同效率的低下,因此损失补偿原则规范之重心应完成从"禁止得利"向"充分补偿"的转变。在制度设计及保险合同中,应恰当缩减合同条款对补偿金额的限制、重视发展重置成本保险、重复保险中应完成分摊中按份责任向连带责任之转变、优先实现被保险人的剩余损害赔偿请求权,以更全面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