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分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2016年为时空断面,对四川甘孜州城镇体系的城市首位度、 等级规模分形特征、 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城市首位度计算,甘孜州不属于典型的首位分布的城镇体系结构,区内没有较为突出的首位城市、 城镇体系扁平化.(2)区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服从Zipf定律,城镇体系中人口分布程度差异较小,中间位序的城镇数目在分布较多;(3)空间关联维数显示,甘孜州城镇体系交通网络通达性较差,城镇空间关联度较弱,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6):15-18
本文采用云南省2003年—2012年的城市人口数据对云南省城市规模分布进行分析。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分布不均衡,城市间差距大,昆明市首位较高;2012年云南省城市规模分布不符合理想的人口位序—规模分布,大部分城市偏离直线区,形成大量的空白区域;人口基尼系数和基尼系数发展方向南辕北辙,经济水平越高,人口越集聚;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口反映的区位熵,具有波动性;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生态、高效"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城市规模指数,并采用统计分布检验、首位度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方法和指标,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样本城市、官方城市以及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城市的规模并不服从帕累托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仅地级及以上城市规模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全国、区域和大多数省份城市首位度偏低,首位城市发展不充分;四川、湖北、吉林等省份首位城市"一城独大"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城市规模空间基尼系数不断降低,城市规模分布呈现扁平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一个城市体系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讨论城市体系的整体差异程度。本文分别运用首位度理论与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规模结构特征,研究的城市体系的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与河北省的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承德、张家口、唐山、秦皇岛、邯郸和邢台12个城市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5.
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组织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与自组织性.分形理论可以很好揭示城市系统的复杂性空间演化规律,已成为当前城市地理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以武汉都市圈为例,运用经济隶属度模型界定其空间范围,并对其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分形研究,得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与空间范围变动互相耦合;城镇体系首位度较大,规模结构失衡;城市密度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轴向分布明显.针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等级规模多极化、轴向扩展多元化、地域推进圈层化的空间组织战略,为实现"中部崛起"提供理论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6.
徐州都市圈城市体系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5年统计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及GIS技术,从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三方面,对徐州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明显,城市首位度高,小城市发展滞后;城镇密度分布呈带状延伸的特征,空间结构呈较典型的港城"双核结构";城市职能结构单一,类型趋同,资源型城市比重大,属于工矿型城镇体系。最后提出优化徐州都市圈城市体系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与城市规模、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应的经济规模、经济首位度和经济规模基尼系数指标,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各指标值,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大结论:第一,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内出现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快于城市规模发展的高效率城市,也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慢于城市规模发展的低效率城市,高、低效率城市正在改变城市群原来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的结构.第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人口与经济规模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大城市上海市人口集中度严重.据此,笔者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一步城镇化的建议: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上海都市圈.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首位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凭借其辐射作用以及集聚效应,加快了区域经济增长步伐。本文以东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和城市结构布局为出发点,运用东部地区1987-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东部地区各区域城市首位度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首位度的确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期。最后,结合东部地区实际提出如下建议:改善首位城市规模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转型传统城市首位度、完善城市体系;改革首位城市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促进区域首位城市协作、打造跨区域互补型产业基地;建立各层次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城市圈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9.
吕世轩 《价值工程》2021,40(27):57-62
本文根据2014-2018年全国336个地级市的城镇常住人口统计数据,采用城市金字塔理论、城市首位律及城市位序-规模法则,从全国、省域两个尺度考察中国城市规模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超大城市数量无明显变化,特大城市数量增多,小城市数量减少,且大、中城市多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②我国城市首位度下降,27个省域城市首位度变化趋势不同;③城镇人口数量、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  相似文献   

10.
平凉地区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平凉地区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 ,找出了城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是规模小、数量少、结构不合理。其次 ,提出了该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具体办法应是 :强化区内中心城市平凉市的功能 ,扩展其规模 ;扶持和合理发展县级小城市如华亭、泾川、静宁等 ;大力提高重点乡镇建设水平和数量 ,积极发展一般乡镇 ,促使各级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城镇群体的空间分形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 ,以典型西部内陆流域———河西走廊的城镇群为例 ,对其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得出结论认为该区域城镇群体也具有分形特征。其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 ,单个行政区域内 ,城市首位度明显偏大 ,而作为群体考虑则呈弱首位分布 ,核心城市影响力弱 ;城镇群体呈明显的线状分布 ,主要城镇均分布在几条地理要素上 ,即兰新铁路和国道 312线 ,各城镇之间联系不紧密。最后文章就上述分析 ,对其优化城镇群体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建立河西走廊城镇群发展联盟 ,加大城镇群体间的协作 ;合理选择 ,确立区域中心城市等。  相似文献   

12.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cities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This paper uses urban data to investigate two important issues regarding city sizes in China, the relative growth of cities and the nature of the city size distribution. The manner in which cities of different sizes grow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s examined and, contrary to the common empirical finding that the relative size and rank of cities remains stable over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Economic Reforms and the One Child Policy since 1979 have delivered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Chinese urban system. The city size distribution remains stable before the reforms but exhibits a convergent growth pattern in the post-reform period.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n city sizes highlights a link between log normal and Pareto distributions for city sizes prompting the employment of Pearson goodness-of-fit tests to examine directly which theoretical distribution provides the best approximation to the empirical city size distribution. Contrary to the evidence for other countries, a log normal rather than Pareto specification turns out to be the preferred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odel generating city size distributions that asymptotically follow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is consistent with Zipf’s law in the top tail, which is known to hold for many countr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key feature of our model is that it can express city size as a product of multiple random factors (e.g., climate, geographic features, and industry composition). Each factor alone need not generate Zipf’s law. Our model provides a justification for classical urban economics models that have been criticized for not delivering Zipf’s law, since a single model typically represents only one factor among many present in reality.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994-2004年中国城市规模位于前200住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分剐采用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借助于分形理论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用地规模来看,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符合"位序一规模"法则;外来人口的增加和2000年之后城市规模的加速增长使城市发展表现出向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倾向;但由于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比较成熟,其基本特征并没有因时间、外来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变化而改变;高位次城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认为如何更好地识别城市的实际规模,促进城市的理性增长和城市规模结构的健康优化,是中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areto and primacy measures of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cities. The mean Pareto exponent for a sample of 44 countries is 1.136, somewhat greater than the exponent of one implied by the rank-size rule. We find that value of the Pareto exponent is quite sensitive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city and the choice of city sample 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non-linear terms in variants of the Pareto distribution also indicate that the rank-size rule is only a first approximation to a comple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cities within a country. The relatively low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cy and Pareto measures confirms the need for a variety of measures of city size distributions. This paper also suggests that large cities are growing faster than small cities in most of the countries in our sample. This is indicated by the positive coefficient on the first non-linear term introduced into the Pareto equation. Finally, variations in the Pareto exponent and measures of primacy are partly explained by economic, demographic, and geographic factors.  相似文献   

16.
霍连明 《价值工程》2010,29(4):99-100
简要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原理,运用分形理论,借助于罗特卡公式分析安徽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发现安徽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率,存在城市体系规模分布过于均衡及首位城市、大城市规模过小的问题。提出建立安徽省沿江环湖城市群规模体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及其优化整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空间要素入手,研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空间整合规律.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人口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呈现东南集中特征,另一方面,中小城镇分布以京广、京九、京哈铁路等为依托,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强向心分布;城镇带分布大体可划分为京广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城市体系演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区域城市体系发展现状,对该体系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城市体系的区域分布特征、区域城市体系的分布密度以及规模结构.研究结论显示,东部省份城市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密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城市体系的发育程度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分析结果也表明,各地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演化趋势较为一致,都经历了一个先分散、后集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