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安,因着华清池的兵马俑和秦始皇陵而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到来,对于我,也是因着它的历史意义而来,这些古老的文物背后,凝聚着一个个沉重而沧桑的故事。而华山之行,则是因着它的传奇而精彩,娓娓道来的诉说中有着几分哀婉与肃然。  相似文献   

2.
华山自古以险峻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由于受到自身地形地貌的限制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目前主要以从北麓登山观光旅游为主,客容量相对有限,旅游产品单一。开发华山南区游,将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的神话,全方位展示华山的俊秀风采,提升整个华山旅游圈整体效益,成为陕南突破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孔剑 《沪港经济》2005,(2):29-32
近年来,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旅游休闲 的主要选择之一,这一"非营利性"的机构如 何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分得一杯羹?如何才能 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占有着文物这项 稀缺资源的博物馆,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华山鬼斧神工,山势陡峭,险峻无比,历来被认为是神灵会聚之所,备受先民尊崇膜拜。战国末期产生了"四岳"之说,从此华山就以"西岳"而居。公元前221年,秦并吞六国,秦始皇封禅华山,明确华山为  相似文献   

5.
梁英 《当代陕西》2011,(5):58-59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华山景区又迎来了令人振奋的荣誉和跨越——华山景区成功晋升为5A级景区,赢得了全国旅游景区领域的最高桂冠。最近,笔者有幸和华山景区管委会主任霍文军谈到了华山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一直都是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具有很多独特特点,由此使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成了难题。本文从桂西北凤山县一位文物工作者发来的稿件有关不可移动文物的概括,不可移动文物的特点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中国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重庆,应该从何说起?应该从何看起?哪里"最重庆"?母城渝中!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孕育了重庆的"根"和"源"。行走在渝中,总能从山重水复的风景中看见先人的影子。这是因为,渝中区以独特方式,让沉默的历史说话,让文物的故事展开,使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与文化进行一番彻夜长谈。  相似文献   

8.
朱华丽 《魅力中国》2013,(13):79-79
加强我国丰富文物保护的重点在于防止文物的非法流转。要防止非法文物的流转,我们要从黑白两个渠道斩断伸向文物的黑手。首先我们要制定法律、法规,禁止文物的私自买卖,并鼓励群众捐献文物。其次规范我们的文物拍卖市场,杜绝利用拍卖会销赃。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摄影,是馆藏文物档案和文物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描述文物的视觉传达手段之一。它具有与艺术摄影不同的目的、拍摄方法与审美构思;具有与艺术摄影不同的表现形式。文物藏品照片保存在文物档案中,是国家的文化财产,而且经常在文物研究、陈列展览、报刊和杂志中使用,因而它必须遵循从属于文物研究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当今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逐渐实现微机化管理,文物摄影更是成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非 《西部大开发》2007,(11):45-47
华山以奇险峻秀名冠天下,主峰海拔2154.9米,有“势飞云天外,影到黄河里”的磅礴气势。当你登临绝顶.“只有云在外,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有这么一个人。27年130余次登临华山拍照,为华山留下了成千上万张影像,将华山介绍到了海内外,促进了华山旅游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华山,作为我国五岳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作为著名旅游文化圣地,在文化建设上有着特殊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 华山的美不仅在自然风光的壮丽,还以其博大深邃的文化魅力享誉天下.据著名学者章太炎、梁启超考证,"中华"之"华"源于华山,因此华山又有"华夏之根"之美誉.华山作为祖国大好河山的杰出代表,吸引了以李白、杜甫、韩愈为代表的历代文人墨客前来朝拜,现存1200余篇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留下了570余处珍贵的摩崖石刻.位于华山脚下的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场所,占地200余亩,肃穆而壮观,被称为"五岳第一庙",是祭祀文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发现】1982年6月,四川省仪陇县立山镇深溪寺村农民何修正将家里的旧柜子劈烂做柴烧时,在柜脚的油结疤缝隙里发现一个布卷儿,打开一看,正是其父寻找了40多年的秘密党证。他急忙将它交到了立山区委,区委又转交给了县文管所。该文物现陈列在仪陇县文管所内。  相似文献   

13.
韩燕妮  张敏娜 《西部大开发》2010,(4):166-166,169
在现代旅游活动中,神话传说由于其历史性、传承性、集体性、文化性等特征,是旅游景观特殊的审美因子。华山的神话传说历史悠久,人伦教化影响深远,在华山的景观审美距离、景观审美节奏和审美的三个层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升了华山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孔明 《当代陕西》2006,(7):60-60
三山五岳,华山独尊;华夏儿女,心向往之。所以从古到今,来陕西而不游华山,憾莫大焉。朱元璋以皇帝之尊,犹魂牵梦绕,一篇《梦游西岳文》,道尽帝王临幸之心。笔者惭愧,身在华山脚下,也只月夜走过华山一次。就这一次,看别处山,都不是山了。若谓笔者偏见,则请欣赏一首唐诗人崔颢的七律《行经华阴》  相似文献   

15.
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一个重大历史性事件的经济文化发展历史,对后人了解历史真相、"以史为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文物是经过了悠久岁月洗礼乃至兵燹烟尘的熏陶,而成为珍稀资源。地市级文物单位是文物保护的重要一环,有些地市级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在文物保管和陈列方面还不够科学,造成一些文物损害,亟需提高文物保管和陈列中的保护意识,确保文物安全。从"当前地市级文物保管部门与陈列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高文物保管与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的方法初探及文物保管和陈列中要注意的细节"三个方面作以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东北之窗》2012,(20):11-11
华山万丈悬崖间,有一名独臂背夫。为了挣钱养家。他到河南挖煤,但一场事故夺去了他的左臂。在频遭挫折之后,他北上华山.成为一名背夫。10年来。他3000余次登临华山之巅,用血汗钱养活一家老小。  相似文献   

17.
圆明因文物流失事件既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又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文物归属更多地溶入了国家、民族甚至个人的情感因素.既然是依法追索,文物追索更是一个法律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包含强烈情感因素的法律问题.由于文物返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文物追索既涉及到文物占有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又涉及到国际法的有关规定.文章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分析圆明园文物追索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斌 《走向世界》2004,(3):70-71
华泉位于华山南侧山脚下,华山风景区内,也称华水,因华山得名.战国时期的<春秋左传·成公二年>中记载:"逢丑父与公移位,将及华泉,骖挂于木而止"、"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华泉由此而载入史册.宋代曾巩<登华山>咏曰:"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清人赵执信也有诗云:"欲寻丑父易位处,华泉之水今独清."  相似文献   

19.
西岳游记     
三山五岳风光好,吸引无数遥乡人。 华山是历代被人赞美、歌颂的关中八景之一。 “自古华山一条路”,找到“玉泉”便是门。玉泉院是入华山的口门,远远看去,山脚下翠竹拥出几个亭尖阁顶,不与它同,引人入胜。进了院,那风景更别具一格。有楼  相似文献   

20.
玉兔献瑞辞旧岁,龙腾华岳迎新春。2012年新春伊始,西岳华山传出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2011年,景区全年实现购票登山人数191万人次,门票收入2.0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2%和113%,华山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同时,华山景区管委会主任霍文军也荣获第七届陕西省最具影响力十大诚信人物大奖。仅仅两年时间,华山的发展就像坐上了快速疾驰的列车,顶住了市场的竞争,持续增长,连年跨越。中国的名山众多,华山何以能够脱颖而出,声名远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专访了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华山景区管委会主任、华山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霍文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