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丽莎 《财会月刊》2013,(5):I0013-I0013
一般而言,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从管理权责上应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行自己发行管理的产品,投资者接触最多的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另一类就是银行代销的产品,这类产品银行只是代为销售,产品的盈亏都由管理公司负责,即私募信托产品。那么,银行理财产品与私募信托产品有何区别呢?投资者应该怎样防范风险呢?  相似文献   

2.
张然  林燕 《财会月刊》2008,(6):97-97
当前,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银行推出的产品信息往往是不透明、不对称的。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的专业术语越来越多,对于含糊不清的语句,要向银行的专业人士咨询,对于投资者来说,防范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的文字“陷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透明度仍然不高,但从理财产品说明书上多少能看出风险的高低。理财产品说明书的第一部分通常为风险揭示书,这是银行按照监管的要求例行披露理财产品可能隐藏的各种风险。但风险到底有多大,风险揭示书通常不会告诉投资者。投资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读懂理财产品说明书: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收入和家庭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希望能通过稳健投资来实现财富增值。因此,许多人将目光投向银行理财产品,但种类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却又让投资者无从下手。理财专家向投资者支招,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无论选择哪类银行理财产品,都要充分了解各类理财产品的产品特征和投资风险,如是否保证本金、是否保证收益,最好和最坏的投资情况是怎样的等。  相似文献   

5.
飞飞 《财会月刊》2011,(5):I0010-I0010
“你知不知道?银行力推的非保本浮动型收益产品,收益部分居然只能向下浮动,超额收益的部分全归银行所有。”一位投资者在银行购买了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但细读产品说明书后发现,该产品不但不保本,而且产品实际收益如果高于预期收益,超过部分还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不归投资者所有。  相似文献   

6.
金融     
《房地产导刊》2013,(1):19-19
“影子银行”阴影笼罩融资渠道 由起:华夏银行“理财门” 12月初,华夏银行因一款高达1.19亿元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致多名投资者聚集在上海华夏银行大厦门前抗议。据报道,这些客户通过银行购买的宣称收益率高达11%的理财产品到期后不仅没有获利,上亿元投资反而血本无归。华夏银行称,这些产品不是该行自有产品,也非其代销产品,而是由嘉定支行前理财经理私人销售,相关理财经理正被公安机关调查。  相似文献   

7.
文飞 《上海企业》2011,(2):78-79
理财产品比较稳健 不同单位、不同职位的年终奖差异都比较大,一般1万元-10万元是主流。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银行稳健型理财产品,目前1年期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在4%上下,远高于1年期定期存款。不过,由于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门槛,至少5万元,有些产品的门槛还要10万元  相似文献   

8.
近期,陆续有银行出现理财产品纠纷,投资者卖到的理财产品要么大幅亏损,要么血本无归。想买理财产品,又不想掉进坑里,投资者该咋办?银行理财陷危机近期,受到投资者热捧的银行理财产品屡现问题,先后有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出现理财产  相似文献   

9.
目前,银行外币理财产品已经成为最主流的外币投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外币理财产品各大银行差异很大,即使存续期相同的产品也可能有较大的收益差。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产品时一定要货比三家。  相似文献   

10.
现今,不少投资者手中都会有一些外币,如美元、欧元、澳元等。如何安全、有效地打理这部分资金,以及实现保值增值就成为不少投资者需要。专家提示,投资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费率、流动性、理财期限等细节。看这类产品是否保本从目前看,银行外币理财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系列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亏损清事件,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认为,理财产品零收益事件面前,投资者和银行双方都难辞其咎。作为投资者和银行签订合同之时应对产品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权衡,轻信推荐或迷信宣传都是非理性的。在投资观念上,随着浮动收益类产品的份额加大,投资者要做好市场波动对收益影响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个银行都在力推手机银行,不仅转账等手续费有优惠,连在手机银行专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比较高。那么,手机银行买理财产品靠谱吗?手机银行高收益揽客目前各银行都在力推手机银行,为了吸引更多客户使用手机银行,在手机银行转手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比柜台销售的产品高一些。同系列的产品,手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也比同期限传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高出大约0.2%。手机银行以短期产品为主从期限上看,  相似文献   

13.
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说明书让人眼花缭乱,如何在那些动人的广告词和醒目的收益率里去伪存真呢?有很多人不去认真研究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一味相信它宣传的“高受益”,产品买到手后,实际受益并不像说明书所说的那样高。那么,到底是理财说明书在说谎,还是我们自己的“段位”不高,  相似文献   

14.
《财会通讯》2006,(9):I0008-I0008
银行理财产品:富裕投资者的选择 个人理财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大幅提高——人民币在5万元以上,外币在5000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尽管门槛提高,但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本金安全.收益较高且购买方便,成为众多稳健型投资者的不二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再度加息.理财产品是不会水涨船高的。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要谨慎一些。  相似文献   

15.
眼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可谓频繁,投资币种丰富,产品的收益结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但随之而来的,投资者的抱怨与投诉也日渐增多。抛开发行银行的夸大宣传与风险故意隐瞒,作为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有些基本认识是不容混淆的。  相似文献   

16.
佚名 《财务与会计》2014,(11):75-75
第一招:正确理解银行理财产品期限 不少初步接触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会认为,资金的利息和存定期存款一样,都是从购买当天计算起息的。其实不然,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要看清楚四个日期,分别是募集日、起息日、到期日和资金到账日。  相似文献   

17.
金融     
《房地产导刊》2013,(Z1):19
"影子银行"阴影笼罩融资渠道由起:华夏银行"理财门"12月初,华夏银行因一款高达1.19亿元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致多名投资者聚集在上海华夏银行大厦门前抗议。据报道,这些客户通过银行购买的宣称收益率高达11%的理财产品到期后不仅没有获利,上亿元投资反而血本无归。华夏银行称,这些产品不是该行自有产品,也非其代销产品,而是由嘉定支行前理财经理私人销售,相关理财经理正被公安机关调查。  相似文献   

18.
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最大消费群。 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背后的猫腻也引起监管层重视,10月9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将存款单独作为理财产品销售,不得将理财产品与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商业银行不得将理财产品作为存款进行宣传销售,不得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变相高息揽储等等。  相似文献   

19.
岳宗奇 《活力》2013,(2):72-72
年末,银行将面临的收益大考.拉开了各种产品冲刺大战.随之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较2012年前三季度高出很多,其特点是起存点低.有些理财5万即可,收益率高,多款理财预期收益超过了5%。随着各家银行各种名目的理财产品的推出,对于投资者来说真是乱花迷人眼啊,  相似文献   

20.
春节过后,连续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被包曝到期亏损,尽管亏损产品数量相比所有银行理财产品为数甚少,但貌似稳健的理财产品曝出巨亏还是让投资者揪心。笔者发现,这段时间曝出亏损的理财产品多于股市有关,产品风格与投资于债券、票据和货币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