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子莹 《人力资源》2005,(17):58-59
"女研究生就业难",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话题.让广大本科、专科、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女毕业生听到后,她们的心里又会怎样想呢?拿着研究生毕业证走出校门就能领到一只金光闪闪的饭碗吗?抱着这种心态在求职道路上跌跌撞撞的女孩子不计其数,如是的话,还谈什么求职中的性别因素和闭门羹.  相似文献   

2.
小非 《乡镇论坛》2009,(19):41-43
一个是在读女研究生,一个是小山村里的农民。谁能料到,在网上认识一年后,他们冲破世俗观念结婚了。消息很快引起轰动,女研究生缘何远嫁“种田郎”?他们幸福吗?他们对未来有何打算……  相似文献   

3.
思语丝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艰苦奋斗,玉汝于成。▲一个人一生中只要专注于某一件事,他的成功是不可避免的。▲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世界之大,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能看到、听到、感觉到、体验到的事物极其有限,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生命的有限和短促。求职天地▲根据兴趣择业。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常与他的兴趣、爱好有密切的关系,但个人的兴趣、爱好只能作为择业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全部的依据,故培养自己多方面兴趣与爱好以便在求职时更有选择余地乃是聪明之举……▲根据气质择业。在…  相似文献   

4.
顾尧天 《经营者》2013,(22):215-216
中国汽车工业60年走出一个饶斌,谁是第二个饶斌?饶斌同志在汽车业执政35年,但是他离开了,改革开放后汽车这块基本就没领足各人了  相似文献   

5.
丰田,曾经代表着“品质最佳”,而此次召回事件恰恰在摧毁着这一品牌定位。 丰田品牌危机的深刻根源在哪里?是一个使品牌面临生死考验的伤害?还是通过危机公关能够渡过的插曲?什么是走出此次危机的根本性战略?  相似文献   

6.
张丽纯 《潮商》2011,(5):94-96
听闻笔者将要采访陈学希,家中长辈一脸惊喜:“是出演《张春郎削发》、《烟花女与状元郎》的那位陈学希吗?”光阴荏苒,陈学希在众多戏迷心目中的形象依旧清晰如昨,不可替代,当年舞台上那位声色艺俱佳的翩翩小生,已然成为潮剧的代表人物……小生今何在?关于当年的记忆,是否只能从经典戏剧片段中寻找?而陈学希说,即使不在潮剧舞台上了,他...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你,还记得那个患了脑瘤却因为是外地户口而无法享受北京医保的白领吗?还记得那个在西安反日游行里高举。前方砸车,日系掉头。纸牌子的小伙PS?还记得那个得知自己复读一年还是没有上三本线后吞农药自杀的四川女孩吗?还记得那个因为在文革中告发母亲的“反动”言论导致母亲枪毙而痛悔终生的老人吗?  相似文献   

8.
职场竞争惨烈,如何稳操胜券,让你的岗位无人可以取代?如果你能避免以下自招失败的蠢事,你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个让老板无法不用的人。工作时间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这样做只能造成两个影响,一是那个喋喋不休的人觉得你很清闲,二是别的人觉得你俩都很清闲。  相似文献   

9.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占学校总人数的20%~50%,高达300万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但是,你在感叹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其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呢?武汉一个贫困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新财路,专门做起了向贫困求职者出租高档服装和化妆品的生意,从而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高薪族!  相似文献   

10.
一位一年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给我写信,自陈辗转数夜不得要领,无奈之下“希望柯老师能救学生于水火之中”。如此重托,他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这位年轻人生长于大城市,所修专业为哲学。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他在毕业前一年就开始到处投寄简历,这种努力已两年有余,但找工作的事至今只能用“频频失利”形容。  相似文献   

11.
《创业者(广州)》2006,(3):42-43
“入错行”是职场大忌。2005年,哪些行业人才需求最旺盛?未来两三年,哪些行业有望持续升温?近日,慧博研究院、智联招聘等专业人才机构相继发布人才市场年终报告,点评2005职场风云变幻,预测2006热门行业走向,为职场人士,特别是有意跳槽和准备求职的人士画出了一张求职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个阶段迈向另一个阶段?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昔日的封建王朝不断改朝换代?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从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人心!从社会心理角度说,即所谓“人心思变”。我们发现所有的成功变革都是人心思变的结果,而失败的变革恰恰是没有抓住人心,而变革本身却不一定是错误的。比如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后人都说它好,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人可能说他简直是胡闹,变革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希特勒的纳粹思想可以说是遗臭万年,但是当年他极具煽动性的演讲迷倒了成千上万的听众,让他一呼百应,追随者众。  相似文献   

13.
唐为民 《人力资源》2007,(3S):42-43
10万元求职,惊动房地产老总 去年10月份.在京城出现了轰动一时的首例个人商业广告求职事件,事件的主人公王先生花费10万元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商业求职广告。那个1/4版的个人求职广告。登在了2006年10月16日《北京青年报》的第一版上,一下子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商人购买德国机场”是2007年最具商业价值、最有轰动效应的经济事件,事件“操盘手”林德国际物流公司董事长庞玉良也以火箭般的速度,成为世界关注的新闻人物。应该说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并购国外的企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斥10亿元巨资购买发达国家的土地——德国帕希姆机场,这在中国还是头一遭。 就在外界欲对庞玉良从业背景、收购动机、资金来源等细节颇感兴趣一探究竟时,他却在中标后的近一年时间里销声匿迹了。 庞玉良在干什么?他的并购顺利吗?他的物流理想践行得如何? 时隔一年,庞玉良回来了。  相似文献   

15.
求职压力竟然拉高“着装”花销。记者日前从西单、王府井、崇文门等商业区了解到,又是一年招聘时,近期买套装的女大学生越来越多,购买的多为400元至3000元之间的职业装。而北大一女研究生更是掏出近万元,购置应聘行头。引来应聘的同学们“排队”借穿这套天价服装。  相似文献   

16.
袁梅 《乡镇论坛》2011,(4):36-36
2010年5月30日.当邱虹兴冲冲地同男友来到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邱虹是已婚之人.不能办理结婚登记。邱虹立刻傻了眼:自己还是黄花闺女.怎么早成了别人的妻子,而且那个男的自己根本就不认识。可登记资料中的身份证号、住址等,又表明那个女的确实就是自己,这是到底是怎么回事?男友则认为邱虹是蓄意隐瞒“已婚”事实,长期愚弄自己,不管邱虹如何解释,一气之下拂袖而去并决意断绝往来。  相似文献   

17.
尽情做自己     
你,是什么?会什么?有什么?想要什么?能够做什么?了解自己是人生的第一课!决定一个人层次、境界、气质、地位的高低,全在于大脑中的那个“我”!但当今世人中,有多少人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大脑?了解自己脑中的那个“我”?全然了解自己,就会知遣自己有什么条件,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真爱。于是他就会随着自己胸中熊熊的烈火前进!热切地实践愿望,就是走向天堂之路。漫无目标浑浑噩噩地度日,就是在承受地狱的煎熬。有一人长得很普通,出身也很平常,只是个养猪户的儿子,他写一本书《影响力的本质》,1936年出版时,仅在美国,就卖出15…  相似文献   

18.
孙雅男 《英才》2008,(1):118-118
吴人伟酷爱问为什么。在强生公司的员工眼中,吴人伟是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总裁,“总是一天到晚问这个问那个,而且问得很细,为什么?为什么?……就这样一直问下去。”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去西安是在2001年的初春。说是初春,其实对北方而言仍是寒气逼人的。好在走出火车站的那个瞬间,阳光出奇的鲜亮,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异乡人从一踏进这座古城起就感受到了她最质朴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10万元求职,惊动房地产老总去年10月份,在京城出现了轰动一时的首例个人商业广告求职事件。事件的主人公王先生花费10万元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商业求职广告。那个1/4版的个人求职广告,登在了2006年10月16日《北京青年报》的第一版上,一下子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上海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正准备为其北京分公司物色一名总经理,看到这一消息后,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