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中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制度的创新。然而遗憾的是 ,中国农村金融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 ,发展缓慢 ,严重制约了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用新兴的制度经济学理论 ,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并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设想。一、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道格拉斯·诺思对制度及制度变迁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诺思认为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其原因是 :制度变迁过程与技术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突破——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设计的农村金融制度没能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着较高的信息传递成本问题,致使金融机构缺乏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激励,而农村金融新政则实现了对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突破,也有效破解了金融机构和农村借贷者之间信息传递成本过高问题。制度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使经济参与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追求的同时实现新政既定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3.
4.
沿海滩涂征用与补偿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了在沿海滩涂征用与补偿中产权制度的变化,认为在沿海滩涂征用过程中,由于产权的冲突引起的制度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变迁方式的不合理、利益集团的影响是造成征用与补偿制度产生非均衡的原因,并通过进一步分析指出使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制度解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以制度范式来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变迁。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决定和变迁是国家及其代理人、农户和其他城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互动的产物,其中国家的角色非常重要。农户阶层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农村金融制度未来变迁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特征缺陷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但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却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现行农村金融制度进行创新,以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此,根据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对我国现行农村金融制度的特征和缺陷及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路径设计与创新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回顾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历程,每一个发展阶段无不折射出政府强制性的制度供给,而较少反映出微观金融主体的诱致性制度需求。本文以路径依赖理论为理论框架,指出由于这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因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而容易被锁定在低效状态。最后,笔者提出,要使农村金融制度在变迁过程中,退出这种低效的锁定状态,必须注重对新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引入,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而达到高效的路径替代,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8.
国有农场制度变迁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透视国有农场改革,从理论上探讨了国有农场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的深层次原因是既存在制度供给不足,也存在着制度供给过剩;采取强制性和诱发性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模式有利于促进农场制度达到新的均衡;制度变迁中存在四个关键问题,制度变迁首要任务是政企、社企必须分开,其次是实行土地承包制度、推进产权改革和完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制度的创新总有一定的风险用成本,:因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通常具有路径依赖性.从制度变迁来看农业制度改革,会发现农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强,缺乏创新,导致农业发展相对落后.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制度的不足,提出了农业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兼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制约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后,重点对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对创新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之间、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金融需求主体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都存在共生现象,各种共生现象的存在说明在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共生规律。根据这一原则,文章提出了当前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农技协会演化规律的制度解析得出: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是组织创新根本原因,而价值观因素则影响着制度在边际上的调整;农技协会发展的成功案例说明,股份合作制的实体经营模式是能够满足现阶段成员互助和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创新选择,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从中央政府成本收益角度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了中央政府主导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变迁和调整非正规金融政策的原因,认为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建立适合农村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是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未来的演变方向,而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政策将逐步放宽,部分非正规金融形式将向政策、法律所允许的金融组织转变. 相似文献
15.
17.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目标,是新时期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引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变迁与整体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相悖,呈现出强制性、“渐进式”及结果的“滞后性”等特征。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尚不能满足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亟待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文章从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性农业保险、信贷担保机构,以及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基础体系、政策扶持和监管体系等方面,对创新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可以发现,学界对此主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体制建立的原因分析、国家与城市基层社会关系模式研究、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困境研究、城市基层治理转型研究等四个方面。在未来的基层治理研究中,应从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注重制度运行的实际内容,即国家通过公共服务这种制度运行的实质内容的供给,唤起公民的参与意识,强化公民合作愿望,进而增强国家在城市基层的基础性权力,实现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动态推进机制——基于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农业和农村制度安排的变迁,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更重要的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角色(包括政府、农户和农民自组织)会随着新农村建设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发生转换。因此,本文认为,应在充分认识三大主体角色转换的基础上,建立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农民自组织和农户互动型的动态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成功率不高,其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强调正式制度变迁,忽视非正式制度嵌入,变迁形式比较僵硬化,忽视环境复杂性.本文结合本土环境特征,深入剖析影响制度变迁效率的各种根源,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