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优秀的齐鲁文化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人际心理、情绪调适、挫折心理和人格心理等方面有诸多契合,有助于因地制宜、富有针对性地推进心理育人工作,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优秀的齐鲁文化融入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有:积极营造齐鲁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打造优秀齐鲁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课程体系;搭建齐鲁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平台;创新"互联网+"齐鲁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齐鲁传统文化在中华区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孔孟学说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齐鲁文化的根基,并且出了第一部关于孝道的专论《孝经》。鲁迅一向对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尤其是封建宗法制度中的忠恕、孝悌观念,然而儒家文化中强调的积极入世、忧国忧民的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又深深影响着鲁迅,齐鲁文化中名人、传说也成为鲁迅笔下的创作资源。鲁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对齐鲁传统文化的态度本身就是充满矛盾的。  相似文献   

3.
《左传》所记齐鲁两国女性的行事多与婚恋有关,因而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在东夷文化的大背景中,齐鲁两国习俗和精神文化的相同与互异、冲突与融合;展现了男权文化伊始时,齐鲁女性的情感、遭遇和命运;同时为后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彰显的女性形象,并且由她们忧郁的命运及她们自己咀嚼了无数遍的情感积淀成了经典的文学原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的文化新战略,并对广大的当代大学生寄望甚重,希望他们担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任、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然而,严重的文化失语现象却影响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可尝试通过研读中国文学经典中外译本的方式来增加中国文化的输入,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差异敏感性及文化鉴别能力,提升其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受到了普遍欢迎。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母语的"负迁移"却忽略了"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宏观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建议外语教学可以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教会学生使用外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完成"母语文化"的输出。  相似文献   

6.
小兵  杨力 《大众商务》2006,(3S):8-10
他们喜欢我们的文化,我们需要他们的钱。但我们却“吝啬”地给予,甚至一味地自我欣赏。因为.我们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连想都没有想过.要让自己的文化产品先于自己走出国门。而是一味在国内“寻食”,却被“饿”得叽哩哇啦乱喊。 痛定思痛,不出口,待何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文化帝国主义"实际上是通过文化渗透、文化扩张的方式来达到文化霸权的目的。美国政府通过大众文化的传播对世界各地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好莱坞电影是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大众文化方式,因此,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好莱坞电影的熏陶和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孙波 《中国科技投资》2013,(Z2):197-198
科学与文化共同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现了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从知识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二者同源。从历史与现实中考察可以看出,科学与文化无疑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兼容和统一,尽管在历史中两者存在着多元多样的联系,但是却又总是统一于人的终极关怀,这是"实然"和"应然"的结合,统一于"必然",而最终实现的是一种"必然"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12月,汾酒集团做出了实施"汾酒文化战略‘清香工程'"的历史性决策开始,他们便开始了"传播千年酒文化,做好酒业大文章"的传播汾酒文化的事业.文章认为汾酒应该更为主动地宣传自己文化、传播自己的文化,走出去,切实走到消费者中去将最好的东西真正呈现在每一个消费者的面前,让他们真正地接受汾酒文化、爱上汾酒.  相似文献   

10.
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影响和谐人格的形成。齐鲁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格育人资源。优秀齐鲁文化融入人格培育工作有助于克服当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坚定人格发展的正确方向;有助于强化省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形成倡导正能量的主流文化人格特征;有助于人格培育因地制宜和方法创新。文章基于齐鲁文化视角高校人格育人需要打造高校特色齐鲁文化课程群,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营造齐鲁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引导机制,发挥主体践行的能动性;积极探索优秀齐鲁文化的微传播人格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宋代文治斐然,是文化和艺术的天堂,书法艺术更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中国古代钱币的出现及发展也印证着书法艺术的演进过程,“御书钱”的诞生为钱币书法艺术增添了绚烂的一笔。北宋之前各朝各代,钱币上的书法多以篆、隶为主,这两种书体虽然风格端庄浑厚,循规蹈矩,但不能很好地体现书法艺术千姿百态的灵活变化。宋太宗的手书“御书钱”开“御书钱”书法艺术先河,在艺术高度上也秉承了宋代美学巅峰时代的诸般艺术特征以及宋太宗个人的美学理论修养,也可以说宋太宗为钱币书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是一个具有创新思想的理论家.他的创新理论是系统而全面的,不仅包括确立皇帝称号,奠定了皇权至上、帝王独尊的思想基础,也包括对终始五德学说的确认与利用以及对终始五德学说的改造.他的理论创新呈现出继承、综合、改造、不拘成说、为我所用的特点.这样的特点既体现了秦始皇本人的雄才大略,也与秦国功利主义的文化传统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的政治理想决定了他对文学创作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然而帝王的角色又促成了他对宫廷创作的热衷和认可,使初唐诗坛存在一个诗论与创作看似矛盾而实际上又合乎情理的独特现象。本文旨在探讨唐太宗对初唐宫廷诗的创作态度,揭示宫廷诗这一特殊题材在初唐风行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精美的唐代釉陶塑像,如骆驼和仆从等,一直是收藏者和博物馆的珍宝。人们一直称赞它们是出色的雕塑品,但却甚少留意它们在墓葬背景下的功能。文章对秦始皇陵(d.210 B.C.)的检视揭示出其墓中的塑像其实是一个更大型、更复杂的结构与形象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著名的兵马俑是秦始皇巧夺天工的陵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部分还包括“真实的”人和动物、缩小的青铜战车、宫殿模型和天体图案。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众多部分所组成的整体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古代中国人是如何看待各类图像的。我们会发现,其实在古代中国人眼中,图像与它所表现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籍由在青铜、陶瓷或图画中创造形象,古代中国人为死去的皇帝重现出一个宇宙。文章描述了用来理解图像的哲学概念并运用考古发现和文本材料对此进行论述。近期考古发现使人们可以重新估量中国墓葬中的模型明器,普遍认为这些图像的力量相当大。中国人从不收集陵墓中的塑像的原因是,在他们看来,这些塑像是死者真实的仆从和士兵。  相似文献   

15.
汉武帝对汉初的宗庙祭祀所用音乐及宴饮音乐的加工整理,不仅完善了汉皇室礼仪用乐体系,还体现了他的用乐思想.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透视之后汉代音乐、乐府及音乐制度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汉武帝时期推行垄断官营经济政策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阐述了其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后果,指出了这种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就目前材料而言,京剧史上对秦始皇的脸谱几乎没有记载。然而事实上,京剧舞台上确实存在过秦始皇的脸谱,现保留在苏州的南派京剧名家孙国良之处。京剧中的秦始皇脸谱被称为"九五之尊拔地通天五福捧寿无双谱"。对秦始皇脸谱的历史流传、设计特点以及其设计的文化根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从阴阳、色彩、五行、医学、传说等角度,对此脸谱的设计进行剖析,从而展现出此脸谱的神妙之处,也希望此脸谱有再现舞台的一日。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一改汉初以来"量入为出,审慎平衡"的理财观,转向了"量出为入,积极有为"的理财观,使汉初以来原本充裕的中央财政后备很快告罄,国家面临经济社会总危机.汉昭帝恢复了"量入为出,审慎平衡"的理财观,国家财政后备重新得以充裕,国家进入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新时期.这一过程表明"量入为出,审慎平衡"的理财观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建立财政后备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地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先河:炎帝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炎帝文化,从狭义上说,是指以生活在姜水流域的炎帝为代表的农耕时代文化,即炎帝八代所创造的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的总和。炎帝时代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大都发祥于秦地,是属早期秦地文化。它是华夏文化的先河,也是秦地文化对华夏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以来,秦始皇陵K9801陪葬坑、K9901陪葬坑、K0006陪葬坑、K0007陪葬坑陆续发掘,相关研究文章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秦始皇陵的布局结构.秦俑秦陵研究,从微观的名物考释到宏观的史学探索,出版了很多专著和论文,丰富了秦文化研究,使秦文化成为文化学研究中的热门学科,并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秦俑学".本文就十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