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思路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陈昌盛 《中国发展评论》2010,(1):13-20,110-120
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中国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投资与消费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中国居民消费增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当前形势下,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两个比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肖媚  杜平 《浙江经济》2014,(6):50-51
浙江国民收入分配关系近年来发生了积极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决于GDP增速,劳动所得占GDP比重有所上升,初次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拐点”或已出现。但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失序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收入分配格局仍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持续的改善和显著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的差距持续扩大,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劳动者阶层收入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从浙江的省情看,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应在继续完善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政策的基础上,把政策重点从过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为主转到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来,即从“提低”转到“扩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国民中的比重,最终形成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布。  相似文献   

6.
加大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整,提高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增加居民消费的切入口。只有居民收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合理了,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缩小了,内需才能真正得以扩大。  相似文献   

7.
8.
经济发展与居民(或个人)收入分配变化之间相关关系问题,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于这一问题,经济学家更多讨论和关注经济增长(增长速度、增长水)同收入分配关联,而忽略甚至否认产业结构演进对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纯理论角度探讨结构演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和阶段性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9.
闫巍  周振禹 《黑河学刊》2015,(3):8-9,56
本文从我国国民核算数据角度,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1990年-2010年间初次分配格局的变动,描述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产生的变化;分析初次分配格局变化的原因,得出在新形势下初次分配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萌 《改革与战略》2013,(8):39-42,47
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产出效率。文章指出,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从分配总量、分配结构和分配结果上共同构成对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障碍,造成居民低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和延续。而居民低收入分配格局又是传统发展方式的存在基础,通过对发展方式转变的阻碍形成了我国传统发展方式的固化。文章认为,以高质量发展、合理性结构、均衡化分配的发展方式为目标,以居民收入倍增为手段,打破居民低收入与传统发展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收入分配失衡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失衡情况比较严重,妨碍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异变"和相应的制度性缺失。对此政府既有过失的责任教训,更有扭转收入分配失衡不可推辞的义务和艰巨职责的重任。政府在创造和形成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制度环境中让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充分利用"有形之手"在收入分配中不同层面的调节作用,有效地遏制影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逐步实现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真  相似文献   

12.
《产权导刊》2009,(12):45-46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保持企业和政府收入继续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从宏观角度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相似文献   

13.
许林海 《辽宁经济》2010,(10):40-40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所创造并用于分配的价值总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偏斜,政府和企业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偏高,而居民收入占比偏低。因此,财富越来越向国家转移和集中,而居民消费倾向和民间投资能力下降。这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不利于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其收入分配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向国家和企业倾斜,这种倾斜使得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投资推动,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三大利益主体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变化我国三者收入分配关系总的变化趋势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大幅度调整和显著变动转变为90年代以来的小幅调整和相对稳定。经过20余年的调整、变化,政府收入比重由1978年的33.9%下降为1999年的18.2%,企业收入比重由11.1%上升为13.3%,居民收入比重由55%上升为68.5%。如以十等份表示,可把改革开放以来三者分配比重变化大体概括为从1978年的3:1:6变为1999年  相似文献   

16.
17.
刘培林 《首都经济》2012,(12):24-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劳动报酬过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而提出的。它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还能缩小收入差距,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就居民个体而言,消费支出主要受收入水平制约,不可能长期高于收入水平进行透支消费;就社会全体而言,消费支出总量不仅与收入总量有关,更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状况密不可分。收入差距过大,收入集中于平均消费倾向较低的高收入阶层,启动消费难度就相对较大,致使消费占GDP比重往往会较低。[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李娅  刘宁 《产权导刊》2010,(8):39-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在整体上得到较大改善,但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达0.48。巨大的收入差距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占80%~90%,基本决定了最终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