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这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农业部壕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针、目标、战略、重点进行了总体部署.是农业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指南。为了使读者更全面了解《规划》,下面节选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回答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根据中央的基本精神,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这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农业部门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针、目标、战略、重点进行了总体部署,是农业部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指南。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全面了解《规划》,近日,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曲延春 《农业经济》2006,(10):14-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面对的重要历史课题。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村运动,改善了农村环境,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取得了令人羡慕的经济和社会成就,韩国人创造了“汉江奇迹”。韩国新村运动因此也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的典范。并且,韩国与我国都属于东亚国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与当初韩国新村运动的经济背景有类似之处,所要达到的目标也相似。因此,考察韩国新村运动实践,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贯彻《建议》精神,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特将《建议》有关内容编。[编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十一五”期间推进新农村建设,并且在新年发出了近年来第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人民日报发表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论,党和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决心正逐步变为实际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多予、少取、放活以及工业反哺农业…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村》2006,(5):47-47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在《经济日报》理论周刊撰:《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的五个关系》。他指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关系。第三,正确处理“多予”、“少取”、“放活”的关系。第四,正确处理政府、农民与社会三的关系。第五,正确处理农村党组织和各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如此重要和突出的高度,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三农”工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议》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篇章中,重点谈到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问题,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2.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中心任务,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经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是当前迫切  相似文献   

14.
在政协长沙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大会发言的焦点集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作题为《对我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发言,民革长沙市委、民建长沙市委、九_一学社长沙市委分别准备了《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长沙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高度重视化解村级债务》的书面发言,大家积极为长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为农民兄弟发家致富鼓与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具体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出了推进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并把农村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起来,归纳起来就是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角度指出了农村建设的新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中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在农村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摆在全党各级组织面前的一件事关战略全局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十年来,以交通、通讯、住房等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王平 《中国改革》2006,(11):46-48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至此,全国  相似文献   

19.
《致富之友》2005,(11):52-5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共分十个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本刊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分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今后五年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突出位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