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保胜 《活力》2004,(11):49-50
处于社会转型的我国当代社会,法治必须与德治相结合。依法行政必须与以德行政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法治之根深入到我国丰厚的德治文化的沃土之中,形成一种新的法治文化,才能克服西方社会法治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才能使我们国家真正走上法治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化进程大大加快,社会逐步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最为广大的农村地区,法治化进程十分缓慢,中国农村社会的本质特性依旧是"熟人社会","熟人社会"背景下的处事规则,乡规村约,风俗习惯与国家主导的法治建设与法律信仰发生了诸多的冲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农村"熟人社会"的瓦解将是一个艰巨的漫长的过程,只有找到目前农村法治化的困境,才能加快农村法治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浅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慧颖 《活力》2013,(2):33-33
我国应当如何看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关系重大。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地位,德治作为重要的治国方式,对促进法治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矛盾频发的转型期,社会管理形势严峻,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在社会管理实践中,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和理念不再适应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实现“单一强制型”社会管理模式向“双赢法治化”转变.这也折射出了我国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法治瓶颈.  相似文献   

5.
李世萍 《活力》2011,(12):51-51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依法治国”的理念已深人人心。不可否认法治存在着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有着其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纯粹的法治是有缺陷的,也是空洞的,只有与德治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魏怡然 《企业导报》2009,(12):253-254
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我国应当如何看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关系重大。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地位,德治作为重要的治国方式,对促进法治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企业已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的法律风险变得越来越突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应当构建好法律风险防范管理体系,这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法治化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8.
刘妤鑫 《活力》2022,(9):49-5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方向。乡村治理、法治、德治是我国传统社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至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下,沿革下来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石,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法治、德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格局,极大促进了我国新时代乡村的发展步伐。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新时代乡村治理、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希望对促进我国新时代乡村发展治理、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全面建设以及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状况不是很乐观,法治教育不充分,法治实践相对较少,大学生存在严重的法治信仰缺失现象,要想搞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学校必须依靠校方、教职工及学生等多方合力,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各种重要影响,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严重威胁,本文依据此现状提出有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格观相应的对策:制定网络法规,加强网络文化监管;正确认识"文化殖民"主义,树立"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德治网',德治和法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良法之治的简称,法治政府是具有良法并且良法得到有效执行的政府。现代社会中,政府影响不可避免地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没有政府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法治化。将法治与自由、平等、公正并列作为中观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是对法治重要性认识的一次升华。法治不仅具有工具和形式价值,还具有目的和内容意义。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和落实法律制度,并确保这些法律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拟通过对125位准会计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会计造假普遍,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影响到大学校园里的准会计人员。要使会计诚信得以迅速回归,必须加强对准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全民的诚信意识,法治与德治并重,营造和谐的会计人文环境。此次调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农村是我国最基本的治理单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治理有效,是指健全乡村治理的新体系。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根据农村人口结构、社区公共事务的发展和利益主体、组织资源的多元化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规范和调节各类关系,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得到全社会的一体遵行.如何制定治国理政的良法?又如何使这种良法得以有效实施?唯有让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可以说,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需品,正是这种文化奠定了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准,也正是这种文化滋养和培育了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法治成为文化,关键是要消除人治.因为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以及人治背后的封建文化,正是人治封建传统阻碍了法治.破除封建人治意味着,不仅要破除封建特权的思想,还要触动某些特权者的利益,不仅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文化制度,还要清除封建等级制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8):238-240
从十八大以来到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对依法治国提出新要求的宏观背景下,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是高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规范学校办学和管理行为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创新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手段落脚点是实现法治化。因而,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和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同时建设内部法制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运用法治思维进行依法治校,才能使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最终处理好共性和个性、抽象与具体以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等高校建设发展中的多元关系。  相似文献   

16.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我国法治建设迎来全面推进的新时期。近年来,常宁市以推进依法行政、构建法治社会为主线,坚持法制宣教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普治并举,标本兼治,"法治常宁"建设取得全面进步。一、弘扬法治文化,形成了立体普法格局。一是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见缝插针宣传法制,在窗口单位、城市主干道、各村社区、公交站点等人流量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法治和德治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指出只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完美结合起来,才能营造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施耀忠 《经济界》2015,(2):22-23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群众对建设法治中国的信心不断增强。然而,我国推进法治政府部门建设还任重道远,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还存在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1."权大于法"的人治思维没有根除。一些政府部门"权大于法"的人治思维还不同程度存在,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极大伤害,是引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有些甚至成为触发群体性事件的火药桶。2.部门利益法治化现象还不  相似文献   

20.
王念 《社会科学动态》2010,(12):181-182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创新的现实意义,针对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创新企业文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