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烨  王琦  班元浩 《财贸经济》2023,(4):89-105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借助新一代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集聚平台赋能城市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技术选择模型将表征产业组织数字化的虚拟集聚与城市创新绩效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内,考察了虚拟集聚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通过知识结构影响城市创新的关键路径。研究发现,虚拟集聚促进了城市创新发展,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虚拟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知识溢出的空间阻滞问题。异质性分析发现,虚拟集聚对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促进知识结构相关多样性提升是虚拟集聚影响城市创新绩效的重要渠道,并且虚拟集聚的创新增长效应遵循“梅特卡夫法则”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此外,城市虚拟集聚水平越高,引致的创新促进作用及创新模式越偏向于渐进式创新。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产业组织数字化和城市创新方面的文献,为探索产业数字化及中国城市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拓宽了视角。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当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尤其经济非常活跃时,产业集聚的不经济效应会逐步显现.本文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分析其产业集聚的不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浙江省制造业二位数行业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不经济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长三角16个城市制造业进行城市化(多样化)指数、区域化指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结论认为,长三角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与竞争程度;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间存在空间相关性的事实表明周边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有溢出效应,会对本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0~2010年广东省21个市30个制造业子行业的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区域聚集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广东省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都集聚在珠三角地区;第二,广东省新兴制造业和潜力制造业的行业集聚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传统行业的集聚程度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广东省传统行业存在着过度集聚的现象;第三,广东省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最大的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潜力行业,而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个传统行业;第四,珠三角一带主要以回归系数较高的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和化学原料等新兴工业为主,而广东省其他地区主要以回归系数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基于上述结论,广东省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应实行区域差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我国2000-2016年省区层面制造业数据对制造业的效率和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测度,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发展表现为先集聚、再分散然后再小幅集聚的变动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制造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分散趋势明显,同时东部地区开始转而集聚高技术产业。(2)总体上我国制造业集聚促进了生产率的增长。其中,对资源和劳动密集产业,集聚对产业效率提升的影响效应要大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高度集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效应并不明显,而产业中低度集聚对制造业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要大于规模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齐飞 《商业时代》2013,(4):137-138
本文利用长三角16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同集聚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存在滞后的相互促进作用,而同一时间段的二者集聚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效应。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攀升。  相似文献   

8.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揽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命题进行了系统梳理,鉴别出了对外开放促进制造业区域集聚的三个机制,分别为制度转型机制、技术溢出机制和基础设施机制,由此构建了一个机理系统。利用中国现实数据对上述机制进行的经验检验表明,对外开放主要通过制度转型机制和基础设施机制来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发生作用,技术溢出机制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的实验模拟显示,不同作用机制下,对外开放对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呈现出发散态势。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2001年到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选用区位商作为测量工具,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比较高;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比较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聚集水平与工业经济增长存在着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的进一步提升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物流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与制造业联系最密切的产业,其集聚式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江苏省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为物流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江苏省众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对该省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是可寻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地理学从运输成本视角深入分析了制造业分布规律,但其分析忽视了交易费用对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基础上,讨论提供者交易费用对制造业分布“集聚之后扩散”的抑制作用,分析制造业集聚均衡的形成机制,并从交易制度和组织的视角对集聚均衡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观察到了提供者交易费用对制造业集聚均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山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山西省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二者交互创新的因素,为促进山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集群与制造业互动创新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步入后工业化社会,其中,产业协同集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依附于制造业并衍生于其内部的生产工序和环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好坏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系统研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显著,对高能耗类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程度高于中能耗和低能耗类型企业,对国有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并不显著,对混合贸易类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作用要远远大于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会通过提升成本加成率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式提高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研究还发现,法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应用强化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历年经济发展数据来看,制造业在经济增长中一直占着较大的比重。因此,我们使用张卉(2007)修正的EG指数对甘肃省2005—2009年24个制造业的集聚度进行测定,主要分析了这些制造业的集聚与甘肃省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金融集聚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的宁波,如何利用金融集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必要对影响机制展开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宁波先进制造业基地背景下金融集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分别通过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两者的影响机制和途径,最后提出了提升金融集聚水平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来的技术外溢和规模经济效应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北京、天津及河北等12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指标,构建省级面板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但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多样化集聚可能会存在时滞性和盲目性。各地需因地制宜地制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浙江省的实际出发,构建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6-2014年物流业集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非线性正反馈系统。运用产业价值链理论、计量经济学、经济系统论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两者的互动效应,为浙江省物流业的区域发展规划以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集聚产生的双重集聚效应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分析从城市空间和价值链视角下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在验证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中存在一个均衡的土地租金,使得双重效应的互补效应达到最大;城市规模有利于双重集聚效应的提高;区域中的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的双重集聚效应有一定的辐射作用,经济距离越短辐射作用越大。为了进一步分析双重经济效应,文章基于不同规模城市的视角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有“倒U”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是提高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逐渐成为新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和五地市集中度CR5指数对广东省28个制造业行业1999-2008年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2006-2008年广东省制造业集聚程度整体在下降,这说明广东省自从"双转移"政策出台以后,产业转移的趋势初见端倪,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速度相应加快,重点加速移向珠三角核心区以外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0.
谷红蕊 《中国市场》2013,(2):79-80,94
制造业产业集聚是大量制造业企业聚集在某一区域,共享集群内资源,节约成本,增强竞争,以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本文综合选取代表产业集聚发展水平的8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计算山东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因子得分,据此对各企业排名,并进一步对山东省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